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所有制下企业内部的最佳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我国的许多国有企业已经从原来单一的国家所有变为由国家和个人同时所有。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私有企业的出现,又造成了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同时并存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已经突破了传统体制下的单一的公有制,转变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混合所有制”。这种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动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一、克服产权理论的误区,深入研究公有产权问题在西方市场经济中,私有产权占统治地位.私有产权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人们的利益、权力、名誉、地位之所系.人们恪守“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信条,国家保护私有产权,个人、企业都极力维护私人产权,私有产权边界是十分清晰的,产权交易中双方的权、责、利关系也是十分明确的.  相似文献   

3.
(一) 随着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穷庙富方丈”现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问题的实际是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经营行为扭曲的结果,即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侵犯所有者的利益,弄穷了企业,养肥了自己。有人将这一现象归因于厂长(经理)的道德败坏。我们认为,这一解释虽有道理,但不足以说明全部问题。一方面这一现象很普遍、很严重,绝不是个别人、个别现象;另一方面,在我们加强了道德教育以后,这一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所以,我们必须转换角度,以找出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是“理性人”假设,即假定人是个体理性的,其行为特征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个人的行为方式就取决于他自己的效用函数和约束条件。假定个人的效用函数稳定不变,个人面临的约束条件就决定了他的行为。独立的经济行为者是在由现存的规则和准则,即由制度安排界定的选择范围内进行操作活动的。所以,从对有关企业经营的制度安排的分析中,可以找到厂长(经理)行为扭曲的原因,并使我们理解——为什么“穷庙”里能冒出个“富方丈”? (二) 厂长(经理)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为实现一定的利益目标,是采取正常行为还是扭曲行为,取决于这两种行为方式纯收益的比较。在现行的制度安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组织制度建设的思考吴光辉(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所有企业都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  相似文献   

5.
外商投资企业大面积亏损已成为我国目前利用外资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调查分析表明,相当多的外商运用“转移价格”等手段将企业利润转移至境外,致使企业帐面上出现“零利润”以至“亏损”,这严重侵蚀了我国利益,建议借鉴国际惯例采取相应对策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切实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发挥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和厂务公开”。《决定》表明,搞好搞活国有企业一条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就是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推进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谁才能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真正对其保值增值负责?国有资产属于国家,这在理论和法律上都是清楚的,但是,作为国有资产代表的个人是否对国有资产的处置象对待个人资产一样保证其最大限度地增值呢?由于这个问题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致使国有资产不断受到多方面的侵蚀,其中包括经营者的侵蚀。侵蚀方式包括直接侵占资产、侵蚀国有企业的利润和不正当地挤占国有企业的成本。甚至在极少数企业,一些经营者利用政府赋予的权力,以合法和非法的方式转移资…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要分类指导和配套推进,这是“九五建议”明确下来的重要原则。但是,对于如何进行国有企业的分类及各类企业如何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从职能入手并根据经营方式把国有企业分为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两大类,从民营企业改革入手研究这两类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原则,提出一种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思路。一、中国国有企业的分类在“国有企业”;之前,特别地加上“中国”一词加以限定,是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是私有制混合经济的一个要素,主要承担社会公益事业和…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效,今后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基于这一考虑,本文对我省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问题,提出若干意见。(一)正确认识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推进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是包括企业产权形式、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多…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在价值创造问题上,历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劳动创造价值,二是“要素”或“资源”创造价值。这是处于经济矛盾中对立双方不同的视角所决定的。前者体现的是劳动者的利益和意识,后者体现的是非劳动的统治者的利益和意识。   值得探讨的是被“要素价值论”或“资源价值论”纳入其中,并与劳动相分别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它们实则都是劳动的内容,而非劳动之外的独立“要素”或“资源”。   在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后,投资体制进行了改革,即实行“拨改货”。这一改革,使企业新建和技术改造资金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造成国有企业负债率上升。统计资料表明,现有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仍然高达70%以上,不少企业在扣除资产损失和潜亏挂帐后已资不抵债,在企业隐入困境的同时,银行不良资产大量沉淀。资产负债率过高,是影响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就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问题,提出一整套政策思路。而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政策。作为直接…  相似文献   

12.
超额价值从何而来? 应当说是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自己创造的。但是近几年来,有些同志提出了“转移论”,认为超额价值不是由本企业创造的,而是由“劳动生产力低的企业工人创造的价值转移而来的”。其依据是,“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决定于生产力”。对此我有异议。 (一) 平均不等于转移。马克思讲:“只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算是形成价值的劳动时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三者关系”的新变化通常人们说的“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基本上是从利益的分配这一方面出发的。当然,这很重要,因为利益在三者之间的正确分配,归根到底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但是,在利益的分配之前,首先有一个利益的创造,即生产问题。我认为,在利益的创造这个方面,也存在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问题。为了健康、持久地发展农村经济,正确处理这一方面的三者关系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市地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正在全面展开,整体推进。大批国有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进行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改造,逐步成为走向市场的“四自”主体。这一重大变革,对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笔者身为纪检监察干部,又亲自参加了这次产权制度改革,结合工作实践,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问题作了些思考。一、产权制度改革为企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创造了有利契机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形势下,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能否加强,关键在于能否对国有资产经营者实行合理、有效的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安…  相似文献   

15.
如何协调企业内部的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建立利益兼容基础的效率与财富增长模式,这是企业和谐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可以推知:利益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所有制关系,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利益关系,因此,协调利益关系的制度基础是调整企业所有权结构.为此,本文通过对西方主流企业理论关于企业分配关系及所有权结构理论的评述,以中国国有企业为例,并通过国有企业所有权改革过程利益集团互动机制的分析,研究如何通过企业所有权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来协调微观企业机制中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这对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提高经济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振兴国有企业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有一个廉洁优秀的经营群体。问题的核心是如何保证其在经营过程中廉洁优秀。解决这一问题,如同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反腐败问题作的精辟概括:“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本文谨就“监督是关键”谈些浅见。 (一)要采取上级职能部门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应当承认,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既不同于私营企业,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有企业。一是我国国企的职工是国家的主人,从这一含义出发,国企职工有义务关心和保扩国家的利益,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二是企业职工利益与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紧密相连,职工有关心企业的内在驱动力。三是我国人民长期形成了对国有企业情有独钟的情感。可以说,国有企业的职工具有关心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动力,也具有监督企业经营行为的合法权利,这些就构成我国国企建立职工民主监督机制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预防和治理公贿的对策研究徐学庆(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所谓“公贿”,即“公款集体行贿”或“法人公款行贿”,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由“集体”决定或以“集体”和“单位”的名义,向国家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个中心环节,要正确解决好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这两方面的关系。而调整和处理好国家、企业与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是调整这两方面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将有助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本文主要就全民所有制企业来谈三者的经济利益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制度的框架中构建现代企业的,与西方国家在个人私有产权基础上现代企业的自然成长相比,有许多方面不同和特殊性,转轨期国有企业推进公司制改革遇到的治理结构以及内部人控制就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和普遍的问题。本文武结合现代公司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此来探讨转轨期企业治理结构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些高校中国革命史教科书及有关著述,在阐述1922年8月中共中央西湖特别会议主要内容后,在其结论中断言:“西湖会议是‘党外合作’向‘党内合作’转变的转折点。”①如此结论,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因为,这次会议虽然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但就全党来看,“直到一年以后,西湖会议的决定才得到贯彻执行”②,即西湖会议并没有实现这一转折。1923年6月举行的中共三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致力于国民革命,并实现了向“党内合作”的思想转变和“党内合作”形式的最终确定。会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