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价值,值得多视角不断研究。这一论述的产生具有多向度的现实针对和多维度的思想源流。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需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在英雄观意识形态中指导地位的需要,是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国家话语体系的需要;它与优秀传统文化英雄观交相契合并对之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一脉相承并对之进行了时代化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英雄与时代的关系上,明确指出英雄来自时代和人民,是国家的先锋、民族的脊梁和坐标、社会的榜样;在英雄的主体上,展现了人民总体、群体、个体三重英雄主体逻辑,表明了人民英雄是英雄的核心范式;在英雄的含义上,明晰了英雄的本质、精神和品格;在英雄的养成上,指明了英雄养成的总体、根本、具体三重路径。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英雄观的基本问题,即英雄与时代的关系问题,指明了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内容,明确了时代对英雄的决定作用和英雄对时代的影响作用,并把英雄对时代的作用同英雄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作用统一起来,全面完整科学回答了英雄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的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基本原理即英雄与时代关系原理的原创性贡献;这一论述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人民英雄主体思想,深化了英雄主体内涵,拓展了英雄主体外延,使英雄主体更具有广泛的人民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核心概念的原创性贡献;这一论述在英雄谱系上是动态谱系与静态谱系的统一,展现了人民英雄是英雄的核心范式,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发展观的原创性贡献;这一论述从唯物史观格局、宽宏的历史视野特别是新时代站位高度,阐明了英雄观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和价值归宿问题,形成一个既全面完整又内在关联的科学的英雄观体系,其本质特征是英雄的人民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理论体系的原创性贡献;这一论述在历史中理解英雄,在英雄史中理解历史,将英雄观统一于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人民观,开辟了英雄观与历史观统一的大历史观、大英雄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英雄观培育肩负着教育人民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推动新时代实现英雄辈出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观培育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怎么看待英雄”“怎么对待英雄”“怎样培养英雄”的基本理论问题,构成了以英雄观认知论、英雄观认同论、英雄观实践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这一重要论述有效地改变了英雄观培育弱化的现实局面,为新时代开展英雄观培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3.
关于英雄的界说,梁启超对传统有所继承亦有所扬弃。在英雄与时势、英雄与民众的关系等问题上,梁启超提出了很多新颖的、在当时乃至今日都极有启发意义的见解。我们应当对其英雄观具体分析,抛弃其中杂芜、错误的内容,而不应以“英雄史观”简单概括之。  相似文献   

4.
论古希腊人的英雄观与爱国主义邓晓英雄与爱国者并非两个毫不相干i!19概念。诚然,英雄不都是爱国者,爱国者亦未必尽皆英雄,但在古希腊人那里却最终将两者融为一体。于是有着深刻爱国主义内涵的英雄诞生了,正是他们的壮举谱写出希腊古代史上最动人的篇章。那么,古...  相似文献   

5.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曾认为英雄创造历史,崇尚圣贤救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他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高度评价与推崇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及共产党员应该具有英雄的精神品格。毛泽东的英雄观激发了人民群众的英雄气概,塑造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传统。新时代重温毛泽东的英雄观,有利于我们缅怀英雄、维护英雄、争做英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6.
劳动创造神话,劳动造就神和英雄。本文从劳动观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分析其中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进而探究它们所折射出来的劳动观。他们各自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都给予了劳动和劳动英雄高度的赞扬,人类在神和英雄的激励下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为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使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署名文章、重要讲话、新年贺词中多次论及英雄,形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立意深远的新时代英雄观。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英雄思想的理论沃土,承继于中华英雄文化的历史流变,发展于回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现实需要。它通过高度凝练英雄品格、科学厘定英雄主体、全面阐发英雄意义、系统推进英雄传承,为马克思主义英雄思想创新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坚实底气,为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汇聚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8.
2021年,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不仅成为英雄文化研究的核心,而且也作为研究主线,贯穿于英雄文化研究;对英雄主义的阐释成为英雄文化基础研究的重点;文学艺术英雄叙事研究体量依旧庞大,整体呈现出向主流英雄文化靠拢的大趋势;青年群体的英雄观培育成为英雄文化应用研究的主题;在抗疫实践中生发出的英雄文化进入升华反思阶段,英雄文化的价值得到凸显。种种现象表明,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热潮已经到来。然而,当下英雄文化研究仍然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研究碎片化和研究方法亟待更新等问题,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话语体系仍未建立。基于此,文章提出,通过厘清英雄概念,打好英雄文化研究话语体系的基础;挖掘英雄精神,实现英雄文化研究学科联动;讲好英雄故事,活化英雄文化研究话语体系三条途径,推动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话语体系的建立,助力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向纵深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奋勇前进、开创伟业的辉煌征程中,涌现了大量英雄人物,形成了具有深厚人民性底蕴的英雄观。从理论逻辑来看,人民性是批判英雄史观理论谬误的利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的观点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根本立场,科学阐释了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内在关系;从实践逻辑而言,人民性成为摆脱英雄史观实践迷途的关键,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英雄不仅是实践中所涌现的杰出代表,以人民群众为构成主体,还是有效引领人民群众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先锋模范;从价值逻辑而论,人民性成为超越英雄史观价值缺陷的基点,中国共产党英雄观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归宿,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一以贯之的为民本质,彰显了其价值理念的先进本色。  相似文献   

10.
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英雄理念"的反思与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雄理念"是革命现实主义的重要美学范畴,也是革命文学英雄叙事的核心创作规范。从多维度对"英雄理念"进行当代反思和理性阐释,革命现实主义英雄理念实质上既是以现实主义为装饰的主观浪漫主义英雄观,从内涵到外延看又是个政治意识形态话语系统;革命英雄理念既是以否定人性论或人道主义为前提而建立在独断阶级论的基础之上,但个人主义英雄与集体主义英雄又不是绝端对立而是辩证统一;英雄个体主体与英雄集体主体既是同质同构的,革命英雄理念与革命文学创作实践又表现出种种逆向顺向相交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的英雄观是一个无人开垦的处女地,急待研究。本文拟对侗族的英雄观作一些尝试性探讨,以就教于读者。一侗族没有专业哲学家,也没有系统的哲学理论著作,但有自己零碎的非系统的  相似文献   

12.
梁山男英雄的厌女症和女英雄的雄性化是作者男性中心主义英雄观的必然。文本以杀死恶魔女性和强调雄化女人的异己品格的父权制策略完成英雄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群雄争霸中的英雄人物,既宣扬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现,也歌颂了三国英雄的优秀品质;通过表现“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反映了正统观念、仁政观念和谶纬神学;通过分析刘备集团的成败原因,反映了忠的伦理道德观、义的伦理道德观和人和观念。  相似文献   

14.
希腊英雄社会的伦理思想是理解当代西方伦理精神的起点与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希腊英雄社会中.善与德性这些伦理术语与整个社会结构紧密关联.荣誉是希腊英雄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德性.但是希腊英雄们的荣誉观毕竟只是个体主义式的,对于集体和国家来说终究是靠不住的.因为,希腊英雄在追求荣誉的过程中,可以造就与体现诸种德性,但他们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牺牲德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代表作《女勇士》中揭示了华裔女性在美国所遭遇的生存困境、性别和种族压迫及华人女性的反抗过程。她在《女勇士》中塑造了"花木兰"、勇兰以及"我"等极具英雄气质的女性形象,这些生存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女性英雄不仅颠覆了传统英雄观中英雄为男性的固定模式,而且挑战了男权话语权威。她赋予女性英雄的能力、勇气和抗争等英雄气质,既有利于促进女性摆脱男权束缚,积极实现自身的价值,又有利于激发整个族裔群体生发出更多与不公作斗争的自信与力量。  相似文献   

16.
劳动创造神话,劳动造就神和英雄。本文从劳动观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分析其中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进而探究它们所折射出来的劳动观。他们各自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都给予了劳动和劳动英雄高度的赞扬,人类在神和英雄的激励下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为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使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阿甘正传>中影片主人公阿甘这个弱智普通人及其经历和命运的发展的叙述的分析,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分析了影片对传统英雄主义的讽刺和新的英雄观的建立及其深刻的文学内涵,并论述了这种新英雄观及其文学内涵的产生发展的演变的过程及其影响,表达了人类,特别是美利坚民族对英雄主义的回归与期盼.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观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坚持人民立场和英雄的人民属性,诠释了新时代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历史坐标,以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落脚点的英雄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精神元素。应倡导尊重和敬畏英雄人物,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推崇人民英雄理念,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注重维护英雄权益,完善法制保障; 营造学习氛围,建构先进英雄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从叙事学和文化学的角度研究小说人物形象,小说人物形象理论可分为功能性人物观和心理性人物观两大派,在人物描写上则存在着反英雄化、向内转、反典型化和反人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以来,英雄价值被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英雄文化成为研究热点,但对于英雄的研究与描述仍然存在边界内涵不够清晰的现象,英雄研究的学术体系在历史纵向、结构横向、交叉融合各层面均有不足,话语体系在实证研究、基础研究、量性研究各方面均有欠缺。进一步明确英雄内涵,进行英雄因子量性研究,深入辨析英雄观念的内涵因子,可为进一步编制英雄量表提供基础性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与结构性访谈,从四个方面进行英雄量性实证研究,在四个方面均有新的发现。第一,英雄类型认知与因子分析。发现抗疫英雄、民族英雄、革命英雄、平凡英雄、战斗英雄居前五位,英雄类型认知具有现实性、民族性、革命性、人民性的突出特点。第二,英雄品质认知与因子分析。开放式联想的结果显示,勇敢、奉献、爱国、开朗、乐观居于前列,在继承革命英雄主义英雄观恒定品质的同时,又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的新的品质特征。第三,英雄叙事认知与因子分析。通过不同类型具体案例的英雄叙事研究发现,英雄正能量不断积累,负能量不断消减和转化,但也要注意到对部分问题保持中立不做评价的观望者占比不低,加强英雄主义教育、强化教育效果仍然任重而道远。第四,英雄的传播认知与因子分析。英雄文化传播途径和影响渠道发生了较大变化,传媒影响崛起,自主观念增强,学校影响降低。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四点结论:第一,英雄类型与时俱进,平凡英雄成为主流;第二,英雄品质不忘初心,勇敢奉献成为主题;第三,英雄叙事突显是非,中国故事感动中国;第四,英雄传播自主认知,社会合力强化效果。提出关于英雄研究的四点建议:第一,强化英雄历史研究,彰显英雄正气力量;第二,强化英雄本体研究,构建英雄因子体系;第三,强化英雄叙事研究,讲好英雄动人故事;第四,强化英雄传播研究,赓续红色英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