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定天,1948年生。毕业于吉林大学。现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兼任省政协委员、省科顾委专家组成员、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省文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中俄关系史学会副秘书长、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兼职教授。出版《东北亚国际关系史》和《中俄经贸与文化交流史研究》两部专著。与人合作出版著作9部,发表论文60余篇、译文7篇。在本刊发表《二十世纪的东北亚》(1996年第4期)、《黑龙江翻译文学50年》(2000年第2期)等论文多篇。程鹏汉,1948年生。现任东北烈士纪念馆副研究员,兼任中国作家、电影…  相似文献   

2.
《前线》1962年第10期、第16期先后发表了吳晗《说道德》和《再说道德》两篇短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许启賢在今年8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关于道德的阶极性与继承性的一些问题》,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吳晗又写了《三说道德》(载《光明日报》1963年8月19日)进行答辩。接着,《光明日报》分别发表了李之畦《〈三说道德〉一文提出了什么问题》(载《光明日报》9月21日)、江峰《也谈道德的继承问题》(载《光明日报》10月6、7日),、高仲田《关于道德的批判继承问题》(载《光明日报》10月7日)、汪子嵩《从<水滸传>说道德问题》(载《光明日报》10月25日)等文章。《哲学研究》(1963年第5期)也发表了艾眞的《关于道德问题的几点质疑》一文,与吳晗商榷。现将争论的主要问题及其论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特邀主持人 :(法国 )弗朗索瓦·若斯特弗朗索瓦·若斯特(FrancoisJost) ,1949年生 ,法国国家文学博士 ,现任巴黎第三大学教授、声画传媒研究中心负责人 ,并兼任世界若干大学客座教授。若斯特早先研究现代文学 ,特别是法国新小说与新电影 ,1977年与他人联合主持“现代性的电影”研讨会 ,1979年合作发表《新的电影 ,新的符号学》 ,由此转向电影叙事学的研究 ,1987年发表专著《眼睛 -摄影机 :影片与小说的比较》 ,1990年合作出版《电影叙事》。近年来 ,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以及个人关注点的变化 ,若斯特更多地致力于电视的理论研究 ,探索一种实…  相似文献   

4.
周谷城在《新建设》1962年第12期上,发表了《艺术创作的历史地位》一文,对艺术创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该文发表之后,引起了不同意见的讨论。今年三月以来,《文艺报》、《新建设》、《文史哲》,《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先后发表了陆貴山的《关于艺术创作的一些问题》、茹行的《对《艺术创作的历史地位》的几点意见》、《从哲学观点评周谷城先生的艺术观》、王子野的《评周谷城《艺术创作的历史地位》、朱光潜的《表现主义与反映论两种艺术观的基本分歧》、姚文元的《略论时代精神问题》、胡锡涛的《《艺术创作的历史地位》质疑及其它》等文章。这些文章根据《艺术创作的历史地位》,并联系周谷城近几年来发表的《美的存在与进化》(载1957年5月8日《光明日报》)《史学与美学》(载1961年3月16日《光明日报》)《礼乐新解》(载1962年2月9日《文汇报》)等文的观点加以评论,表示不同意周谷城的观点。对于这些评论,周谷城先后在《评《关于艺术创作的一些问题》》(载《新建设》1968年6月号)、《评王子野的艺术论评》(载《文艺报》1963年第7、8期)、《评茹行先生的艺术论评》(载《新建设》1963年第9期)、《统一整体与分别反映》(载1963年11月7日《光明日报》)等文中作了答辩,反复重述他在《艺术创作的历史地位》一文中的意见。现将双方争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最近,接连拜读了门岿同志的《元曲家刘时中待制及其作品考》(载《津门文学论丛》84年1期)和与我商榷的《谈元曲家刘时中的两个问题》(载《晋阳学刊》85年2期)以及黄天骥同志《独具特色的散曲呈文——谈刘时中的《上高监司》(载《文史知识》85年3期),孔繁信同志《论元散  相似文献   

6.
<正> 宋汝香同志在《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的两重性》(载《齐鲁学刊》一九八一年第五期)一文中,对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读后很受启发。但国民党改组后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笔者认为仍然可以讨论。因此,提出如下几点浅见,愿与宋汝香同志及史学界同人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7.
颜啥、袁昌隆二同志在《贵州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五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也谈韩非的“人口思想”》的文章,对我们于该刊同年第一期上发表的《韩非的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一文进行了批评。对此,我们表示欢迎;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提出以下几点说明以为答复。第一、颜、袁二同志在文章的末尾写道:“不能把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条件下、而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草原上新崛起的中年作家汪浙成、温小钰的创作是丰富而多方面的,近年来在全国一级或省级的文学刊物上经常散见着他们的中、短篇小说、散文或剧作,其中尤以中篇小说见长。已发表的四部中篇小说,《土壤》(载1980年《收获》第6期)、《苦夏》(载1982年《小说界》第1期)、《别了蒺藜》(载1982年《收获》第1期)和《春夜,凝视的眼睛》(载1982年《当代》第3期)引起读者和评论界的普遍注意和重视。其中《土壤》和《苦夏》两篇还分别获得了1979—1981和1982年全国中篇小说奖。本文拟就这四个中篇小说思想和技术方面的特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薛正兴同志《<古代汉语>注释疑义讨论》一文(以下简称“薛文”),读后获益非浅。薛文所谈问题,有些确系我们注释中的错误,如《鲁仲连义不帝秦》“交有称王之名”的“交”,原注为“互相”“彼此”是不妥的(见薛文第八条)。1980年上半年我们对《古代汉语》进行修订时已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作了改正。又如我们把《齐桓晋文之事》“牛羊何择”的“择”解为“挑选”(见薛文第十三条),虽  相似文献   

10.
与过去几年相比,去年我省作家经过艰苦地努力,奉献出一批比较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如(按发表顺序排列):乔典运的《满票》(《奔流》1985年第3期),张一弓的《流星在寻找失去的轨迹》(《莽原》1985年第3期),田中禾的《五月》(《山西文学》1985年第5期),齐岸青的《执火者》(《上海文学》1985年第7期),张宇的《活鬼》(《莽原》1985年第4期)等等。确是喧闹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战线》八○年第三期《文学日历》栏载:“6·5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11)。”据我所知萧红生日的说法不一。现把各家之说,胪列如下: 一、端木蕻良《纪念萧红,向党致礼》(原载《广州日报》1957年8月15日,转引自《新文学史料》80年第一期第259页葛浩文《寄自美国的读者意见》):“萧红生于1911年5月5日”。  相似文献   

12.
《忆拉萨》是二十世纪初一篇藏文抒情长诗,一九七九年,作为藏族的优秀文学作品而被选入六所民族学院协编的《历代藏文选》教材,一九八一年,藏族学者霍康·索朗向巴尔发表在西藏文艺一九八一年第三期藏文版上的《简论藏族文学的发展进  相似文献   

13.
读了台湾评论家叶石涛先生发表于《自立晚报》的《总是听到老调》,深感惊讶、失望和遗憾! 叶先生针对1992年《台湾文学选刊》第一期发表的一组笔谈,在尚未读到《台湾文学史》(上卷)的情况下。就把“使用汉文去创作的台湾文学铁定是中国文学的一环”的正确论断讥为“老调”,并以“双重性质民族结构”,否定台湾同胞具有“中国意识”。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过去,叶先生并非这样看问题。在《台湾文学的悲情·<台湾文学史>的展望》(1990年1月台湾派色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叶先生说:“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民族血统,一个传统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个时期,青年作者刘心武同志的几个短篇小说,《班主任》(《人民文学》一九七七年第十一期)、《没有讲完的课》(《人民文学》一九七八年第四期)、《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北京文艺》一九七八年第八期)、《爱情的位置》(《十月》第一辑)、《醒来吧,弟弟》(《中国青年》一九七八年第二期)等等,受到了读者和文艺界的广泛注意,人们在课后工余,议论纷纷,为小说中所提出的尖锐问题而震动、而深思;为小说中所虚构的然而又分明生活  相似文献   

15.
最近,季羡林教授在《新疆社会科学》发表论文,对汉文《大藏经》和新疆吐火罗语文献中所载《木师的故事》做扼要对比,说明吐火罗文本代表从梵文佛经到中国小说间的一个过渡。这一结论是启示性的,对于深入开展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更多例证,进一步探讨新疆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密切关系。 (一) 国际比较文学的第一位倡导者、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说过:“东方西方,不可分离。”这句话揭示了各国文学之间可以探寻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6.
《向鲁迅致敬》,是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斯诺纪念鲁迅的又一篇文章,它写于鲁迅逝世后的第二年,载一九三七年六月八日出版的《民主》(Democracy)第一卷第三期。由于这篇文章发表在英文刊物上,所以很少为人所知。《民主》半月刊,是斯诺夫妇和梁士纯、塞勒尔、约翰·里宁等中外朋友在北平合作创办的,可惜它只出版了六期,即被日本侵略者扼杀了。不过,它象“闪电般”震惊了中国。因为它以真实的文字和画面,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和远东地区的侵略,暴露  相似文献   

17.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06,27(4):31-33
笔者近几年来主要致力于当代学术史的研究,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辑集并评述当代学术史研究的著作,此前已发表过2篇文章,分别是《当代学术史著作评述》(载《学术界》2004年第6期,《社会科学总论》2005年第1期转载)、《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学术积累——当代学术史著作评述之二》(载《云梦学刊》2005年第4期,《社会科学总论》2005年第4期转载)。现将上两文发表后收集到的当代学术史著作,按上两文的分类方法评述如后。一、关于当代学术史的宏观研究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4:问题意识和超越情怀》(刘大椿主编,中国人民大…  相似文献   

18.
1978年7月5日,我们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以下简称《起点》),提出我们的粗浅看法,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是展开讨论,把问题弄清楚。但时近两年,国内报刊没有反应。我们正在渴望知道不同见解,吸取教益之际,王桂厚同志发表了《也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载《吉林大学学报》1979年第6期,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兰州学刊》发表了刘世昌同志《试论自然美》一文,读了以后,很受启发,文中从自然界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性辨证统一去解释自然美,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阐述中,有些提法如“美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却是值得商榷的。下面谈点自己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阿费里德·马歇尔是英国剑桥学派即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经济思想在资本主义世界影响很大。陈良璧教授《马歇尔的经济思想》一文从价值论、分配论,方法论等三方面深入剖析了马歇尔的经济思想。文章共分四个部分,本刊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了第一、二部分《马歇尔的价值论》。本期继续刊登文章的第三部分《马歇尔的分配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