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夏自强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23-26
阐述了俄罗斯高等教育的现状,探讨了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内容及对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影响,介绍了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教学组织及教学管理体制,并对俄罗斯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何碧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6)
1941年4月13日,日本外相松冈与苏联人民外交委员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又称《日苏中立条约》)。《条约》宣称:双方维护“和平友好关系”,互不侵犯;如果缔约一方成为一个或几个其他强国的战争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将严守中立。此外,双方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州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4.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9,(3)
喔,这里是《少年作家》,我们期待着你们的全情参与——"作家秀场"是人物策划栏目,给才华洋溢的你一个展示的平台。"青春气流"展示的是校园流行元素;"青春画像"让你SHOW出真我的风采;纯真年代的青涩记忆,与你相约在"青涩宝贝"中;"心情清单"则为你打开心灵的晴雨 相似文献
5.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7,(12)
湖北省少年作家协会是湖北省作家协会直接领导下的文学团体组织,得到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在各地市州成立了分会组织,在各区县设有办事处(联络处)。本协会面向思想活跃、求知识、求进步、求情感交流的广大青少年,以提高青少年文学写作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后备作家队伍为目标,以《少年作家》杂志和中国少年作家网为平台,来组织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青少年参加少年作家协会的学习、创作、交流、研讨,提高青少年文学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7.
邢红枚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5):38-43
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中单独将某些侵害妇女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对某些侵害妇女的犯罪行为规定较重的刑罚;对犯罪妇女规定了相对轻缓的刑罚措施。《刑事诉讼法典》规定对特定身份的妇女不适用某些强制措施;有3岁以下子女的妇女可以免除陪审员职责。《刑事执行法典》中规定了男女有别的执行程序;对女犯的管束比男犯宽松;极力照顾怀孕和有幼年子女的妇女。 相似文献
8.
一个留学在加拿大多伦多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 &Technology(国际设计科技学院)的上海学生Rebecca Wu给学院代表Collin Wong(黄彦宁)的公开信 相似文献
9.
张建文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101-105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的法人财产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法人发起人(参加人)对法人财产享有所有权,法人对法人财产享有限制物权(经营权和业务管理权)、法人发起人(参加人)对法人享有债权,法人对法人财产享有所有权和法人的发起人(参加人)对法人的财产不享有任何权利,法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所有权。俄新民法典中的法人财产权理论对于解决我国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争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晓晖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119-121
德国和日本都是森林覆盖率十分高的国家,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成长的德国作家和日本作家,在浓郁的森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在创作时不可避免地具有很多其他国家作家不具备的森林情结。本文通过德日森林文化的对比,分析了两国作家的森林情结在作品中的意义及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联邦主体的合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1日,在彼尔姆州和科米彼尔米亚自治专区两个联邦主体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个新的俄罗斯联邦主体——彼尔姆边疆区。2007年7月1日,由于勘察加州和科里亚特自治专区的合并正式生效,第二个新的俄罗斯联邦主体(勘察加边疆区)正式成立。本文从研究俄罗斯联邦主体合并的原因、程序、发展趋势为切入口,认真分析了俄罗斯联邦结构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荣卫红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22(6):123-123
作家的使命是崇高的,之所以崇高是在于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作品到底能否穿越历史时空而永生,到底越过多少个历史朝代还能保持住它的生命力,就得看作品本身所蕴涵哲理或人性的圆满程度。 相似文献
14.
15.
失哲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丹尼尔·迪福写《鲁宾逊漂流记》,其中有一段描述:鲁滨逊的船失事以后,他离开了船只,忽然想起应该去船上取回一些物品。于是,他脱了衣服,跳入大海,赤着身子爬上了那只即将沉没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聂珍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5)
在西欧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天才,他们用文字为自已建造了一座座闪光的纪念碑,镌刻上自己平凡的名字,从而使他们得以永垂不朽。这些深受人们崇敬的文坛巨匠死后极尽荣光,然而生前的命运却值得我们思索探讨。他们有些是出身穷苦的无名之辈,如狄更斯、布朗特姐妹、哈代、劳伦斯;有些是出身豪门贵族的高贵人物,如但丁、司各特、拜伦、雪菜、乔治·桑;还有一些是出生在殷实人家的幸运者,如萨克雷、莫里哀、巴尔扎克等。他们虽然出生在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生活道路和人生遭遇似乎有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矛盾百出的文章。作者是一个25岁的青年,曾经写过一本叫“从混乱中钻出来”的书,但是单以本文而论,他根本就没有能使作家们从混乱中钻出来,而是相反地以狂妄的自我陶醉和幻想的文学伟大前景,要作家们关在象牙之塔里不去参加任何现实斗争。本文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反动观点可以指出:1.否认词是一般概念的代表者,即否定词能概括客观事物的本质,而认为词没有一定的意义。他举“自由”这个词为例即说明他的意图是在于模糊被压迫的阶级对于自由的渴望。自由当然有它的确定的词意。逻辑实证论者,美国的“语义学派”都不承认词有一定的意义,即否定词的概括作用。2.语言是可以反映现实的,它所以“不能传达永恒的真理”不是语言本身的罪过而是使用语言的人是资产阶级的人这一事实所决定的。借此而否定语言,把它说成是“集体自欺的工具”,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此外如,阶级的生活方式在语言上的反映,问题在于阶级生活方式本身,不在于语言本身,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混淆不同的社会现象的说法。语言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它不等于社会生活本身,这种有意的混淆是便于“偷梁换柱”。3.作家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全民语言贡献个别的东西,但不能夸大作家对于全民语言的作用。语言首先是全民的创造,集体的财富,任何个人主义的语言观都是错误的。4.有一条白线贯穿全文,把资产阶级文艺的没落只说成是语言形式问题,或者把语言说成是主要问题,而否定资产阶级文艺的没落是主要问题。本文由于“伦敦杂志”—一个在英国有相当代表性的文学杂志—连载了这篇文章,到目前为止,有8章之多,这说明作者的意见还是受到杂志编辑的相当重视的,因而也就值得我们注意一下。从这本杂志里,我们还知道作者正在写一本试验性的自传“逃避与追求”;一个文学青年一开始便写起自传来,试问他的文学泉源除了自己的小天地外还能是什么呢?从这一点迹象上我们也不难看出,英国的资产阶级作家已经是到如何日暮途穷的境地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