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转型对中国女性价值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女性作为社会主体的一部分 ,其价值观念也随着社会转型与发展而发生变化 :社会转型导致个人重新定位和社会资源重新配置 ,使当代中国女性自我意识凸显 ;社会转型导致外来异质文化的输入 ,多种文化交互并存 ,使当代中国女性价值取向从一元到多元 ,从封闭到开放 ;社会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唤醒并增强了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从封闭向开放、从一元向多元、从精神价值向物质价值、从"以国家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换,是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领域社会价值观的新变化,社会价值观的新变化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且使统一战线的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社会语言学、社会学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同时代青年流行语变化特点的分析,探索青年流行语与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关系,认为青年流行语是时代价值观的表征,从时代流行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价值观呈现出从价值一元到价值多元的转变、从国家利益至上到个人利益为主的转变特点,同时青年流行语的变迁折射出社会文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新闻改革与新闻价值观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价值观是人们通过新闻实践所反映出的价值评价的观念形态。现阶段中国新闻传播的价值观念集中体现了转型时期社会急剧变动的特点。在实践层面上.大陆新闻传播格局已打破旧格局、旧观念,但新的秩序尚未最后确立和成熟。综观8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改革所走过的历程,它折射出新闻价值观的短变过程.新闻价值观在新与旧、中与西、封闭与开放之间寻找历史支点。作为评估新闻价值的经验主义标尺.中国的新闻价值观在开放改革的背景下从一元逐渐走向多元。目前,新闻价值观的多元取向就其社会效用而言,正、负面影响同时存在。多元的但必须是完整和谐的价值体系才有利于整合社会、调控社会,而理性的传播者与传播市场的有序性是新闻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转型是全方位的。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决定了社会价值观的巨大变化。建构新型价值观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建构新型价值观的目标同转型时期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一元与多元的关系;扬弃与渐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角度考察中国文学,发现调整和改变应成为其两个关键词,而这样做的实质是,强调各民族文学的平等意义及其在中国整体文学与文化格局中的互补价值.而要打通文化与文学,那么重要的是:多元、交融与开放.首先要做到的是意识到“多元”,并承认“多元”.其次是“交融”,即在多元之中的相互联系与融合;而开放,则是在多元基础上,通过交融,逐步走向开放.这样树立起来的就是新的文学观——是兼容汉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中华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7.
唐秀英 《学术论坛》2012,35(4):69-73
当今中国正经历着从封闭社会转变为开放社会,从政治社会转变为商业社会,从阶级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从一穷二白转变为小康的巨变,然而,在所有这一切变化之中,价值观的变迁才是主宰。它从人们心灵深处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目标追求、进取方向与好恶趋向,决定着历史与未来的进程。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不仅衍生了一套与之相应的新的价值观念体系,还要求人们用新的价值判断、评价标准和手段来进行价值选择和判断,丰富了多元价值观的内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因此,厘清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演变的基本问题,对于科学认识、调节和化解社会矛盾,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宏观上支持中国长期增长的各项要素禀赋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内容包括产业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机制就是以改善供给为实现路径,在政策导向上实现一系列的转型:在政策激励方面实现从“投资激励”向“创新激励”的转变,在政策内容方面实现从“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的转变,在创新人才培育方面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包括: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推动产业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动结构创新;加强建设产学研体系,积极推动体制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重点提升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化的转型期内,女性文学中女性自我话语系统得以建立、发展和演变:一是愈来愈多转型期女作家在表现女性自我时,都倾向于对女性力比多本能结构的探究,致使女性自我意识与女性身体行为日益趋于同构。二是针对男权中心主义,转型期女作家们采取了多种的叙述形态,自觉地参与了对男权中心话语的解构。三是转型期女作家一方面大胆地拆解传统的母亲神话与恋母情结;另一方面,却真诚地颂扬母性和母爱,竭诚使女性自我由母性之根出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四是女作家着意于对女性自我存在的探究,导致了女性自我的个性化特征的鲜明性。此外,尽管转型期女性自我开放而多元,但女性自我对独立、尊严、自由和爱的追求和探索却始终如一、矢志不渝。  相似文献   

10.
当下,中国社会价值观冲突总体源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具体就是:社会利益格局变动过程中所伴生的负面问题的误导,社会阶层分化和固化过程中所伴生的价值观隔阂,以及体制供给不足和新旧道德规范缺失的双重耦合所滋生的负效应。为此,我们应该培育和践行足以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整合多元社会利益格局下的多元社会价值的积极健康走向,化解多元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助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中国文化的社会转型.在社会转型中,各种价值观相互交汇冲突,促使原有价值观内容的变换或价值观“结构性失衡”,从表层到深层,从物质经济到精神文化信仰,从个体到社会,各种价值选择纷繁呈彩.分配制度改革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选择带来了契机,对于将投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价值观的选择无疑集中表现在择业观上.和以往的大学生择业观相比,当今大学生择业热点突出表现在:(一)经济价值目标强化大学生注重职业的经济效益.当今大学生选择职业,在职业间社会地位相当的情况下,更强调  相似文献   

12.
复杂竞争与发展语境下,日益需要自觉营建核心价值观。传统是一个社会共同体在历史磨砺中形成、选择的"群主体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或共同体的基本共识、共同知识、共同情感,是形成共同行动的重要基础。传统与核心价值观相互生成、相互确认。一方面,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传统现象,对所有的社会与共同体而言,传统都是营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重要资源;另一方面,不同的区域会形成、遭遇不同的传统,传统的多样性是不同社会具有不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原因。对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具有丰富而多样的传统,同时又处于多元开放国际格局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营建核心价值观,尤其需要把握核心价值观的重叠共识特征、文化融合趋势,通过社会结构、社会建制的合理化着力增进核心价值观的开放兼容可能。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结束至新中国成立这个时期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粗分为两个阶段:前者中国学校体育价值观主要强调体育应满足"强国保种"需要,时代内涵是国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后者中国学校体育价值观主要强调体育应满足"儿童"需要,时代内涵是国家亡国灭种的威胁基本解除,亲美效美情绪萌生并茁壮成长。新中国成立至今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界,粗分为两个阶段。前者中国学校体育价值观主要强调体育应满足"建设祖国,保卫祖国"需要,时代内涵是国家一穷二白且时时面临外来威胁;后者中国学校体育价值观渐趋多元,这是改革开放背景下整个社会价值多元现象在中国学校体育价值观问题上的投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女性道德观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女性道德观源远流长,它经历了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漫长的历史演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图卷。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是建立在“男尊女卑”基础之上;近现代中国女性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受到前所未有的洗礼,踏上了反对封建礼教的解放道路,由“女子无才便是德”到兴办女学,从女主内到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当代中国女性道德观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其主旋律仍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倡导的“四自”精神。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文化行为、文化创造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一面。文化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文化的多元共存。构建适应文化全球化的文化价值观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揭示人类文化的共性,构建对异质文化认同的价值基础;超越文化中心论,确立共生共荣的文化意识;增强开放意识,营造各种文化顺畅融通的渠道;在创新中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三份宣言: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典型文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与《甲申文化宣言》是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三份宣言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典型文本体现了其相近的文化主张:全球化背景之下的民族文化危机感;以文化的多元性抗衡西方启蒙理性的普适性;能以比较开阔的胸襟、比较开放的心智面对西学;在人类未来文化构建上倾向于人类文化多元共存的生态与中国文化救西论等。其文化主张的前后调整也折射到三份宣言上: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不断增强;对异质文明从被动的防范到主动的开放的态势;政治与文化场域互动体现了政治驱动型、游离超脱型、文化建言型三种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7.
晋文化内涵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文化内涵博大宽厚,其最重要、最本质的特点是:顺时应变的革新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势。多元的三晋文化以其独有的思想观念,从不同侧面,推动了三晋国家的发展。摘要:晋文化内涵博大宽厚,其最重要、最本质的特点是:顺时应变的革新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势。多元的三晋文化以其独有的思想观念,从不同侧面,推动了三晋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庆心 《学术论坛》2005,(6):168-171
大学英语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并使其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的多元文化及背后的多元价值观和学生对多元文化及价值多元理解的事实,教师应当将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有机融于语言和文化的教学整体过程。为此,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应当遵循:尊重以求理解的态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多元对话的交通原则和以分析、批判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严宗泽 《北方论丛》2010,(1):116-118
在新中国60年实践历程中,人们价值观的流变是以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社会实践为客观依据的,突出表现为绝对与相对共生、一元与多元互动、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融合、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互促的矛盾特点,进而实现了由单一转向多元的主体认同,发出了价值观有效整合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周聪贤 《中州学刊》2005,(5):230-231
中西方古典小说在虚实现上虽然都经过一个由虚到实的过程,但具体的进展和演化结果不尽相同.中西方古典小说的创作模式经历了相反的发展轨迹: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题材由狭窄到宽泛、由史传范围向全方位生活拓展的变化;西方古典小说创作经历了从包罗万象的社会史诗向人的世界集中、深入,进行局部微观分析,形成人的史诗的过程.中西方小说创作理论对于人物在小说中的定位和刻画不同,中国古典小说观最初没有以人物为小说中心的认识;西方小说一开始就将人物作为表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