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本《吉祥轮律曼陀罗》是一部重要的藏传密宗经典,对研究元代回鹘语文,回鹘佛教的发展及其与藏族文化、藏传佛教的联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文献不见汉文本,惟有藏文本流传,无疑丰富了中华《大藏经》的内容。全部文献较长,共23页,这里仅选取前10页予以译释。  相似文献   

2.
《贤劫千佛号》系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一部工具书。斯时,藏传佛教格鲁派大盛,住京喇嘛颇多,尤其不乏高僧大德驻锡京都,他们都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各自贡献。其中授予国师、呼图克图、各族喇嘛奉若圭臬的三世章嘉若必多杰应为魁首。他于1740年奉乾隆皇帝旨意,将藏文大藏经《丹珠尔》译为蒙古文,1772年又奉旨把藏文《甘珠尔》译为满文,后又将汉文大藏经中的《首楞严经》10卷译为满、蒙古、藏三种文本。嗣后又编纂了《同文韵统》、《满汉蒙古西番合壁大藏全咒》(简称《四体清文鉴》)、《喇嘛神象集》等10数部经籍。《贤劫千佛号》也产生在那个时期,与上述各种经籍的翻译活动密切相关,只因纯系佛号名称,后人很少提及。但在当时翻译诸多经籍时是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大藏经》对勘局的成立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丹珠尔》两大部分。"甘珠尔"藏语意为"佛语部译文",是佛教的原始经典。"丹珠尔"意为"论述部译文",即由佛弟子对佛语的阐释和论述的译文集成。《大藏经》内容丰  相似文献   

4.
论藏文《大藏经》的版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藏族文化占有光辉灿烂的一页。被喻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的藏文《大藏经》,基本上包罗了藏族古代文化,它是藏族社会宗教文化发展的产物。藏文《大藏经》的产生和早期佛教传入藏族社会以及译经事业的发展又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藏经>是所有佛教经典的总集,现存<大藏经>按文种的不同可以分为汉文、藏文、蒙文、满文、西夏文、巴利语系和日文七种.本文在介绍上述各类文种<大藏经>版本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所藏十五种汉藏文<大藏经>的版本、校勘刻印历史、藏经数量及文献价值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佛教的大藏经,内容丰富,是佛教及有关文化的一部最大经书。我国的大藏经中保存着印度现已失传的许多佛学经典,也包括我国学者对佛教理论的创作。它不仅是研究佛学的重要典籍,更是学者研究古代东方文化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大藏经古时叫“一切经”,是汇合佛教一切经典的总称。故又称“经藏”。它由经、律、论三部组成,因之又叫“三藏经”。分别称:经藏、律藏、论藏。经指佛家修行的理论,律是佛教遵守的规则,论是对佛经理论的各家著述,藏则为容纳收藏之义。  相似文献   

7.
藏文《大藏经》的整理出版工作始于1986年,迄今已八个春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全国佛教、藏学各界人士鼎力支持,对勘、编辑人员辛勤工作,现在《中华大藏经·丹珠尔》(藏文)对勘本第一部终于面世了。这是宗教界和学术界的一件盛事,对确定和提高中国藏学界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弘扬藏族优秀文化,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藏文《大藏经》对勘出版工作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藏文《大藏经》概述 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 “甘珠尔”,藏语意为“佛语部译文”,包括显、密经律。主要是佛教的原始经典。按拉萨版《甘珠尔》编排内容,大致分为律部、般若、华严、宝积、经部、续部和总目录等七大类。  相似文献   

9.
一、藏传佛教学者对汉地佛教的了解汉地佛教虽早在唐朝时就已传入西藏 ,但由于朗达玛灭佛 ,使大量史料被毁。因而有关藏传佛教学者对于汉地佛教了解的记录 ,并未留下很多的史料。元代以后的藏传佛教史书才对汉地佛教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如《红史》、《王统世系明鉴》、《雅隆尊者教法史》、《汉藏史集》等书都对佛教在汉地的传播、流变以及汉藏佛教关系作了解说。如《红史》中说 :周朝有三十六个王 ,执政 (八 )百年。此后有称为秦始皇的国王。从汉高祖开始传了十二代皇帝。在第十二个皇帝时 ,有一个叫王莽的大臣篡位 ,执政十八年。此后有个…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珍藏有一部明英宗皇帝朱祁镇于正统十年(1445)颁赐甘州卧佛寺的《永乐北藏》,大部保存完好,现为国家一级文物。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在对这部佛教经典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明英宗颁赐甘州卧佛寺《北藏》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指出这部大藏经对于研究中国明代历史文化、宗教政策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珍藏有一部明英宗皇帝朱祁镇于正统十年(1445)颁赐甘州卧佛寺的《永乐北藏》,大部保存完好,现为国家一级文物。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在对这部佛教经典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明英宗颁赐甘州卧佛寺《北藏》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指出这部大藏经对于研究中国明代历史文化、宗教政策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回鹘文《大白莲社经》一叶残卷研究(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作者研究,此回鹘文残卷虽题作Abitaki(为汉文"阿弥陀经"的回鹘文拼音),但与<阿弥陀经>(古代新疆著名龟兹人鸠摩罗什于4世纪译成汉文)无关,而是汉文大藏经中已佚,也属于佛教"净土宗"(莲宗)的<大白莲社经>的回鹘文译本.  相似文献   

13.
三、据藏外文献所作的佛教研究据藏外文献研究佛教比上述据大藏经所作的研究稍后。对这些藏外文献的研究将会大大提高西藏佛教和文化的知识,因为这种藏外文献的总卷数大大超过大藏经,它们虽然大多是对佛经的注释,但也有很多历史、语言、医学等等非宗教的文献。羽田野伯猷由于参加了东北大学所藏藏外文献的编目工作,使他有可能浏览了每一本书,从而获得了有关西藏佛教历史以及各派教义的广泛知识。他的很多通常是篇幅很大的文章,都  相似文献   

14.
一、藏传佛教学者对汉地佛教的了解汉地佛教虽早在唐朝时就已传入西藏,但由于朗达玛灭佛,使大量史料被毁.因而有关藏传佛教学者对于汉地佛教了解的记录,并未留下很多的史料.元代以后的藏传佛教史书才对汉地佛教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如《红史》、《王统世系明鉴》、《雅隆尊者教法史》、《汉藏史集》等书都对佛教在汉地的传播、流变以及汉藏佛教关系作了解说.如《红史》中说:  相似文献   

15.
达玛(或称达磨、朗达玛)是统一的吐蕃王国的最后一个赞普,其在位时间仅短短四年,后代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多与他在位时推行的“灭佛”政策有关。关于达玛禁佛一事,本文认为有两点问题有必要进行讨论:首先,达玛时期推行的是“禁佛”政策,而非大部分藏汉史籍中所载的“灭佛”政策;其次,对于达玛禁佛的评价应该尽量摒除佛教典籍中带有宗教情感的偏见对我们的影响,从当时吐蕃王国的历史背景及禁佛政策造成的历史影响给予达玛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李军 《西藏研究》2012,(1):25-29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1922~1934编辑出版,以后经多次重印。从佛教文献校录的角度出发,学术界一直在努力研究它所录文字存有的讹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5册中收录了一些敦煌卷子中关于佛家做各种日常民间法事所可能用到的"应用文"格式,《敦煌宝藏》将此类文书定名为"释门应用文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法成身份及其译<佛说善恶因果经>的大致年代进行分析,并利用敦煌藏文文献与藏、汉<大藏经>所收<佛说善恶因果经>,对该经各版异同与汉文本间的关系,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韦协》是首部系统记载佛教传入西藏的早期重要史籍,记述了8世纪后半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重臣韦·赛囊迎请寂护和莲花生两位大师入蕃传法、修建桑耶寺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有5部分。(1)有关吐蕃赞普拉脱托日年赞至赤德祖赞时期佛教在西藏最初的传播情形的记述。(2)有关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派使者赴唐朝引入佛经和从印度迎请菩提和莲花生大师前来吐蕃传播佛法的记载;记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桑耶寺建寺过程和佛经翻译以及佛法在吐蕃传播过程中与苯教的斗争;(3)记述印度佛教中观渐门派和唐朝禅宗顿门派之争。(4)一小段增补的内容,极其简略的语言记述了9世纪上半叶赤祖德赞时期的宏法业绩;(5)另一段增补的内容,是9世纪初牟尼赞普时期的佛苯之争的一段记述。翻译《韦协》,并附上较为详细的注释,目的是为国内藏学界,尤其是为吐蕃史研究者和藏传佛教史研究者提供这一部史学名著的汉译文,以弥补《韦协》只有英译本而无汉译本的缺憾。  相似文献   

19.
王黎  刘辞涛 《民族学刊》2020,11(4):74-79, 136-137
古代西藏佛教藏书是伴随佛教的传入和译经活动的开展而萌芽,其藏书从产生到寺院佛教藏书制度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程,最终形成以藏文《大藏经》为核心的独具特色的佛教藏书体系。而佛教藏书的整理、编目、分类则是佛教藏书建设的具体体现。因此,古代西藏佛教藏书以其规模和贡献,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王森先生谈及元朝帝师八思巴(1235—1280)时曾经说过:“八思巴著述三十八种,其中以元太子真金所说的《彰所知论》最为流行。”《彰所知论》的版本,可见的一般有藏文、汉文和蒙文。汉译本是《彰所知论》作者八思巴帝师之弟子沙罗巴(1259—1314)所译,收入汉文大藏经。凡二卷,共分五品:第一是器世界品,详述须弥山说,即四大洲等传统的佛教世界观;第二是情世界品,叙述地狱、饿鬼等六道说,转轮圣王之起源,印度佛教之兴隆,释迦尊者之世谱,进而叙述吐蕃、蒙古之王统世系与佛教传播之状况;第三是道法品,将修行次第分为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等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