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联五烈士与戏剧彭耀春由于现代文学研究者们辛勤不懈的努力,新时期“左联五烈士”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1]在这些众多而珍贵的历史与文学的记载面前,我们见到了一个由“中国新文学界的精华”所组成的中国现代革命作家群,和这一革命作家群体较为完整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左翼文学的产生是一种国际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海珠 《学术研究》2006,(8):125-131
中国“左联”的成立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是在国际大背景下发生的。1930年,“左联”成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中国支部。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而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组织,中国共产党受命于第三国际的领导。由第三国际倡导并成立国际性的作家团体,促使在中国也成立相应的组织,这是非常重要的组织指导系统。而中国本身也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星星之火,鲁迅和茅盾在这个组织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4年以后,“左联”和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联系已经中断,交流和指导非常困难,但有文献材料证明,这时“左联”和国际的联系改为由“文总”出面。总之,中国左翼文学的产生是一种国际现象。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左联”在党的领导下,向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它配合工农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革命军事“围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以鲁迅为首的一大批革命和进步的文艺工作者,在反帝反封建反国民党的斗争中,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上海是最早成立“左联”的基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自一九三○年三月二日在上海成立后,同年九月十八日在北平也成立了北方“左联”,以后天津、保定、唐山、太原、济南、武汉、安徽以及日本的东京,也都建立了“左联”的组织,有的称分盟,有的称支部或小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提出文艺大众化的,恐怕就要算左联了。左联成立之后,就将文艺大众化作为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左联执委会认为:“只有通过大众化的路线,即实现了运动和组织的大众化,作品、批评以及其他一切的大众化,才能完成我们当前的反帝反国民党的苏维埃革命的任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①因此.几乎与左联成立同时,左翼作家就在《大众文艺》上发表了一组文章,讨论文艺大众化问题,此后,又曾展开过第二次讨论。这是因为“大众化”与左联成立的目的,左联认为的艺术方向、服务对象等是紧密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5.
戴平万是“左联”时期一位有过一定影响的广东籍作家。“左联”成立之前,他是“太阳社”的主要成员,和蒋光慈、饯杏邨(阿英)、杜国庠、洪灵菲等一起出版《太阳月刊》,创办《我们月刊》,并在党的领导下,参加有关“左联”的筹备工作。“左联”成立以后,他积极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是“左联”机关刊物《拓荒者》的撰稿人之一。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年,他先后在《太阳月刊》、《我们月刊》,《新流月报》、《拓荒者》、《海风周报》上发表了二十多篇小说和译作,还撰写介绍外国革命作家的论文,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出路》、《都市之夜》、《陆阿六》,中篇小说《前夜》和《荔清》,被当时的评论界誉为新兴文学的花蕊。他的小说《陆阿六》,还作为“左联”时期的优秀作品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去。一九三○年以后,他主要从事其他革命活动,创作较少,但也  相似文献   

6.
宋剑华 《云梦学刊》2002,23(4):48-53
“左联”时期的文学运动,它的本质意义是一场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启蒙运动。“左联”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革命学说,左翼作家描写了如火如茶的阶级斗争场面,这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早已成为了定论。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左翼革命作家基本上都是游离于中国现代政治革命的具体实践之外,他们所倡导的新型价值观,也只是一种流行于知识分子阶层的理论观念,是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精英意识。因此,它的历史局限性也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7.
黄彩文 《河北学刊》2003,23(5):120-124
在“五四”戏剧革命的浪潮中 ,茅盾以高度热情投入到对英国伟大戏剧家萧伯纳的研究和介绍中 ,为中国现代戏剧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同时也影响了他以后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8.
晋察冀边区民众对戏剧的挚爱以及文化程度偏低的现状,决定了戏剧在民众动员中的独特优势。但传统戏剧已不适应民族战争的形势和需要,只有革命戏剧才能更好地动员民众拥护、支持和参与中共革命。为此,边区文艺工作者一方面改造传统剧目与剧种使其服务于战争和革命,一方面引入新剧种并积极创作演出革命新剧。边区民众对革命戏剧的态度经历了从排斥到接受并积极参与的过程,这得益于中共政权的多方引导,也与边区戏剧创作方向的转变密切相关。晋察冀边区的革命戏剧在潜移默化中对民众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政治鼓动,成为民众动员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戏剧运动史渊源流长,随着社会不断的推进与发展,戏剧从内容到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反帝反封建,争民主争自由的人民大众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戏剧方面,更是发生质的变化。当时有两支戏剧大军:战斗在国统区的抗日救亡演剧队,和活跃在革命苏区的剧团,而红军队伍中的戏剧活动,又是整个苏区文艺运动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曾建立不能抹灭的历史功绩。 中国革命根据地最初时期的戏剧活动,首先是从红军中开始的。当时红军开展戏剧活动并不是单纯为了娱乐,或者以明确的戏剧运动为目标进行的,它是为了配合宣传鼓动,组织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时期(1873—1905)的文学,是近代文学史中收获最丰富、成就最突出的一段。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唤醒民众、启迪民智,进而革新政治、救亡图存,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动了一次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这次文学革新运动包括“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范围之广、成就之大、影响之巨,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是仅见的。在这次  相似文献   

11.
蒋光慈与"左联"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文学与革命的现象。蒋光慈有一个"革命加恋爱"文学史创作模式的话题,更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革命团体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的重要角色,他又是提出退党被"左联"正式开除的作家。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很少谈蒋光慈与"左联"的关系,纪念"左联"时也都回避蒋光慈的特殊贡献。本文试图简略地厘清蒋光慈短暂的人生和革命经历及创作道路,尤其寻踪作家与"左联"同生共存的人与事点滴细节,还原历史既是社会的存在又是一种意识的存在。文学与革命的纠缠中的常态与非常态呈现了蒋光慈与"左联"之关系;无论是文学家的蒋光慈还是革命姿态阶级斗争的"左联",面对一个历史的过程都有着"是我、非我、真我"的身份认同和精神困惑。我如是观。  相似文献   

12.
略谈一个诗歌流派——中国诗歌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诗歌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诗歌会是作为“左联”的外围组织、外围团体而成立的。时间是在1932年9月间。据穆木天在他回忆的遗稿中说:该会当年是由本人倡议,经“左联”批准成立的〔柳倩:《左联与中国诗歌会》,见《左联回忆录》(上)〕。由于时间过去得太久,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中国文论像文学创作一样,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争取独立自主的过程。但是20世纪政治的主体思想始终居于指导地位,加之其他形形色色的外来思潮的冲刷和融混,20世纪的中国文论经历了从异相到整合的过程。对文学进行“革命表达”,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诗界革命”和“小说革命”的两大口号是人所共知的命题。然而,当时论者关注诗与小说,且倡言要对其革命,目的超乎异常的明确:就是为社会变革服务,即出于“新民”之需。这种从社会政治革命的角度思考文化革命(文论革命也自然处于其中)的内在逻辑是;文艺革命促成…  相似文献   

14.
张庚在大百科全书和叶长海在《中国戏剧学史稿》中都认为,“戏曲”定名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一词更能体现中国戏剧文学的高度综合性特征”,这是“从近代王国维开始”的,从此戏曲这一名词获得了新的概念,并逐渐被普遍接受。从现代和当代学者的一些权威性著作,例如卢前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 2 0年代 ,部分西方戏剧家在戏剧创新的探索中 ,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戏剧中发现了许多符合其美学理想的因素 ,“东风西渐”激发了 2 0世纪西方戏剧改革的潮流 ,并对西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性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探讨从中国戏剧本体生发出的现代性追求,认为只有将20世纪中国戏剧视为一个从悠久的戏剧传统延伸而来的整体,其中的现代性才能得到充分揭示。从这个整体看,20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性追求表现为启蒙话语的楔入,更表现在以“新舞台”为代表的现代剧场运作方式的出现,以及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中“剧”的重要性超过了“曲”,戏剧社会地位迅速提高,戏剧家在创作与演出过程中不断开拓戏剧表现空间,表现出了更强的主体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从普罗小说开始,到1 936年左联解散,作为30年代小说主潮的左翼小说,其叙事模式有着独特之处。其发展流变中不同阶段存在着有代表性的几个叙事模式——“革命加恋爱”、“速写式”小说及社会剖析小说,从叙事学角度探寻其社会文化意蕴,有益于重新认识左翼小说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忆社联     
社联的全称是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它是左联的姊妹团体。左联成立于一九三○年三月二日,当时参加左联的成员并不限于作家和文艺批判家;有不少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革命学者,如朱镜我、杜国库(当时化名林伯修、吴念慈等)、彭康、李一氓、熊德山、吴亮平、邓初民、柯柏年、何思敬、王学文、周新民、宁敦五、杨贤江(当时化名柳岛生)、钱亦石、张庆孚等同志,也参加了左联。随着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从事哲学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以“左联”为旗帜的左翼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下了复杂的一页。“复杂”性之一是就其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贡献而言,左翼文学是无愧于历史的,不少左翼作家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还有不少左翼作家一直奋斗到社会主义革命,“一生  相似文献   

20.
文学     
面临开放,改革,文学艺术应当如何发展?这值得认真思考。一、现代文学与外来影响问题。霁晨的《中国现代文学与外来影响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述评》(《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第1期)集中了多种意见。总的认为,文学不是一个封闭体,而是一个开放系统,又是一个接受系统。世界各国文化朝着越来越互相接近、互相影响的趋势发展。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受外国影响非常突出而明显,主要表现为:(1)“五四”新文学作家大都受到外域文学的滋养。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