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年来的中国古代戏剧研究,主要集中在史的研究、文学的研究、表演的研究等方面。戏剧本体构成研究少,缺乏整体理论系统的建立,以致中国戏剧研究这个学科还未真正站立起来。目前进行戏剧理论建构所面临的困境是:本土的古代戏剧论著理论基础薄弱,无助于戏剧理论的建立;而西方的戏剧理论是对西方戏剧创作的总结,并不适于中国古代戏剧创作的实际。研究与实例证明,戏剧与讲唱文艺是密不可分的,从与讲唱文艺的关系入手,建立本民族的戏剧理论,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概念历史不只是常规哲学的子学科,作为科学的概念与指导性论文研究的基础,它是跨学科必要的前提。在德国,促使概念历史调查的主要原因是哲学和历史的内在变化;在盎格鲁-撒克逊的语言范围内,研究概念历史的推动力则来自于政治动力。学科与跨学科之间的关系既属于常规学科范畴,也属于认识论范畴,而概念历史的跨学科的问题主要是来自于内部的争论,即是否对人文科学进行重构。跨学科的倡导者们相信学科间的创造性和跨越是最有价值的产物。此外,在最近的研究中,概念历史、科学历史和不同学科历史的趋同现象也非常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中西方古典戏剧中的宗教因素。西方古典戏剧与宗教的共生现象,可分为三个阶段,互补并稳固、分道扬镳相互对立、补充对立取代;而中国古典戏剧与宗教的共生现象比较复杂,可以在儒教、道教、佛教中窥见其相互融合与渗透。较之西文古典戏剧,中国古典戏剧有更为明显的世俗和人情特点。  相似文献   

4.
黄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既在国内戏剧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同时环绕"写意戏剧观"的批评争议也成为国内外热门的话题。但这些批评和争议都失之于偏颇:黄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抓住了中国戏剧发展的要害,对僵化的传统戏剧观念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佐临先生的三大戏剧观,是他进行比较戏剧研究的一个升华,也是他对于世界戏剧导表演艺术体系发展研究的具有创意的发现。而"黄佐临现象"是一个符合戏剧历史发展潮流的戏剧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的美学目标是走向"三大戏剧观"的"综合"。这不仅是他的理论,而且构成他始终不渝的舞台实践的目标。他的写意戏剧观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他的理论依然有着可行的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明戏"作为戏剧名词出现于20世纪初,渐渐消失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其间,不少戏剧现象都被指称为文明戏.据史料分析,文明戏可大致分为清末改良京戏--文明新戏;清末学生演剧--文明新剧:清末民初职业化文明戏--新剧;民国初年天津戏曲--文明戏等.此外,在民间,也有把现代戏曲、话剧、歌话剧,甚至全部现代戏剧称为文明戏的现象.各种文明戏的共同特征是其宣教功能,文明戏在演出形态上的表现与这一功能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执着于中国戏剧起源探究的戏剧史学者们,已经在这个又迷人又恼人的问题上困惑多年了。然而,笼罩在中国戏剧问题上的纱幕,至今仍未被完全揭开。用文化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眼光看去,戏剧因素的出现,首先是某种特定的文化(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总和)的产物;其次,戏剧因素一旦出现,它便作为一种文化因素汇入特定的文化结构之中;再次,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分支,萌芽状态的戏剧文化因素便具备了与其它人类文化分支大致接近的文化特质,即对于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一定的适应性、作为一个文化分支与特定文化圈的整合性、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作出反应的变迁性。上述戏剧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在新学科的发展与新研究方向的拓展中,将原有学科、学科分支的研究与其他的研究相互结合而形成新的研究方向的情况,在各个学科的研究中并不罕见。叙事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也体现出了这样一种学科交叉、化合的现象。如今,在新闻学、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法学甚至哲学、政治学等领域都出现了所谓的"叙事转向",而叙事学向其他学科渗透的现象也非常明显地出现在当今的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戏剧史”成为文学研究中的一门新的学科,先后出版了《新中国话剧文学概观》(张炯主编)、《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史》(高文升主编)、《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研究》(高文升著)等专著。这些专著,为中国当代戏剧史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最近出版的《中国当代话剧论稿)}(倪宗武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论稿》),是这一研究的又一新成果。《论稿》分上、下两编。上编重点探讨当代话剧发展的轨迹及特定阶段、特定题材的话剧创作;下编侧重研究建国以来重要作家作品及有争议的戏剧现象。它…  相似文献   

9.
唐宏站 《学术论坛》2007,30(12):72-75
法伦理问题,其狭义是指与法律现象紧密关联的道德、伦理问题;从学科归属上,当前国内学界通常将其作为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所研究的对象.而广义上的作为法学与伦理学(哲学)综合研究对象的法伦理,其所涉及的问题却比"法现象的伦理考察"这一定义要宽广得多,并和政治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从利益、权利、正义这三个政治学的基本维度对这一联系及法伦理问题本身进行理论上的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整体研究 2 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历程的一种尝试。在简述 2 0世纪对中国戏剧发展影响最为显著的事件之后 ,本文指出 ,话剧、越剧和评剧等许多新剧种的诞生 ,是本世纪戏剧进程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剧本创作与舞台演出之间的全面融合 ,作品在思想上更趋重于政治与道德主题、在内容上对现实题材前所未有的注重 ,都体现出本世纪戏剧创作的明显特色 ,戏剧作品整体风格上的女性化趋势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本世纪的戏剧发展还呈现出开放的特点 ,导致了戏剧观念的演变与现代剧场制度的引进这些深刻影响中国戏剧发展方向的变化。最后本文还指出 ,2 0世纪中国戏剧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留下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整体研究 2 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历程的一种尝试。在简述 2 0世纪对中国戏剧发展影响最为显著的事件之后 ,本文指出 ,话剧、越剧和评剧等许多新剧种的诞生 ,是本世纪戏剧进程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剧本创作与舞台演出之间的全面融合 ,作品在思想上更趋重于政治与道德主题、在内容上对现实题材前所未有的注重 ,都体现出本世纪戏剧创作的明显特色 ,戏剧作品整体风格上的女性化趋势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本世纪的戏剧发展还呈现出开放的特点 ,导致了戏剧观念的演变与现代剧场制度的引进这些深刻影响中国戏剧发展方向的变化。最后本文还指出 ,2 0世纪中国戏剧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留下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正> “现实主义”是个尚有争议的概念,特别是用以论述古代文学,问题更多。本文所论,主要是在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发展进程中,刘勰的理论起到了什么作用,他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形成或发展有什么贡献。什么是“现实主义”,给它一个什么确切的定义,才能既实用于小说、戏剧,又适用于诗词歌赋,这自然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定义出发。  相似文献   

13.
《南词叙录》是宋、元、明、清四代专论南戏的唯一美学著作,在中国古典戏剧批评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其著者徐渭,生活和活动的年代,正是北杂剧衰微,南戏兴起的时期。戏剧批评与理论,较之唐宋,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北杂剧的创作、表演诸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唯独南戏的研究,无人问津。而徐渭于1559年撰成《南词叙录》,不仅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戏研究的空白,而且继承、发展了前代及同时代人的先进的戏剧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人物性格理论问题,是西方美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而至今仍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漫长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无数美学家为其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十八世纪启蒙美学家狄德罗、莱辛的研究就是其中很值得我们珍视的成果之一。一十八世纪的美学家一般都很重视戏剧,甚至有人把十八世纪叫做戏剧美学时代,狄德罗、莱辛就主要是从戏剧美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物性格问题的。他们的戏剧理论有一个突出的共  相似文献   

15.
郭大水 《天津社会科学》2013,2(2):69-71,134
近些年来,社会学成为热门学科,但随之也出现了泛化的趋势: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研究都自称为社会学的研究,社会学实际上成了一门在多元范式幌子下丧失了学术规范的学科。改变这种状况,构建只对社会现象中"社会的"因素的研究体系,可称为"狭义社会学"。狭义社会学是一门经验性实证学科;"社会的"视角单一侧面性与视域贯通性是其研究对象;"询问—建构—反馈"是其基本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的"理论自觉与方法揭示是其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曾军 《云梦学刊》2006,27(4):14-16
当“当代学术史”作为一个问题突显出来时,其自身便包含着许多无法克服的难题。比如“学术史”问题,当我们视学术史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时,它是学术、思想与文化的模糊指涉;而当我们视学术史为“研究之研究”时,它则更多地指单个的学科史、问题史的梳理。那么,我们对“学术史”的研究如何才能在这种“总体性的学术史”和“部门性的学科史”间保持应有的张力与平衡?这是一个问题。与此同时,在当代学术发展中,科际整合、学科互涉而带来的学科边界的模糊进一步加强了“学科史”研究的困难。正如朱丽·汤普森所说的,“传统的学科研究已经导…  相似文献   

17.
戏中有演说是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的一个普遍现象,它主要通过情节演说、主题演说和角色演说得以实现。国外戏剧样式的误读对这一现象的产生有重要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还在于传统中国戏曲文类和戏剧意识本身。从戏中有演说现象可以反窥和证明:新潮演剧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是一个独立的特殊阶段;新潮演剧在戏剧文类抉择上体现出的新旧并举企图并没有实现;现代戏曲和话剧都曾经历过新潮演剧的洗礼,都是中国现代戏剧场域的必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 ,揭示教育管理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其对象和学科体系对学科建设具有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的各种观点分析 ,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并对此问题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戏剧何为”是曹禺剧作的批评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耐人寻味的是,在不同历史阶段,研究者们于曹剧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之间总是有意无意地突出一方而非等而视之——要么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要么将一方视为另一方的附属产品.这一现象首先与曹禺在个人创作倾向和时代、社会要求的冲突中所生发的价值犹疑有关——作者在“教育”和“娱情”两大功能之间的摇摆直接导致了其剧作价值倾向的模糊.更进一步说,由于戏剧自身的艺术特性及其不同于其他文类的受众特征,“教育”和“娱情”之间的角力始终潜隐于古今中外戏剧价值论内部,曹剧中两大功能之间的“暗斗”恰是其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三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三十年的历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三十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学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壮大三个阶段;在区域发展、区际关系、区域政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科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微观理论基础尚未融入区域经济理论体系,与主流经济学还有相当距离,时区域经济现象解释不够,进入门槛低,个别研究内容的泛化.未来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前沿问题,不仅包括现实问题,而且包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