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南戏《赵氏孤儿记》的重要价值及版本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戏《赵氏孤儿记》产生于元代后朝,是以元刊本杂剧《赵氏孤儿》为参照写定的。今存较完整的富春堂本、世德堂本《赵氏孤儿记》是从南戏向传奇过渡中的作品,这一点可以从其剧名和结构特点上看出。在今存赵氏孤儿报仇故事的几种南戏和传奇版本中,其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九宫正始》收《赵氏孤儿》本、《风月锦囊》载《大全孤儿》本、富春堂本、世德堂本、传奇《八义记》。这些版本按其承继关系又可分为两个系统。  相似文献   

2.
《南曲九宫正始》是一部南曲格律谱。南曲区别于北曲的主要特征在于保留了入声字。通过对曲谱中所有入声乐字的考察,得出不同位置入声乐字的唱法及作板情况。同时,对于因入声乐字产生的三种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南曲的语音基础已由闽、浙之地转移到了苏州。  相似文献   

3.
周贻白在其所著《中国戏剧史长篇》中曾经提出一个有关《白兔记》的版本问题,便是明刊富春堂《白兔记》本为什么通篇没有白兔关目?周贻白对这个问题没有解释,这就引起了我们对《白兔记》的版本问题作更进一步的研究。《白兔记》系荆、刘、杀、拜元代四大南戏之一,衍刘智远、李三娘事,因刘子咬脐郎追猎白兔而见母,故名。有关这个故事的创作,据所知有金代的《刘智远诸宫调》残本,元人《新编五代史平话》、遗佚的杂剧《李三娘麻地捧印》以及《白兔记》南戏。《南词叙录》著录列入“宋元旧编”,全称是《刘智远白兔记》。《曲海总目提要》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孔尚任、刘廷玑合刻《长留集》我一九五九年初夏去北京,曾见到两部孔、刘合刻宝岱楼梓行的《长留集》。一部原为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只收有孔、刘两氏的七言绝、律诗,就是汪蔚林同志一九五八年辑《孔尚任的诗》所依据的本子。一部藏北京图书馆善本部,只收有刘氏五、七言古、绝、律诸体诗。它们的版本格式,完全一样。显然它们的差别只是完全与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5.
元代末年高则诚创作的《琵琶记》,现在有两个系统的传本.接近原貌的清陆贻典钞校的《元本蔡伯喈琵琶记》、明嘉靖年间苏州坊刻《新刊巾箱蔡伯喈琵琶记》及凌蒙初翻刻臞仙本《琵琶记》等是一个系统;而经过明人删改的通行本《琵琶记》又是一个系统.这两个系统的版本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但这种差别从来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般认为,《琵琶记》版本的差别,总不至于影响到对它的总体评价.所以,不久前出版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所收的《琵琶记》,就是用通行本系统的汲古阁刊《六十种曲》本为底本向读者推荐的;现在有些研究者的文章,也还在使用这种通行本作为自己的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调腔是流行于浙东一带的高腔剧种,新昌县档案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藏调腔抄本有《西厢记》六折,除《佳期》一折为昆腔戏外,其余均出自元杂剧,反映的是明代中后期南戏声腔的杂剧演出样式。调腔《西厢记》存在明刊本所常见的曲文分唱现象,并在剧本上受到《南西厢记》影响,且曲文具有一定的版本价值。调腔《西厢记》演出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无名氏《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于1976年在上海嘉定县的明代古墓中发现,它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传奇刻本.上海历史博物馆影印了此书(以下简称上博本);问世以后,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但原书文字舛错,衍夺、颠倒、阙文以及字跡模糊等等缺点,随处皆有,阅读起来极不方便.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作了校补,刊出《成化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以下简称广陵校补本).可以说是对比书的整理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此外,胡竹安同志又对广陵校补本作了补正(文章发表在《中国语文》1984年第四期),也是有成绩的.笔者近来读了上述各种版本《白兔记》以及胡竹安的文章,也想来作一点校补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羽衣新谱》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眉户集成.编者王小屏嗜好曲歌且熟习韵律,把改良戏曲作为一生最重要的事业,他编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启民智,移风易俗.该书现存的版本亡佚严重,仅有铅印本和油印本并均非完璧.现有的曲子汇编仅收有《羽衣新谱》第五卷的部分曲目且错误甚多.《羽衣新谱》的编排与曲调结构有关,曲目编排总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全书由简趋繁,每卷结构相似.《羽衣新谱》的整理对保护和发展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更”这个字在我国古笈中,词义很多,出现频繁,古汉语方面的大字典如《中华大字典》就收有十六个义项。清人编的《经笈纂诂》是集古代典笈注释之大成的书,凡“更”字的旧注几乎全部收入,这在字书中所收“更”字词义算是最多的了。旧版《辞源》《辞海》由于它是以收复音词为主,“更”字的有些词义散布在有关的复音词目之中;有些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0.
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宋刻本不传,今天一般所见只是明嘉靖覆刻本或万历重编本。故有必要探讨洪迈原编本的面貌及其版本源流。前人对此书的批评往往失之偏颇,并影响了后人对此书的看法。因此,对一些旧说须作重新审查辨证,并且对此书的价值也有重新评估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传奇剧《连环记》的作者是谁,似乎是个非常明确的、无需讨论的问题。1954年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所辑古本戏曲丛刊初集第五十四种,“据长乐郑氏藏钞本影印”的《连环记传奇》,署“明乌程王济雨舟撰”。傅惜华先生《明代传奇全目》称:“王济,字伯雨,号雨舟,自称紫髯仙客,晚号白铁道人。浙江乌镇(湖州)人。……传奇作品,仅知一种,尚传于世。”接着著录《连环记》及其现存版本,包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本。①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也将《连环记》归之于王济,关于王济的字、号及生平简介与《明代传奇全目》大体相同,推指…  相似文献   

12.
论尾声     
作为曲学名词的“尾声” ,并非如《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定义的那样仅限于戏曲范畴 ,也不存在“分为若干段”的尾声。尾声是套曲中位置在全篇之末、有特定名称的一支曲 ,它同时也是一种曲牌名称 ,其作用是从文义及乐章两个方面收结全曲 ,其使用有着自身规律。尾声起源于先秦诗歌中的“乱” ,发展至唱赚及诸宫调中成型 ,终成南北曲之重要构成因素。尾声有数十种名称。北曲与南曲所用尾声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由说书艺术发展起来的话本小说,是我国古白话小说的瑰宝,而志怪传奇以及某些野史杂传等文言小说,也是祖国艺苑的奇葩。庸人传奇是文言小说发展的丰碑。宋以后传奇小说虽渐趋衰落,而艺海拾珠,尚有珍奇,夕阳虽近黄昏,晚晴亦多异彩。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杂剧和散曲,传奇小说只有清江宋梅洞的《娇红记》可谓唐人嫡派。有些散文家的人物传记,可当作文言小说来读的,为数也甚少.吴曾祺编《旧小说》,曾有所辑录,但从小说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尚不足快人心意。明清时代,白话小说成了文学主流,但文言小说也并非绝响。明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元杂剧版本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近著名学人就元杂剧版本问题多有论议,并由此贬抑《元曲选》,大抵发生在1915年《元刊杂剧三十种》被影印、便于学人利用以后。1938年,明人赵琦美脉望馆所藏抄校本元明杂剧二百多种发现以来,元杂剧版本问题更受学人注意。《元曲选》的编选者臧懋循师心自用,改动曲文,招致批评,是为事实。但此类批评不宜绝对化。与诗文流传情况不同,戏曲剧本在传播过程中常遭艺人改动,讨论元剧版本时注意到这一历史现象当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吴伟业是清初具有多方面成就的著名文学家,诗、词、戏曲均所擅长,并且有人还认为他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本文是关于吴伟业诗词曲的一组阅读心得和发现,主要包括:(一)从《穿山》诗及其与杜甫《望岳》、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等作品的联系谈到成才与立志的关系;(二)《梅村咤句的出处、影响及其社会学和文学史的意义;(三)关于《临江仙·逢旧》词的两种不同评价以及对前人评价的来源考察和对今人评价的商榷意见;(四)《秣陵春》传奇曲文被历史小说《隋唐演义》引用嫁接及其所反映的家国兴亡之感这一共通主题与清初文学思潮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金雀记》是一出轻喜剧,作者为“无心子”,《金雀记》第三十出下场诗末句云“无心子燕市重编”,是《金雀记》的作者应为无心子无疑。 无心子除编有《金雀记》外,又作有《千祥记》。清·笠阁渔翁《笠阁批评旧戏目》于《千祥记》下记云:“无心子作。”《千祥记》写汉代贾谊之父贾凤鸣八十娶妾生子的故事,其内容纯属凭空结撰。今能见到的无心子的剧作仅此两种。  相似文献   

17.
《花草稡编》是明代著名学者陈耀文所编选的一部大型通代词选,是有明一代规模最大的一部词总集,在词文献的整理和保存以及词学研究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和价值。《花草稡编》的版本并不复杂,但是关于其版本源流问题,至今仍存在一些疑点。本文试对其进行考辨与梳理,并具体介绍各个版本的得失情况。  相似文献   

18.
曲海寻踪——吴地宋元明清几位戏曲家演艺、作品之杂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末元初,大词人张炎的《山中白云词》中有一题《满江红》,是赠给韫玉的,韫玉是南宋时演员而非传奇;《荆钗记》作者非明代宁献王实乃元代柯丹邱;汤显祖《牡丹亭》原为宜黄戏后由吴门文士移植为昆剧;清代金德辉毁旧谱创新唱腔,做到“唱为角色生色”。  相似文献   

19.
脍炙人口的乐府民歌《木兰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一是署名唐人韦元甫的《木兰歌》,它以“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开头,收入清人彭定求等编纂的《全唐诗》;另一个是同样署名韦元甫、收入宋人李昉等编的《文苑英华》的《木兰歌》,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开头,流传最广。署名同、题材同、诗名同的《木兰歌》,何以内容有异 ?这两首不同版本的《木兰歌》之间是否存在传承关系 ?比较两者的情节与语言风格,探讨两个不同版本各自所具的时代特征,进而通过名物制度比较研究,考察两者所反映的时空差异与传承关系,可得出如下结论 :《全唐诗》所收以“木兰抱杼嗟”开头、署名韦元甫的《木兰歌》属北朝本色民歌 ;而《文苑英华》所收以“唧唧复唧唧”开头、署名韦元甫的《木兰歌》,是经唐代文人对北朝民歌加工润色过的集体创作。由此可确定《全唐诗》所收韦元甫《木兰歌》是误收,应更换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开头的、《文苑英华》所收的《木兰歌》。  相似文献   

20.
关汉卿在元剧作家中,辈份最老、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可谓元杂剧的开山祖师。元人钟嗣成在《录鬼簿》中,把他放在“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指元杂剧)行于世者五十六人”中的第一位。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称他为“杂剧之始”。在元代,人们往往以他的名字来赞誉那些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