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适应新的历史任务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文章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认识:深刻认识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性;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意义,坚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的基本内涵包含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从而把这个任务提高到了重大战略的高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其重要的思想指导和重要前提。当前,在全国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高潮中,进一步深入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搞清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对于整体把握和贯彻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整体把握和贯彻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构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民内部矛盾体现出利益性矛盾突出、群体性矛盾增多、矛盾对抗性增强等特点。深刻理解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正确把握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保持老干部思想的先进性,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在新形势下,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做的内容很多,其中注意把握好老干部思想工作的五个特性是做好这项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要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视角阐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建设;要不断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的构想和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社会矛盾深刻认识的结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方位和出发点。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中把握和谐社会的建设,使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和服从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还要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特点来处理和谐社会构建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如何提高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问题,系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努力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力求取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认识和处理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关系,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成文 《江海纵横》2007,(6):41-4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并以理论反哺实践的典范。目前,全党上下掀起了践行和谐社会的高潮。因而从马克思主义视域把握和谐,从哲学层面认识和谐,对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保持清醒的意识,坚持正确的方向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作浅谈。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概念的厘清是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总结和再认识,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阶段属性、科学理论、理想状态,也是一个实践方略和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12.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要构建理想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准确认识什么是和谐社会;必须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性与全面性;找到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必要的管理创新,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具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并且,人民内部矛盾比以往更加突出、复杂。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卓有成效地构建和谐社会,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态势的适时把握,也表达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本文结合四川实际,提出构建和谐四川必须关注四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纪增龙 《金陵瞭望》2006,(21):20-2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特别是新提出的“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等重要论断.对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曾庆红同志在视察鼓楼区党建工作时指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如果我们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都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到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和谐才可以达到.如果我们基层的细胞不和谐.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国家就不可能和谐。”从鼓楼区的实践也证明.加强社区建设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从总体上看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其中的关键是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而不能让矛盾积累和发展起来,以致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各类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建立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解决社会矛盾,最根本的是要处理好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当前的…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所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建构,就是要在对和谐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部分提出,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这一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建军要求,包涵着进一步加强军队政治建设的时代命题。新形势下继续加强对政治工作必要性的认识,把握和认清其工作特点和规律,是做好军队政治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陕西青年”课题着力于研究和探讨构建和谐社会中陕西青年的发展现状、行为特点、意识观念、职业态度、主流文化,旨在了解与把握陕西青年的基本状况与需求,优化青年的成长环境,为党和政府对青年工作的决策提供参考,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培养教育和服务工作,彰显青年群体优势,促进和谐陕西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三个理论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准确地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应该首先搞清楚几个有关的理论问题。一是和谐社会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二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三是“构建和谐社会”与“三大文明”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