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每一种小说美学风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对人物心灵、性格的深入开掘,巴金在这方面有着不懈的追求和突出的建树。他把艺术形式包括结构看作取自生活而又发自内心的一种创造,每一种形式中都有他心灵的节奏。因而,他善于把人物的心灵流程作为结构的主干,使作品的构思具有一种在变化中求和谐的音乐美。这种艺术手法不仅使巴金短篇小说的创作别具风格,也充分显示出作家不凡的审美发现和艺术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新贵作品     
学术点评 刘新贵的西域大漠田园山水作品体现出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艺术精神内涵。他笔下的大漠、人物与环境具有和谐统一的恬淡之美。画面中的内容富有地方特色与强烈的生命意识,其作品体现出的画意是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热爱,并赋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田园生活恹煮的美感。  相似文献   

3.
薇拉·凯瑟是一位具有浓厚生态意识的作家,《啊,拓荒者!》是其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代表作。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是拓荒者与土地的互动关系,反映了作者对人地伦理关系的反思。本文基于土地伦理这一视角分析小说中土地的多重伦理意义,以及主要人物身上体现的土地伦理意识,以期揭示凯瑟对人地关系的新思考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红字》沿用了原罪与救赎的西方传统宗教主题并由此而构成小说的总体悲剧性,即人物因内心的罪感所形成的皈依上帝而实际不可得的精神幻觉。通过丁梅斯代尔牧师这个悲剧人物的塑造与刻画,在他长达七年的赎罪过程中,体现了人物命运、信仰及其情感等的虚幻、矛盾与孤独,表现出一种生命境界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5.
余华的小说《活着》反映了小说人物所代表的,受封建思想严重影响,以土地为生存基础的农民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社会的认知,以及中国农民在面对特殊时刻,所体现出的坚韧的自我生存意识。而这些背后是作者对社会以及人类未来如何发展的一种探寻和追问,认为人应该生活在以自由、理性、个人权利为价值支撑的,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为制度框架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对比作为一种写作手法,是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曹雪芹是一位擅长运用对比写人的高手.为了表现出人各一面的艺术效果,他在<红楼梦>中使用了多种多样的对比手法.这样,不仅使那些性格不同的人物在比较中显得更加分明,而且使那些性格相近或相似的人物在对比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来,更为难得的是,还通过同一人物的前后或表里对照,揭示出性格的动态变化与丰富复杂.  相似文献   

7.
王朔小说语言的特点为“玩”文字,即一种驾驭文字的能力和冲动,一种随心所欲地调遣文字的境界。他突破传统小说语言的束缚,用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漫画式地塑造人物,叙述故事。具体语言表现形式为“集装”语汇、“客串”词义,使语言表现力呈现一种“规模”效应。王朔的这种大胆尝试使他的小说语言独树一帜,充满了灵气和生气,但有时也流于庸俗,反映出他的痞气。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择小说、戏曲、宝卷、弹词、鼓书等叙事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武举形象,发现武举多是作为背景人物静态出现,很少作为文学作品主人公,武举人物面目模糊不清,有文士化甚至女性化倾向。武举的出现使才子佳人武勇化,增加了侠义文学和武侠作品的情节,使这种类型互相借鉴、融合,丰富了文学叙事的类型。无论是纯属虚构还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改写,文学作品还是透露出一种真实的历史、社会观念,即在文治社会下“重文轻武”的意识根深蒂固,文学描写的诸多事实或观念都可以在历史文献或现实社会中得到印证,所以它们是另一种“真实”。  相似文献   

9.
黄佩华的民间立场,来自于他对家乡这一片土地的热爱,对一种生活信念的坚定,体现在作品中就是原始素朴的民间生活方式和蛮荒生存氛围的营造,质朴神秘的民间人物的野性勾勒以及方言土语与粗鄙化的民间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自然崇拜在端木蕻良小说叙事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作家注重挖掘古老民族和大地之中的原始潜能。他小说中人物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在他的小说中有一种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命意识。图腾意识和人物塑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英雄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是其小说叙事的显著特征。自然崇拜是端木小说的原始底蕴。  相似文献   

11.
论威廉·福克纳的乡恋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派”最重要的作家,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是以南方为背景创造的。他在作品中表露出深深的乡恋情结,这是他对故土的热爱,也是他对精神家园的寻觅。他面对近代文明作出了痛苦的抉择  相似文献   

12.
陆机以东吴贵族及才子的身份而入仕西晋王朝的经历 ,形成了他矛盾的性格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生 ,也是陆机赋东吴情结的成因所在。陆机赋中对父祖光荣的追慕与自豪 ,对故土亲人的眷恋 ,对朝代兴衰、人生短暂的深切思考以及对吴楚名物、文化的赞美与张扬 ,都表现了浓浓的故国情愫 ,东吴情结何其强烈 !陆机赋第一次把故国情感引进赋中并对庾信故国乡关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蔡楠是新"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是当代小小说创作中最具实力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对主题的挖掘是非常广泛深刻的。在他的作品中有对白洋淀的讴歌和眷恋,其中包括对历史人物的赞颂,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也表现家乡人的美好品质;更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他的作品中有对人生的探寻与谛视,其中包括对梦想的追求与失落,对爱情的渴望与期盼。在他的作品中更有对人性异化的揭示,其中包括对自我的裂变的揭示,对人性的拷问。蔡楠作品在主题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进行了不懈的追寻,充满无限的张力。  相似文献   

14.
来自清以他的至情妙笔,通过时一些典型细节的捕捉和描述,表达了他对父亲、儿女、妻子的至亲深情。这里有感激,有眷恋,有喜爱,亦有自责,有愧疚,有悔恨。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亲情美感,潜移默化中使人们受到浓郁的人情美的熏染和陶冶。这种朴素自然的关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亲情的纯美,这与情感日益淡漠的当代社会的人情关系无疑是一种对比,引人深思,催人反省。这种审美教育作用对接受者不是耳提面命,而是“润物细无声”,是以其中的真、善、美打动人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词学界喜欢将李煜与陈子龙对比,认为两人词风甚为接近.但由于身份的不同及创作理念的差异,李煜与陈子龙的词作在相似词风中亦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李词造语秾艳富丽而陈词淡雅清丽,李词达情直率赤诚而陈词婉转蕴藉,李词传递出的是末代帝王痛悔无奈的生命悲慨,陈词则唱出了凄婉的英雄悲歌.李词前后期风格差异明显,后期作品境界尤大,以纯然赤子之心书写的人生悲剧独绝千古,陈词则前后期风格则较为一贯,"香草美人"的兴寄之思、忧国忧民的士人责任感贯穿各个创作阶段.  相似文献   

16.
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和社会冲突成就了当时的文学艺术创作,发生在加州腹地的斗争则为那一时代的文学巨匠约翰.斯坦贝克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动力。作家对这片土地如此地熟识并真正地理解,意识到了加州农业规模的与众不同之处,亲历了发生在加州腹地的斗争,并为他的创作选择了一个合理而又不同的视角:移民工人和种植企业之间的冲突。斯坦贝克以他自有的方式叙述着,他所描述的加州农业社会现实丝毫未经打磨,其农业生产的林林种种也以最质朴的方式得以表述。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具有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咏马诗颇具特色,历来为人称道.他的诗突破了前人咏物仅对外在形貌作具体细腻描写的传统,借马言志、托马抒怀、寓情于物,使人、马浑然一体,具有丰富的比喻与象征意义,从而达到外秀内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李佩甫是一个乡土作家,生命的关怀和人生的深切期望时时流泻在他的文艺心田.他尽情地讴歌乡人,礼赞乡土,渴望还乡,构筑他理想的文学世界,体现他永久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沈从文笔下的不同女性形象及创作态度的分析,指出了作家对女性的态度和认知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对女性的抒写上有一个明显的分离和整合的过程。沈从文在创作后期试图用一种基于生命的美学观点来整合自己创作中的这种矛盾和分歧,从而使其笔下的乡村和都市具有了某种内在的统一性,构成了一个独特而自足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0.
“原乡”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一类“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形象。王鼎钧先生以其“经历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的丰富人生阅历和中西文化积淀,以及作家“返身观照”的职业性敏感深情,融注对宗教的体悟和研究,构筑了其散文中独树一帜的“原乡”形象,使这一形象成为具有现代文化特征的多种“原乡”形象的交叉和融汇,亦使其家园情怀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