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友》2003,(9)
"有房有钱自己过,儿女时常来看看。"这是欧洲人的养老观。欧洲人养老不靠儿女,因为在欧洲,人们把经济自主权看得很重,许多年轻人过了18岁后就不再与父母住在一起,而是自己打工挣学费和生活费,难得开口跟父母要钱。而父母退休之后也不向子女索取赡养费,两代人保持着亲近但是不涉及金钱的关系。很多退休者即使自己有房产,也愿意住在养老院里。据法国就业  相似文献   

2.
时下很多老人帮儿女带孩子都不是出于自愿,有些老人甚至理直气壮地跟儿女索要“带孙费”。对此,有些人不予理解,认为老人索要“带孙费”是亲情变异云云。但笔者不敢苟同,反倒认为老人索要“带孙费”于情、于理、于法都行得通。  相似文献   

3.
拒绝捷径     
15岁那年,我中考。我们那座城市的市一中是同学们追求的目标。在中考前几个月,学校里传来了一个消息。市委为了奖励对市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制定了一项优惠政策:凡连续3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的儿女,在中考时可以加10分。我突然想起父亲已经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了,心里格外激动。当我兴奋地将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父亲异常冷淡,他说:“考试就应该让每个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父母有成绩是父母的。拿父母的成绩往儿女的试卷上加分,不妥当!”父亲生硬冷漠的几句话,把我一颗喜悦的心从天堂扯到了地狱。我跑进自己的卧室,趴在床上伤心地哭…  相似文献   

4.
王馨娜 《社区》2010,(24):8-9
在有些时候,儿女虽未“远游”,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在不经意间就和原来在父母身边的生活拉开了距离,事实上“常回家看看父母”是对做儿女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冰子 《华人时刊》2004,(3):22-23
移居美国的华人家庭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儿女成人后,或许有一天,会带一个“洋女婿”回家!你看着金发碧眼的他,也许会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其实美国人的家庭也会有这种反应,著名戏剧《猜一猜,谁来赴晚宴》中,当一位白人女儿把一位黑人医生未婚夫带到家中时,风波迭起,引出了一个个戏剧高潮。  相似文献   

6.
养儿防老     
杨照 《社区》2013,(20):59-59
以前的人说“养儿防老”是跟“积谷防饥”摆在一起讲的。从这样的对句里.我们清楚话中的意思。就像收成了之后把部分的谷子存积起来.以备荒年不时之需一样.养小孩也是一种储蓄,现在放进去了心力时间,把他们养大.等到自己老了,体力活力日益衰退。成人的儿女就可以供养我们。  相似文献   

7.
美的诠释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子女必须尽到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老瘁”,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儿女应有情。所有做儿女的人,都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孝敬之  相似文献   

8.
善事父母者,从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东汉许慎从“孝”的造字起源上的解释。用老百姓的大白话说,一个人心中要常有父母,就是“孝”。并且,心中要常有父母不是抽象的,它包含有诸多具体的内容。一是不忘养育恩。一个人的血肉之躯来自父母,长大成人也主要靠父母抚养。所以,不管他(她)长到多大岁数,也不管他(她)担当何等重要的职务,都仍是父母的孩子。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绝对不能也不应该忘记的。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心中常有父母,自然会想方设法去孝顺父母。二是经济上供养。凡儿女都有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万令 《老友》2014,(12):40-40
在职时,单位里的同事常笑我是“妻管严”:“在学校,学生听你的;在家里,你听老伴的。”此话不假。我大多数时间待在学校,家里的事全由老伴打理。每月我的工资除去在校的伙食费和零用钱外,其余全交给老伴:处理人情世故、父母的生活费用、儿女上学费用等一切由她安排。由于老伴掌握了“经济大权”,周围一些邻居、家里老小有什么事都去找她,我完全被“搁置”成了局外人。  相似文献   

10.
这样的错,或许每一个做儿女的都在犯。儿女的错里,有父母多少隐忍?在亲戚朋友的心中,我是父母的好儿子。在他们看来,我从小到大都很孝顺、很懂事、很会体贴人。我不否认,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很乖,从一般人的眼光看,我的确是父母的好儿子。我6岁开始上小学,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几乎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会表扬我,  相似文献   

11.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这美好的祝愿、美妙的歌声,传递的是血脉的炽热、亲情的温暖、友谊的珍贵。按照传统理念,儿女给父母过生日,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孝道的一种表现、,而近些年,很多人为了给子女过生日而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2.
正我最近去泰国拜访一位朋友。他告诉我,刚在寺庙里当了一个月的和尚。我正纳闷呢,平时很喜欢把头发打理得井井有条的他为什么剃了个光头呢!朋友说:在泰国,每个男子一生中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时间长短不一,一般要经过三个月的入寺修行,才能取得成人的资格。在泰国当和尚,犹如中国人上学,未取得"和尚"资格,就等于没拿到学历证书,在社会上就会遭到人们的鄙视。泰国男人出家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或为儿女积德。在泰国男女相亲时,女方如果听说男方没有当过和尚,就会拒绝来往,因为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未报,何谈婚娶?  相似文献   

13.
绘丹 《可乐》2008,(4):34-34
那个一进门,就喊"肚子饿了,饭怎么还没有做好"的人是儿女;那个一进门,衣服都来不及换,就下厨房烧菜做饭的人是父母。那个一会儿说"粥烫了",一会儿嫌"菜咸了"的人是儿女;那个哪怕一点青菜、豆腐、也要精心烹饪,力争做出滋味的人是父母。那个成天抱怨作业多,实在太累的人是儿女;那个累了一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反映越南当今社会中父母与儿女的关系,儿女与父母的关系,母子关系,父子关系的俗语,审视越南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特征等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5.
应对灾难     
《新少年》2009,(5):41-41,45
一年前的“5·12”大地震,摧毁了多少美丽的家园?夺走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多少父母失去了儿女,多少孩子没有了父母。可是,灾难中生存下来的人们,还要面对人生,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防灾和灾后对失去亲人的青少年救助,当成一项重要工作,用温暖的手,抚平受灾人心头的创伤。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父母,经过传统的教育,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因为吃了苦,而便可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孝顺。这种心理,让时下很多的老年人揽事上身,把“义务”增加到无止境的地步。“8分钟约会”是针对大城市单身男女青年提供的大型交友活动,可是却演变成了“老爸老妈相亲会”。那场景既像“拉郎配”又像“赶大集”。这种“中国式的征婚”中唱主角的是老年人。  相似文献   

17.
流沙 《社区》2013,(21):60-60
《家有儿女》中饰演小雪的杨紫,讲了一个关于她的“习惯”:每次她一个人外出乘坐出租车,就会下意识地把车牌号码给记下来,然后打开手机上的GPS定位,把车牌号码发给爸妈。杨紫说她之所以这样做,是从小爸妈要求的。  相似文献   

18.
潘灿 《老友》2008,(2):38-39
逢年过节,儿女们会通过送礼物或其他方式对父母聊表心意。可是,真正能做到让父母称心如意的恐怕还不是大多数。仔细想想,其实父母的要求不高,但需要做儿女的会用心、舍得用心却并不容易。亲情润心田,天伦之乐带来的精神营养是任何补品无法取代的。新年伊始,关爱老人请从"心"开始,重在平时,给予他们物质赡养的同时,关注对老人的精神慰藉更是"金不换"的。  相似文献   

19.
每个当父母的人可能都会遇上这样的烦恼:就是儿女身体长大的同时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地“长大”。有一天你会突然间发现,他们对性别的问题特别感兴趣,总会在你猝不及防中向你提出一些令你无所适从的问题。于是在这种时候,很多家长就会含含糊糊地敷衍过去。我,作为一个八岁小男孩的母亲,同样也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开始我也总敷衍着,但渐渐地发现,这不是最终的办法,因为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强,他会穷追不舍。就算这次被糊弄过去了,过几天又会提起。有一天,我干完所有的活后躺在床上,儿子也躺在旁边。儿子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间开口了:“妈妈,为什么有的…  相似文献   

20.
无欲是福     
流沙 《社区》2013,(33):60-60
我跟妻子是普通的职员,双方父母健康安好,儿女乖巧听话,在我家那套普通民房里,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有一天,我跟妻子商量着用家中积蓄的四万元钱将临街的门面房翻新一下找了个熟悉的建房匠人一打听,四万元足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