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9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正式发布。这一纲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2.
2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通知中减免税收激励融资的政策尤其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近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一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4,(16):30-31
正本报告参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各地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实践,从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5个方面选择24项指标对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于2月9日公布,这不仅是科技界的大事,也是全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大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指出,规划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共分十个部分,分别为序言,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人才队伍建设。为使读者对规划纲要内容有更具体清晰的了解,我们特别对《规划纲要》所确定的目标等作如下数字解读。  相似文献   

6.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继2006年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以后,目前又公布了Ⅸ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百年大计,创新型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2006年度全国科技统计工作会、第八届中国科学技术指标学术研讨会,于10月18日-19日在重庆市长都假日酒店召开。会议由科技部主办,来自北京、江苏、四川等全国31个省市的150名代表参会。2006年度,科技统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而在“十一五”末,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需达到45%以上。从各地区目前的情况看,东部发达省市的完成情况较好,广东目前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49%,上海预计到201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  相似文献   

9.
《科学咨询》2008,(19):I0001-I000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现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规划、计划、项目分别是实现我国科教发展目标不商层次的任务。国家的政策是鼓励科技研发及创新,企业只有把握好国家科技政策,积极组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把握好项目申报的环节,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1.
日前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标志着自主创新这一国家战略已经从理论层面进行到运筹层面。同时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也发出号召: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部署在即,行动在即。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和路线图, 将引领中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彭炎  朱江  何琰 《管理科学文摘》2009,(19):201-202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9,纲要确定了我国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高校作为科技人才和科研设备的头号聚集地,理应主动肩负历史使命、担当重要角色,充分发挥其强大的科研实力,以此为契机,立足现有人才资源,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并借此壮大自身的教学及学术科研团队实力,为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做出必须的贡献,为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十五年建成创新型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月9日到11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必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现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总结经验,明确任务,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进一步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日前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标志着自主创新这一国家战略已经从理论层面进行到运筹层面.同时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也发出号召: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产中的重要要素。美国率先把信息基础设施放在技术和产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五大,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凸现了国家发展自主创新的宏伟目标。现代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不仅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有着重大影响,也给从事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迫使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机构要进行快速变革,进行体制创新、工作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构造一个高效率、高水平的科技情报研究所,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周鹏 《经营管理者》2009,(24):246-246
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来临,使得国家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发展,尤其是科技人才的发展。当今社会中,为国家发展提供动力并决定其在国际政治中所处地位的因素,已从农业文明的农产品、工业文明的化石资源转为智力资源。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指出,在当今世界,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依然继续,而人才争夺战则是另一个焦点。中国在2006年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目前仍是落实的关键时期,在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和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的过程中,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但是,最大的挑战无疑是人才的挑战。我国面临海量人才滞留海外的现象,而在韩国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中,既尝人才外流之苦,又得人才回归之益,其  相似文献   

19.
开拓生物经济发展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钢 《决策与信息》2007,(10):16-16
生物技术与生物经济是现代科学和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发展要继续贯彻“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的“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的要求,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和健康领域的应用,提升相关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加速使中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  相似文献   

20.
正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是保持党的事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切实的经验交流平台,是《领导科学》的重要使命和不懈追求。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和国家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也为《领导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年轻干部是未来的领导者,是《领导科学》新生的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