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帝王尊号的政治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的名号是很突出的,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且有很深刻的文化意蕴,其中最有规律性的是帝王的谥号和尊号。近代以来研究历史的人对谥号尊号只是把它们作为既成事实加以罗列,很少研究其文化环境和内涵。帝王谥号和尊号不但在格式和内容上形成完整的体系,而且在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具有广泛的政治影响,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是汉代形成的政治化儒学的典型形态。《春秋繁露》通过"以人随君""屈民而伸君"来充分保障帝王的政治权力;同时,又通过"以君随天""屈君而伸天"将儒家思想传统的德治、民本转化为"天"的权威以限制君权。《春秋繁露》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一个思想整体,体现出儒家士大夫与汉代帝王合作的政治智慧。儒家士大夫与帝王之间的政治合作和思想共识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深刻影响了儒家经学形态的思想特点,同时也制导了中国传统政治形态的定型。  相似文献   

3.
乔治忠  崔岩 《文史哲》2006,(6):69-74
《全韵诗》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咏史的系列诗作,以106首诗占用全部诗韵,获取宏博周全的形式效果,其内容起自唐尧,直通本朝,评述历代君主事迹,反映了清高宗的历史政治观,体现了他意欲通过评论帝王政治和通论历史演变,为清朝后代统治者提供保守基业的经验与教训。《全韵诗》实际上是一部韵文的史籍,在清高宗进行的文化总结、思想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值得予以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差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在文化底蕴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中西方对政治的认识、研究政治的侧重点及政治与宗教的关系等方面。而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的显性差异则主要表现在中西方对权力来源的认识、治国方略、权力行使方式及对外政治关系四个方面。可以说,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均根植于各自的历史土壤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正常的。只有彼此相互借鉴、相互交融,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体现各自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树民 《河北学刊》2003,23(1):145-151
所谓五帝时期,是从有帝王名号传于后世,到正式朝代建立以前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时间跨度很长,可知者则很少,只有个别的帝王名号,而没有连续不断的历史记录。笔者通过对传说的考订,将其与虚构的三皇说严格分开,辨明了旧传的五帝系统之误,并进而认为,五帝时期已是农业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历史阶段,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中上游区域发展成西方文化系统,中下游区域发展成东方文化系统。两大文化系统融合成中原文化系统,即中国传统文化之起源。中国民族之形成,以传统文化之凝聚力为中心,其作用超过了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帝王巡游活动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帝王的巡游是指较远距离、较长时间、较大规模的帝王出巡、游历过程。帝王巡游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但也兼有经济、军事、文化意义,还有个人娱乐的目的。把帝王巡游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加以分析,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唯我独尊”的帝王治国安邦的良苦用心,而 且,也能使我们窥见与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帝王赏山娱水、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7.
制造与传播符命神话是古代中国开国帝王建构王朝天命最常用的政治传播手段。这些符命神话或者表现为以帝王身体为载体的感生、相貌异象、异事等帝王神话,或者表现为以自然异象或谶言为载体的一般符命神话。在符命神话的传播中,历代王朝既运用以官方信息传递系统为载体的官方传播模式,也依靠以谣言为载体的非官方传播模式。符命神话在王朝天命的建构中是有效的,不仅是因为其传播的速度与范围非常可观,更是因为这些符命神话的制作是基于当时民众普遍的信仰与历史记忆体系。  相似文献   

8.
北宋后期围绕英宗、哲宗和徽宗策立功事件,皇太后与帝王、宰执间展开了激烈争斗,尤其是对于英宗和哲宗策立功,在政局演变不同时段被不断提及并重新认定,体现出党派斗争与权位争夺的复杂性和尖锐性。以上三次非同寻常的策立功事件之所以争议激烈并不断被重提,除事件本身因涉及帝位传承而颇为神秘复杂外,在以变革为“国是”与残酷激烈党争和政争背景下,该类事件往往与朝臣欲依附主政者巩固自身权位,主政者欲依赖、利用宰辅以稳固自身统治与推行既定路线和政策,由此形成双方相互利用、见机合作的政治格局密切关联。故策立功之争不只是朝臣间权位之争,它是该时期朝廷内部帝王、后妃与宰执间所展开的特殊政治斗争,是深度剖析北宋后期党争与变革发展演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关于王夫之的历史政治思想,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他的历史政治观虽然是仍代表中小地主阶级进步派的利益,但已带有资产阶级启蒙的性质;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他的历史政治观的核心内容是维护封建道统,因而是保守的,甚至是倒退的。 笔者认为,这两种意见,实质上是王夫之的哲学思想与他的历史政治观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 认为王夫之的历史政治观是倒退的,主要根据王夫之曾说过:“帝王之受命,其上以德,商周是已,其次以功,汉唐是已。”(《宋论》卷一)“商周之德,万世之所怀,百王之所师也。”(《读通鉴论》)卷二十二)而来则…  相似文献   

10.
唐代钟铭创作兴盛的文化背景由先秦礼乐文明转向唐代宗教文化。唐代的钟铭写作受宗教化影响,显示出全新的文体形态和内容,但又固化为特定的模式。唐代文人撰写的寺观钟铭试图在行文和内容上突破程式化书写,可以视为唐代古文创作历程的缩影,体现出古文运动"去陈言"的精神。而唐代帝王对程式化钟铭的书写则蕴含着帝王的政治心态和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11.
王道是司马迁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司马迁认为王道治天下是政权长治久安的根本.司马迁以王道标准来"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在<史记>中通过大量的史实,从对上古三代帝王的修德、修政;秦朝的兴亡;楚汉相争的成致;汉初的与民休息;文景盛世的辉煌;到汉武帝政治的功过的评论;有力地证明了帝王政治兴衰与王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皇甫文备一生见证了武周王朝的起伏兴衰,与当时的酷吏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仕宦履历清晰印证了武周政权不断调整酷吏政策的历史脉络。酷吏阶层的出现,反映出在中国封建社会演进过程中身份等级因素的深刻影响。酷吏是封建时代帝王权术极端发挥的曲折反映,更是中国古代人治社会政治规则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个人喜好以及经筵经史讲读制度的推行,使得宋代帝王对史学的认识水平及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他们甚至能秉持以史为鉴与以史资治的思想观念,并不时将其用于施政实践。同时,宋代帝王往往通过体现帝王意志的相关制度与特殊举措来掌控官、私史学,强化史学的现实功用。他们在推动了宋代史学发展繁荣的同时,也使得官修本朝史时而体现着他们的某些旨意。总之,以上均是宋代帝王历史意识提高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古代经济伦理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梧 《天府新论》2000,(4):57-59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揉百家学说的中国古代经济伦理对我国的政治文化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从“均平的伦理原则是中国古代经济改革与农民起义的指导思想”,“爱民富民、重本抑末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封建帝王的经济决策原则”,“经济伦理转化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秩序原则”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宰相名号制度经历了极其复杂的变迁过程.外宰相名号制度是唐后期以来藩镇干预朝政的产物,它的演变体现了朝廷对节度使控制政策的变化;超级宰相名号制度的出现和演变,反映了唐宋时期优宠年高德劭宰相政策及中央政治体制变迁;在任宰相名号由三省长官演变为左、右丞相,奠定了元朝宰相名号制度之基础;宰相加带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院大学士等制度,一方面促进了唐宋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使修史者不敢直笔当代政事,影响了历史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议在陕西拓展一门秦学,研究千年古都所在地西安为中心的泰中地域政治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门全新的帝王之学,其丰富的政治智慧和经验极具中国特色。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传统的认识,强化对封建主义的批判,也将在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上,对开发大西北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文学的政治传统和20世纪中国的现实国情,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的结合更加紧密;通过政治文化这一视角,文学与政治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的社会形态中形成不同的结缘方式,体现了作家不同的政治文化理念、创作追求和审美理想,并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与接受,形成一定历史时期特殊的审美风尚。20世纪中国文学的政治文化传统,使文学承担了过多的政治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宣传和教化功能,但也对文学自身的发展造成了重大伤害,留下了许多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8.
技与政治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两个子系统 ,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它们共同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科技的政治价值主要体现在国家的政治活动中 ;体现在政治家、社会学家、科学家与政治的关系上 ;体现在国家和政治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性论是韩非整个社会政治理论的基础,"自为"人性论则是韩非区别干传统人性论的主要特色.其理论具有两面性:一是深刻揭示了人"利己"的本性及"利"、"害"社会关系中的"杠杆"作用,为中央集权政治和帝王权术政治提供理论依据,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消极影响;二是从"自为"人性论开发出"非道德"的"法治"思想与"非人治"的"势治"主张,这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基雅维里摆脱了形而上的研究方法,立足于意大利的历史经验与社会现实来阐释政治的具体内涵、目标与运作方式,这种以政治实践为本位的叙述方式,体现了实用主义与现实主义特征。马基雅维里政治哲学方法论思想蕴含着作为政治知识的方法论、作为政治判断的方法论和作为政治科学的博弈论等丰富内容,从不同维度展示了政治判断、政治博弈所呈现出来的政治智慧,这些可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构建和政治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