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玄宗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为主,盛唐时期,朝廷弥漫着崇尚道家和迷信道教的氛围,影响所及,道教诗歌兴盛。在唐玄宗周围形成几个道教人物的中心,他们既能对玄宗的政事产生影响,又在自己周围聚集了一批诗人,成为诗人与玄宗之间的桥梁。盛唐道教诗歌与前代游仙诗相比,在题材、风格、体裁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试论道教美学的民族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民族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道教美学的民族特质其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道之大美”、“生之壮美”、“真之优美”、“善之至美”几方面。体现着真、善、美三者相互独立而又相融互动的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与人生追求中,并为现代人生存智慧提供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3.
从佛道之争看元代宗教的宽容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岿 《殷都学刊》2001,(1):63-66
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大帝国,其统治阶层是由蒙古族为首的多民族贵族的联合体组成.其治下各民族皆有自己传统的宗教信仰.当时佛教的禅宗和吐蕃佛教与道教中全真教派曾获得统治阶层的支持提倡而先后风行一时,它们之间又曾发生剧烈的矛盾和冲突,并由蒙古统治者出面主持了两教的大辩论,尽管道教辩论失败,但是道教在元代仍得到宽容,自然流行.对宗教信仰采取宽容政策是元代文化一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百年中国道教文学研究采用的是西方的观照视野,且聚焦于影响论、关系论和反映论支配下的"道教与文学"这个层面,其成就与缺陷同样明显。要深入清理中国道教文学的历史进程、揭示中国道教文学所反映的民族精神、建构宗教诗学,必须将道教文学定义为道教实践中产生的文学,必须坚守民族本位、宗教本位、文体本位和历史本位。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中国的民族宗教,它诞生在黄土地上,被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因而,道教思想浸润于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社会政治、科学技术、民风习俗诸方面,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华夏特征的民族宗教文化。神道教是日本的民族宗教,是在日本民族固有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文化。神道教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史,其间受到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但它作为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日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演进息息相关。道教与神道教都属民族宗教,它们不仅代表和反映了两个民族不同的精神世界,而且对中、日民族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笔者以为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道”与“神道”范畴的比较,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6.
韩愈是儒家思想演进中的重要人物,是唐代反佛老的勇士,或因如此,他的诗歌创作也历来被人们重点从儒家的角度进行研究。然而,在唐代儒释道并举的时代氛围中,他的世界观、他的文学创作实际上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他的散文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入世精神,而他的诗歌创作则受到道教的深刻浸染。大量的道教意象进入他的诗歌,丰富了其艺术的表现力;道教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诗歌创作中追求奇、险、怪的特色的形成;韩诗的浪漫色调、韩愈偏向古体的创作选择也与道教有某些关联。研究韩愈的诗歌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韩诗与道教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李白诗歌与道教哲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李白诗歌与道教关系的角度 ,论述了李诗思维与语言构成上的两个特点 ,认为李诗充满浪漫化的思维范型与道教“重玄”哲学以及存想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不仅如此 ,李诗语言构成也受到了道教“散花”科仪和“散花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艾青与西方近代诗画艺术顾国柱(上海财经大学)艾青是中国现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正像蜜蜂酿蜜要博采百花一样,他在汲取民族传统营养的同时,大胆地借鉴了西方近代诗画,特别是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艺术,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艺术个性诗歌风格。在学习外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元代道教文学的力作 --《武当纪胜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纪胜集>是元代江西的文人隐士罗霆震的一部诗歌专集.它以湖北武当山的宫观祠庙、楼台殿阁、峰岩涧谷、潭泉溪池等诸名胜为歌泳对象,在艺术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形象鲜明而丰满,意境雄阔而幽雅,风格酣畅淋漓而又浪漫飘逸,是道教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W.S.默温被公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新超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怪诞的意象、凌乱破碎的句法及篇章结构以及诗人独特的诗歌风格令不少读者望而却步.事实上,默温的诗歌风格并非从一开始便呈现后现代特点,他的诗歌在1952-1970年由前期向中期的过渡中,经历了一段由形式化、经典化走向自由化、开放式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传统数学中非理性因素淡出,但此时道教与传统数学在西学东渐背景下仍有广泛互动。大量道教学者参与数学、天文历算学研究,世俗数学家也多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道教与传统数学互动有着鲜明的历史局限性。一方面,传统数学以及部分道教学者接触到的西方数学和科技,并未能成为推动道教发展的思想动力;另一方面,以李明彻为代表,道教学者已经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数学和科学技术,然而,却并没有得到道教界的普遍响应。道教始终未能营造出积极吸收西方科技的文化氛围,这也正是中国传统科技衰落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2.
徐伟志 《理论界》2014,(3):145-151
本文以巴什拉四元素诗学中水的物质想象为理论基础,结合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的酒神精神及拉康(Jacques Marie魪mile Lacan,1901-1981)的欠缺,分析商禽诗歌眼睛、船及酒醉的文学意象,从而探讨商禽诗歌的水与梦,以及对生命这一主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诗歌史上,林则徐的诗作第一个鲜明地提示了从古代中国到近代中国历史转折的时代精神。林则徐诗中的民族忧患意识,来自外国侵略和清廷统治所造成的内忧外患。他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在某些情况下超越了忠君思想,体现出深挚的民族精神和人民性。  相似文献   

14.
题画诗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类型。题画诗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内容和形式。题画诗的产生还由于诗歌与绘画有相同之处,因而二者能结合在一起。题画诗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时间与空间的互补、直接与间接的互补、主体与客体的互补。  相似文献   

15.
“夺胎换骨”是宋代重要的诗学术语,与道教内丹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晚唐五代道士吕洞宾最早提及“夺胎换骨”之语,宋代黄庭坚将之用于诗歌批评中,遂形成“夺胎换骨”诗法.黄庭坚提出的“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诗论也源于道教内丹术,与“夺胎换骨”关系密切,均将苦修作为学诗与修仙的关联点.这一关联点又对陈师道“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的诗歌主张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道教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在西方也有较高的认同度。道教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方面累积了大量有价值的东西。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理念上,道教强调"守道"、"守一"、"法自然";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规范上道教"贵生"、"恶杀";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文化形式上,表现丰富,且多有引导。现时代深入挖掘道家优秀文化,对民族文化振兴与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道教特有的“百药”、“百病”理论,独具特色地就善恶报应观以及戒律制度的执行提出了详尽的阐述,实为道教借医家之名与世俗伦理共同塑造的生命性理、玄理,同时也是事理与情理.其中宗教意识所凝结成的宗教神话,借助独特的思辨特征、叙述方式,从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建立了道教以神仙信仰为基础的人伦之学,是对道教生命伦理的鲜明阐释,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呼应道教“贵生”理念.这一思想对今天倡导的建立美好的社会环境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文化系统中的道家学说、阴阳五行、神仙方术,与西南少数民族民间信仰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早期道教孕育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吸纳西南诸族民间信仰因子。早期道教神灵体系中不乏西南少数民族神灵,少数民族民间巫术亦深刻地形塑了道教斋醮科仪。唐以来,源自西域地区的民族音乐亦在唐王朝推重道教的时代背景下,渗透到道教仪式中。道教是各少数民族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汉文化的桥梁,并积极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来的中国诗歌因其发生机制、传播途径,特别是其内在生命体验、思想意蕴和书写方式所呈现出的与民族古典诗歌极为不同的新质,故而被命名为新诗。这一命名,使得它与民族诗歌传统的关系在特定历史时期不断地被人提起。特别是以世界性眼光评说其特征与成就时,有人责难它因切断与民族诗歌传统关系而失去民族个性和汉语独特的张力,有人则认为它的现代性活力正是由于摆脱民族诗歌传统束缚后向外国学习的结果,也有人看到了它与民族诗歌精神之间难以言说的关联所带来的复杂性。与民族诗歌传统的关系确实是考察、言说新诗最重要的角度与话语平台,然而,这一关系因长期以来许多言说者过于激动的情绪而一定程度地被扭曲或膨胀了。言说者个人的许多情绪性话语被阐释到了这一关系之中,不仅使这一关系在评说新诗时的有效性没有被充分利用,而且关系本身也因情绪化阐释而变成了一个问题。 所谓对新诗与民族诗歌传统关系的重审,就是要剥离长期以来积淀、附着于这一关系上的多余话语,回到关系本身,以新诗既有的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未来发展为目的意识,用现代眼光对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重新追问。诸如,新诗发生之初,诗人们到底是以怎样一种姿态面对、审视民族诗歌的?他们言说、择取民族诗歌传统时遵循的话语逻辑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赵丽梅 《学术探索》2011,(6):106-109
李白笃信道教,他的诗歌深得道家思想之精髓。道家的自然观、神学观与政治观在李白诗歌里勾勒出的自然之美、呈现出的神思妙想与蕴涵着的人生态度,成就了李白大量不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诠释着“道”的奥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