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古代在科技和经济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15世纪以后,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迅速落后于西方,这主要是因为西方产生了近代科学革命,科技革命又促进工业革命,使西方经济突飞猛进.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就是李约瑟之谜.李约瑟之谜涉及到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背景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目前中外学者对李约瑟之谜的研究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难题”与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4年,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导论中首次提出著名的“李约瑟难题”。由于历史的机缘,王亚南与李约瑟相逢,并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对“李约瑟难题”的关键性环节进行科学的理性的思考。他以经济结构作为研究中国官僚政治的切入点,以比较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考察中国的专制官僚政治形态,对官僚专制政治的独裁性、封建地主经济的支配地位、中国传统思想儒家学说的独占性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展开全面的分析和批判。他指出,以地主经济为物质基础的中国官僚政治,抑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国社会长期停滞在封建阶段,未能及时向新的生产方式转化。王亚南不少开先河的论述和深邃的洞见,可为李约瑟的总结工作提供极有价值的参照,他对“李约瑟难题”所作的理论贡献,将同他的业绩一样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3.
现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是在西方产生和发展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古代曾有过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这也是无可辨驳的事实。同时,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照近现代西方科学,毕竟无法相比。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科学史研究者往往把研究重点放在“近代中国科学为什么落后了”这个所谓“李约瑟难题”上面。 作为文化现象来研究,转换一个问题更有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没有孕育科学?实际上,中国学者比李约瑟早20多年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且不说“五四”前后对这个问题作的广泛化的讨论了。 本文打算从知识论角度通过中西比较来探讨这个问题。这种研究似乎介于“内史”和“外史”研究之间,紧紧扣住科学作为主体的认识活动这个论题进行。  相似文献   

4.
西方近代科学革命是西方社会理性传统、宗教特点、社会运动等方面综合发展的结果。中国和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社会尽管具有科学革命产生的某些必要条件 ,但因这些条件不够充分而与之无缘。在历史哲学的视野里 ,李约瑟问题是一个永远不能彻底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项选官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它的存在已经成为历史,但对于今天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我们依然有许多认识和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种曾经存在过的制度,它所在封建王朝中起到过怎样的作用?它的废除给了我们怎么样的思考和反思?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发展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文章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浅薄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难题”求解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考察科学技术演化时,曾明确指出,无论是在以前的千余年,还是近五百年,中国的科学“事实上一点没有退步”,“一直在稳缓地前进”;而西方在经历了“几乎没有任何技术上的建树”的黑暗的中世纪之后.“文艺复兴来了,发生了科学大革命”.这就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什么这种科学的大振兴或大革命,不在中国或印度发生,而是在西方发生?”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难题”.如何破解“李约瑟难题”?李约瑟“破解”的答案是:中国是“官僚体制”,此制度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维护灌溉体系的需要;而欧洲是“贵族式封建体制”,这种制度有利于商人阶层的产生,当贵族衰落之后,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便诞生了.中国的官僚体制最初适宜于科学的成长,然而,它却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它没有能力把工匠们的技艺与学者们发现的数学和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在一起.因此,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没有成功地实现向现代的过渡,故而落后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在中国”?这个世称“李约瑟难题”,在李约瑟博士九十诞辰之际,依然催人深省! 原因究竟在哪里?最根本的当然是社会的和政治的原因,但也不能忽视它与中国传统科学内在机制的缺陷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约瑟现象的“官科技”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制度角度对“李约瑟现象”进行了解析。说明了中国古代“官科技”的起因与具体表现。特别是阐释了它对中国古代与近代科技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巨大作用,对李约瑟现象的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科层制所代表的官僚政治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地位是因这种文化的需要所造成,宗教文化亦受其压制而成为亚文化.官僚政治影响,甚至控制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支配着古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因此,官僚政治文化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真正的主文化.  相似文献   

10.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松 《兰州学刊》2004,13(1):64-67,146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理论思考 ,为解决李约瑟难题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基础。亚细亚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李约瑟难题”式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了终其一生也未能给出完美答案的旷世之迷:"李约瑟难题"。本文从中西比较的角度,对"李约瑟问题"予以尝试性的回答,包括科学革命结构在中西不同时期发展的历史命运;中西哲学之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西古代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以及宗教作为一种文明现象是如何渗透到科学精神中去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重视自治与协商的传统,这种传统体现在以乡遂为代表的城乡基层民间自治组织及其制度上,这种组织及制度在古代社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中国古代民间自治组织和制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自我保护、自我管理和协作互助,注重一切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人民在多数时段和多数情况下也能够甘心尽其义务,做到上下相安。今天,深入挖掘中国古代重视自治与协商之传统的做法和思想,是探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之根之源之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它关乎民族文化的历史真相,关乎国人性格、民族精神,也关乎我们探讨当代协商民主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3.
“李约瑟难题”是在中西科学技术史比较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李约瑟本人将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地理、经济与制度三个方面。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答“李约瑟难题”,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中国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同时,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教育、科举制度、清朝政治制度等因素影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探讨李约瑟悖论,有内史与外史两个基本着眼点。后者论述煌煌,结论已为多数人接受,一句话,中国古代不具备良好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外部社会环境。近些年来,在将古代科学和技术概念进行区分的前提下,从内史的即分析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动因的角度出发,很多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李约瑟悖论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①,即“中国古代只有技术而无科学”,由此又从李约瑟悖论中引发了“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论争,并使李约瑟悖论所涉及的近代科学与古代科学主要是古希腊和中国科学的关系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尖锐了。本文着重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试图对上述问…  相似文献   

15.
拙作《战国新兴地主阶级说质疑》经详细论证后指出:战国秦代是土地国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私有制始终没有确立,从而也不可能产生出一个以土地私有经济为基础的地主阶级。我们认为:中国古代地主阶级形成于两汉时期。随着两汉土地私有制的相对成立,在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制度的要求下,一个以军功官僚为主体的地主阶级才逐步产生。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这个并非主要靠经济手段而形成的地主阶级,其性质特征与传统公式化的理论说教有着极大的差距,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发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前半期,正当中国古代文明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在国内外都受到严重质疑的时候,英国学者、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著名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n)却宣布中国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并对如何认识中国的过去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中国在公元3世纪至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世界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第二,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化却没能够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的提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监察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于世界其它国家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君主专制和官僚政治。在这种制度下,君主统治一切,但必须依靠庞大的官僚集团来实现。君主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纠举失职、弹劾非法、维系纲纪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这样就导致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大特色,是需要好好总结的宝贵财富。孙中山先…  相似文献   

18.
张浩 《晋阳学刊》2001,(3):108-110
英国李约瑟博士 ,以毕生精力致力于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他证明中华民族的祖先们曾经创造了无数领先于世界的科学与技术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辉煌的贡献。但是 ,为什么近代科学产生在欧洲而不是在中国 ?为什么遥遥领先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一进入近代就突然落后了 ?他却始终没有找出答案。这就是曾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和认真研究的所谓李约瑟难题”。80年代以来 ,学者们对破解“李约瑟难题”达成了如下共识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和近代科技落后 ,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由宋正海和孙关龙两位先生编成《中国传…  相似文献   

19.
试解“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JosenhNeedham,1900-1993)穷其毕生精力,撰写出版了焊焊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它在向世人展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困扰人心的所谓“李约瑟难题”:“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于满足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州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这一问题也被表述为“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并由此引发了“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的讨论。几十年来,许许多多中外学者从地理、经济、社会、政治、军事。文化、语言、思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族保险业溯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试图阐述我国古代社会的原始保险,从而探索我国保险的萌芽或雏型以及近代民族保险业的产生等问题,以期引起争鸣.(一)中国古代社会(亦即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有无近现代保险的萌芽或雏型,换而言之,在中国保险史上是否存在着一个原始的保险阶段或时期,这是保险学界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必须说明保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保险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它的产生和发展应具备三个一般条件.其一,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这是它存在的自然条件;其二,生产力的发展,能达到提供剩余产品的水平和程度.这是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其三,商品经济关系是它存在的经济条件.由此看来,中国自奴隶制以来,古代社会已大体具备上述条件.我国古代社会虽然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