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小说《黛西·米勒》女主角黛西的悲剧,文学界存在着不的态度,有同情,有漠视,这也意味着对待欧美两种文化态度的不同。詹姆斯把角色放入这两种文化冲突中,赋予他们不同的性格以及对欧美两种文化的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叙事文学作品反复出现一种“狐妖美女”型女性形象,她们都有迷人的姿态,旺盛的情欲,放浪的行为,主动去引诱男性,使男性走火入魔。《白涡》中的女主角就是这种文学原型的当代响应。汉文化理与欲的对立冲突使其中的男性对女性处于既爱又惧的欲罢不能,欲止还休的不可两全的矛盾心理,而《白涡》中女主角所复现的美女荡妇原型乃是男性这种困顿心理的完满和潜代。它折射出一种男权文化心理。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种反复出现在小说戏剧中的创作模式,它在设置安排男女主角情爱关系上总是将女性作为主动的,富有进攻性的角色先去引诱男…  相似文献   

3.
这三部小说都是由女性作家书写的,讲述中国女人与外国男人的情感纠葛.文中的中国男人要么缺席,要么具有生理障碍.取而代之的是强悍的西方男人,他们成了这些女主角追逐的对象.通过外国男性形象来反观中国人的个人生存状况,可以见出他们文化身份的困境和自我的迷失,这种跨国婚恋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一个表现.总的来说,三部小说的诸多共同点构成了"中国-西方"的寓言.  相似文献   

4.
斯坦贝克和欧美文学传统的关系,是斯坦贝克研究中被忽视的一个问题,这种忽视导致了评论界对斯坦贝克小说诗学的一种简单化的解读.其实斯坦贝克在成名前和成名后曾阅读过大量的书,具有丰厚的文学积淀,这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小说诗学追求,即小说主题的史诗性、叙事手法的多元性、文本内涵的丰富性和小说语言的诗意性.不了解斯坦贝克和欧美文学传统的关系,我们就很难把握斯坦贝克的小说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江南一带大量涌现的才子佳人小说,其主人公之一的才子形象历来备受争议。作为我国古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范型,才子形象的形成基于以下诸种原因:一是与小说作者的创作心态有关;二是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汲取了历史文化传统中众多才子所展示的特定审美文化意蕴;三是小说作者对所处时代环境中才子、狂士的人格气质的充分认同。对于这种才子形象,不能仅从艺术角度作简单的否定,而应该积极探索、认识其所蕴含的特殊的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跃文在其新作《爱历元年》中,试图建构起一种新型的二元性别叙事结构。小说通过对传统性别结构模式的消解、对传统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的突破和对男女“主体”存在意识的叙述,显露出了试图建构这种叙事结构的文本意图。  相似文献   

7.
华裔美国人的形象在美国"东方主义"者的电影剪切艺术中,被大大地歪曲了,伍慧明却力图在小说《骨》中用"东方主义"者惯用的电影叙事方式改变这种状况,并使主人公莱拉成为新的华裔女性形象,以此来校正大众对唐人街的认识上的"盲点".  相似文献   

8.
形象思维是人类认识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同抽象思维一样,能够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首先,从形象思维的内在本质来分析。所谓形象思维是自始至终不舍弃具体形象的思维,这包含着两层涵义:(1) 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种。(2) 在这种思维活动中,人脑加工的主要是形象信息。  相似文献   

9.
莫言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早期小说刻画了追求唯美爱情的女性形象,给读者带来唯美、温馨的感觉。中期小说塑造的以戴凤莲为代表的野性十足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新时期女性追求全面解放的赞赏。后期小说中充斥着大量女性生理细节描写以及对本能欲望的过分渲染和夸张,使得女性形象变成了男性欲望化对象,构成了对女性的亵渎。这种媚俗化女性形象塑造模式主要是作者迎合市场所致。  相似文献   

10.
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以附丽于时间的艺术家的成长作为主题,以具体可感的物象和形象显现时间,以融时间于空间及无意追忆的画面感、共时性的精细叙述等各种空间化形式来变形时间,为小说这种"时间艺术"创造了一种新的境界,并为现代小说技巧另辟了新蹊.  相似文献   

11.
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中国新感党派小说家用现代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小说创作,通过对人的心灵近视或感觉的临摹来表现人生和世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心理——感觉化的叙事模式,这种叙事模式既有刘呐鸥、穆时英那些典型的新感觉主义小说,也有施蛰存的那些心理分析小说,它不同于传统的情节化、典型化的叙事模式,在形式上以新、奇、怪著称。本文力图从叙事的视点、模式、语言来捕捉、体味这种“新感觉”  相似文献   

12.
散文人物与小说人物的审美差异,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主客观关系的差异散文人物与小说人物作为艺木形象,都是主客观的统一。客观的现实生活被散文家、小说家所反映、所认识、所评价在此基础上,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想象中对来于生活的感情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创造、再进而把这种想象的结果表现为文字的形式,这就是散文人物与小说人物产生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散文人物与小说人物的基本差异,就在于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使上述过程得以贯穿、得以展开的内在依据。这个内在依据,决定了散文家  相似文献   

13.
享利·詹姆斯在他的著名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前言中把他的作品比作一个结构和谐美丽的建筑物,他把小说家比作"建筑师",称小说家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建筑能力",并且认为自己的小说《一个女士的画像》充分体现了这种能力。笔者在对原作研读的基础上提出,《圣经·创世纪》中的伊甸园故事为这部小说提供了叙事框架,同时,作为寓言的伊甸园故事也为这部小说提供了一种形而上的意义所指,赋予小说关于命运,寻求与选择等形而上的寓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读<五号屠场>,从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角度出发,对这部作品中的戏仿技巧进行分析,指出冯内古特打破了传统的小说写作模式,为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小说创作中充斥着“零余者”形象,这不无颓废主义气息的文学形象,向我们呈示的是在中国现代伦理变革过程中,现代个体从传统道德构架和文化范式中脱胎而出,寻找、建构自我的艰难心理历程的一个侧面。同时,郁达夫笔下的性描述与性欲话语表达作为中国现代伦理变革这场影响深远的价值范式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了对自我、族群以及现代伦理道德的重构。这是以一种弗洛伊德式的“影响的焦虑”记录了现代个体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一种美学反抗。某种意义上,郁达夫小说的颓废书写是中国现代情感伦理变革历程中的一个显著文学事件,为现代感性自我这种全新的主体模式提供了一种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外路人形象为切入点展示了赵树理在现代小说中所起的垦拓性作用,这为其积极的一面,其消极面在于赵树理在外路人形象的塑造上存在着一定的创作模式,这种创作模式为赵树理的小说带来了必然的缺憾.这一模式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同时期的许多作家在涉及外路人形象时,他们都在不自觉地复制赵树理的创作模式.时代发展至今天,它已为作家们提供了直面外路人形象的空间,而且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乡土社会中纯粹的外路人也在日渐消失,作家们更应用自己的笔为中国文学画廊留下他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学是人类对历史的一种感性思考,它将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文化娱乐、思想倾向以及风土人情等时代精神的构成因素浓缩在历史客观形象中,以立体、全面的方式呈现于世.通过文学反映历史是帮助后人认识和了解过去往事的一种辅助手段.作为分别引领两个时代文学潮流的小说模式,革命历史小说作家与新历史小说作家面对同样的历史题材时,作出了大相径庭的历史判断,从而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了解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18.
国际主题与女性中心人物是亨利·詹姆斯文学世界中极其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詹姆斯作为一个文化身份与性取向皆较为复杂的作家,其个人体验与社会文化语境之间呈现一种综合的动态关系:19世纪美国人对欧洲文化的回归式探寻与“朝圣”情结、历来文学领域女性价值及其形象的被忽视,跨欧美文化的生活经历、性倒错的个体心理体验;两个维度诸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詹姆斯小说国际主题的特质与以女性形象作为小说中心人物的文学选择。  相似文献   

19.
“批评家们,教育家们能够从作品中抽出主题思想来,对于帮助读者或学生认识作品、分析作品还是有意义的。但是这种作用,远远不及引导读者具体地去感受形象的力量。”这是高晓声谈到他的得奖小说《陈奂生上城》时,交给读者的一把钥匙。《陈奂生上城》发表后,有些人曾对它的主题感到迷惑,有些人又不无片面地作了多种诠释。确实,这篇小说,涉及到广泛的问题,很难简单地作出抽象的概括。如果老  相似文献   

20.
60年代末以来,国外社会史研究中出现了一种新思潮,即研究社会普通民众或下层社会与社会病态现象的史学新思潮。本文将这一史学新思潮中关于民国时期土匪的研究与90年代小说中出现的社会土匪形象联系起来,探索了社会土匪形象出现的必然性与重要意义。社会土匪形象突破了当代以往小说描写的土匪模式,作者着重从人性和美学的层面对社会土匪形象的特点作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