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需求影响因素分析1.消费习惯因素。杭州市的居民收入在全国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列第5位,而居民消费水平列第3位,这种超前消费习惯对于保健品这样一种属于较高消费层次的商品来说,影响甚大。据了解,在购买保健品的人群中不乏家庭条件不是很宽裕的人。为了家庭成员的健康,这些家庭在购买保健品时仍是不遗余力的。如每年到了高考前夕,家长们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以最佳状态参加高考往往不惜任何代价,购买各种用来补脑、提高精力的保健品。逢年过节,探视病人,看望老人等杭州人多习惯带些保健品。据统计,1995年杭州人均赠送支出达1…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直接影响其消费行为,进而影响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政策,文章运用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归纳的方法,利用杭州市消费群对保健品的消费资料,分析了保健品消费群对保健品的认知度,并进一步分析了消费者对产品认知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民消费行为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经济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四种典型的消费函数模型 ,接下来在对江苏农民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机进行分析以后 ,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江苏农村消费者已由近似凯恩斯框架下的消费者向摩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下的消费者转变。最后采用生命周期模型和持久收入模型进行拟合 ,结果说明收入尤其是持久收入是影响农民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 ,及消费的不可逆性等  相似文献   

4.
一、河南农村消费需求现状 从对河南省近20多年来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现状分析来看,河南省农村消费需求具有以下特征: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均偏低;农民家庭人均消费总量及各项支出费用提高迅速;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农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但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在逐渐增大:农民平均消费倾向总体呈下降态势;各项生活消费支出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一、各项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内蒙古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各项消费支出全面增长。1993-2000年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支出由1585元增加到3928元,2000年是1993年的2.5倍,年均增长量为335元。其中食品支出由693元增加到1353元,2000年是1993年的近2倍,年均增长量为94元;衣着支出由292元增加到561元,2000年是1993年的近2倍,年均增长量为38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由147元增加到289元,  相似文献   

6.
【正】提到保健品,首要问题不是为什么要买,而是为什么不买?维生素、益生菌、欧米伽3胶囊、抗氧化药丸:它们并无害处,对吧?在每个日渐老去的时光角落,潜伏着若隐若现的苦恼——关节炎、癌症、老年痴呆症……也催生了一个试图阻止病痛的庞大产业——保健品产业。2010年,美国人花在保健品上的钱约为280亿美元,比购买健身房会员卡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每年有近一半的GDP是由消费贡献的,因此消费数额的选择对经济环境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论文在索洛模型和拉姆赛-卡斯-库普曼模型的框架下研究这种影响。根据消费对环境的影响的不同,把消费分成了环保性消费和一般性消费,并研究了两种消费间对经济发展最优路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消费对环境影响的增加与人口的增加都会提高环保性消费的比例以及增长速度;贴现率、利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增加会降低环保性消费的比例及增长速度,而且这些因素的增加还会使经济系统的均衡点向着较低水平移动。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消费市场之大无与伦比。必须确立并始终坚持以消费为主,以消费为第一驾马车拉动经济发展策略。可是,近20年来,拉动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四川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消费行为更加理性。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仍然较低,消费结构层次不高,自给性消费还占较大比重。分析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动情况,不仅可以更客观地认识农村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而且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消费日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而城镇消费是当前消费的主体。文章将城镇消费分为被动消费和主动消费,基于被动消费视角,从生理、社会和制度三个维度构造被动消费的测算指标体系,根据《湖北统计年鉴》的城镇家庭收支数据,度量近二十年湖北城镇消费趋势并进行分布估计。  相似文献   

11.
农村消费是国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和成本最低的方法。特别是在当前,由于国际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和投资造成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因此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提升应当成为保障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陕西现有农村人口2200万人,占全省人口近六成,2008年陕西农民收入同比增长18.6%,是自2000年以来陕西省农民受益最好增幅最高的一年。农村居民是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最大消费群体。农民收入的日益提高,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善,消费社会化程度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江苏科技大学402名大学生的消费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差异及原因,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证实了家庭收入差别是引发学生消费差异的根本因素,同时针对目前大学生消费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消费需加强荣辱观教育和理财知识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菁 《上海统计》2002,(12):34-36
为了解本市城市居民在各大节日期间忙些什么,消费及娱乐情况怎样,今年,市统计局城调队对250户城市居民家庭进行了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三大“黄金周”的消费及娱乐情况跟踪调查。调查资料显示,休闲娱乐、走亲访友、旅  相似文献   

14.
关于北京市城镇居民手机消费的微观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心理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变革时期,消费结构与消费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研究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微观基础,对更好地研究消费行为十分重要。文章利用近微观计量经济学,分析了消费者时尚耐用品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5.
《青海统计》2007,(1):43-43
近三年来,随着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全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消费形式也由单一的物质型消费向物质加服务型消费转变,服务性消费逐渐升温。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上半年,青海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达到907.55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40.6%,年均增长12.4%,增长幅度高于消费性支出6.4个百分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消费水平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各阶层的总体消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消费水平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统计数据来看,厦门的消费水平仍然偏低,消费率及消费贡献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加快进入消费驱动时代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区域性偏好与城乡居民消费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文芳 《统计研究》2009,26(11):87-92
 本文利用2007年省域消费数据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偏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省域、城乡居民各类消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和变化,城乡居民对各类商品消费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偏好。城镇居民对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消费存在省域间显著的相互影响,农村居民对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的消费在省域间也具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同时,一些省份还形成局部的对分类商品消费具有区域性偏好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朱伟 《统计与决策》2012,(17):115-118
文章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建立大学生文化消费需求模型,分析微观因素对大学生文化消费消费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1)个人特征对大学生文化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高年级及财经类院校大学生文化消费倾向高于低年级及理工农医类院校;(2)大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消费有重要的影响。高收入家庭文化消费意愿明显高于低收入家庭;(3)文化消费环境对大学生文化消费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消费金融支持发展和文化设施完善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消费意愿呈正相关;(4)大学生消费观念对其文化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促进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江苏农村居民消费及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仍较大。对城乡居民消费数量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收入差距是导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偏低的直接原因,且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的差异性是显著的。为缩小城乡消费差异,建议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四川未来的人口素质,影响着四川经济发展的后劲;教育费用的变动牵着千家万户的心,每一项教育改革都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政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四川教育体制有了较大的变化,四川居民教育消费也迥异往昔,老百姓非常关心四川居民教育消费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对此,本文试作一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