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身利益问题 ,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非人类中心主义从所谓自然万物都有其平等的存在权利的观点出发 ,认为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 ,应从过去的纯粹“经济的视角”转变为“伦理的视角” ,尊重并承认自然界的多方面价值。人类中心主义否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 ,但承认自然具有价值 ;同时认为 ,价值是相对于人类主体而言的 ,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价值主体。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应然基础 ,人类中心主义赋予自然的价值以新的涵义 :自然不再是处在人类活动之外的物质运动形式 ,它还是人类生存于其中且永远不能离开的客观环境 ;自然物不再只是人类物质活动的材料对象 ,它还是人类周围有机环境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人类中心主义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由此遭到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猛烈抨击。事实上,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并不是要把人类与自然界对立起来,而是在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实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过分强调自然存在物的工具价值,无限制掠夺自然、奴役自然也是我们要批判和否定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进入自然中心主义。一、自然中心主义的困境  1 .泛化的伦理观、价值观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以下简称自然中心主义)把人以外的自然界、生物人化,给它们赋予伦理、利益和价值。“自然价值并不仅仅是对人的价值,还有其自身的价值,即以自然本身作为评价的价值”。事实上,价值是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自然界、生物本身是否有价值,则完全取决于人的需要(需要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自然中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无论有无人的需要,其…  相似文献   

4.
曾文婷 《社会科学家》2004,19(1):103-105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它反对生态中心主义,也反对另一种粗陋的早期人类中心主义,即技术中心主义,其基本原则是“反对生态中心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它认为人类在反对生态危机、重新检讨自身对自然界的态度的同时,不应放弃“人类尺度”。  相似文献   

5.
于英霞 《理论界》2006,(11):162-164
“人类中心主义”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这一理论曾经起过巨大作用,然而也逐渐带来日益激化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实践和理论都表明“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必然被超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指明了方向,天人合一思想为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形成新的价值观,指导我们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走进可持续发展文明。  相似文献   

6.
人类中心主义的形成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具有自然的合理性,我们无法完全走出价值观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是造成严重后果的真正原因所在,用辩证的生态学思维取代形而上学的机械论思维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7.
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是20世纪人类在面对生态危机时两种不同的视角。一些生态主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人类中心主义缺少生态意识,只是单纯从人类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格伦德曼反对此观点,他从人的存在、人的需要和人的本质三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人类中心主义所蕴含的生态意蕴,指出人类中心主义虽然强调人的生存和发展在整个生物圈中处于中心地位,但这不代表其排斥和否认其他非人类存在物的需要和利益,而是把这种需要和利益作为实现人类整体利益的必要前提和手段。人类不可能无视自然规律,对自然进行任意的开采和掠夺,而应在尊重生命、尊重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按照人类能够在自然界中长久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来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将自然合情合理地为人类所用。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的恶化,引发了人们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反思的重要成果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必须从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对待后代的责任和对待社会的责任三个方面从传统走向现代。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实践中还需要人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本质的演化论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的产生需要自然界提供“常态”环境,宇宙和地球演化所经历过的演化过程对于人类的进化是“非常态”环境,科学技术的本质是指人类对“非常态”和“常态”系统规律的认识和使“非常态”状态引入到人类存在的“常态”状态采取的各种中介、方法、手段等。在此基础上重新解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及科学技术一体的原因,并分析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及人工自然的关系,从而可以认为,科学技术人类中心主义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中,“生态中心主义”往往被视为其重要的理论立足点。然而,“生态中心主义”这一概念本身却面临着理论困境,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虚假命题,而备受抨击的“人类中心主义”却有其存在的充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而需要抛弃的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而是“人类沙文主义”。温和的、理智的“相对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批评的理论立足点。  相似文献   

11.
“反人类中心主义”理念的提出与自然中心主义并无本质的差异。其理论依据均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人类中心主义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带来了生态危机。但“反人类中心主义”尚构不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保护自然,爱护环境固然重要,但消解了人的主体性,也等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面对“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困境,需要重新审视“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价值,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风 《学术界》2002,(4):98-107
环境伦理学中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研究纲领 ;即人类中心主义者坚持的“经济增长瘾”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者主张的“良知的革命”。人类中心主义者所坚持的实际上是“培根 -笛卡儿理想” ,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对“所有的现象”进行“终极说明”。但是本质上 ,人类的本体论特征是有限的。本体有限的存在者却想凌驾于本体无限的自然之上 ,这只能是现代人的狂妄。地球是人类的生存家园 ,大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根。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的人类有不同的内在动机支配 ,从而使人与自然呈现出特定的整合关系。现实原则和功利目的原则支配下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 ,实质上是不同利益集团以各自利益为中心的狭隘观念。它带来环境与生态危机、资源与能源短缺、“南”“北”发展不平衡等全球性问题。但因此而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在本质上只是一种远离现实的空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全新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这种新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在对东方古代“天人合一”价值观、西方近代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现代环境伦理学加以扬弃、超越和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融精神价值于其中 ,是以整个人类的共同价值为终极关怀、力求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追求真善美统一的全新的价值观念。确立这种价值观念的过程乃是重建人类生存法则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4.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在确立人对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时 ,都忽略了人性的依据 ,致使其难以成为指导人类行为的普遍法则。生态危机的本质是人性的危机。现代性的人性是生态危机的深刻根源。生态伦理的基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人性、人的本质与人对待外部世界的方式有着逻辑的一致性。生态伦理的建构内在地要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寻求人性。新人性观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 ,把关爱自然的伦理准则看作是人性的展现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淮论坛》2001,(1):20-23
“人类中心主义”这一外来词 ,自西方传入我国理论界后 ,人们对它的涵义众说纷纭。其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用其词而不究其义 ,且对它的认识往往偏离现代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主流 ,而仅仅局限在传统观念上 ,甚至把“人类中心主义”等同于“人类征服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等 ,把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出现的主观根源都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 ,进而从根本上否认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为此 ,本文试图为“人类中心主义”正名 ,在着力把握“人类中心主义”的真实内涵 ,反思引起生态危机的原因的基础上 ,论证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出发可以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态度和人类生存的永恒支点 ,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16.
卜祥记  曾文婷 《理论界》2004,(2):153-15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重返人类中心主义"的口号.它既反对生态中心主义,也反对资本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在反对生态危机、重新检讨自身对自然界的态度时,不应放弃"人类尺度".  相似文献   

17.
承认“自然的权力”是“自然中心主义”的理论前提。作为在人与自然矛盾冲突激化的情形下对人类行为和工业文明的一种反思 ,“自然中心主义”警示人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无疑有着重要的思想意义。但是 ,它得出保护自然结论的前提——设定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伦理关系 ,承认“自然的权力”,承认自然是与人同样的“权力主体”——是错误的。“自然权力论”的根本缺陷在于看不到人的社会性 ,离开社会联系这一中介孤立抽象地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看不到人与自然关系的背后是人与人的关系 ,把人看成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 ,从而抹杀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8.
统制西方意识形态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使人们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常态来看待世界、规范社会:善/恶、人/自然、男性/女性、理性/感性、在场/缺失……在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八月之光>中,作者生动描写了一系列受到种族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戕害的人物角色.通过展示他们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行为上的癫狂与错乱,以及对人生的绝望,作者成功解构并颠覆了逻各斯中心主义,构筑起人文主义的宏伟大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生态观是一个阐释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论体系。它以自然观与价值观为理论支点,以发展初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为现实背景,从既承认自然的价值又强调人的能动作用的理论阐释中表露出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倾向。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生态观中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基础,即区别于复古主义,又区别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代表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价值学说。深入对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生态观价值基础的思考,有助于深入挖掘其生态思想的潜在价值,从社会整体价值观层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冯雷 《理论与现代化》2005,1(4):31-35,46
受到环境伦理学质疑的近代自然观,不仅包含把自然对象化、人类支配自然的一面,同时也包含人向自然贴近的一面。环境危机应该成为继续意大利人文主义对自然和人探索的契机。当代环境伦理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并非完全逸脱于传统伦理学的主题,相反,它通过自然环境这个载体,向人们重新提出了现代社会的自我中心、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严重性及其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