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楹联习俗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从周秦时代至今,它在中华民族中保持着较好的传承。传承过程中,精英与大众都成为传承者,并且呈现出活态的张力。这二者之间的互动,仍是当下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3.
于会歌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4):88-92
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特质进行了概述,即节日内涵:以天人合一为"精神植被";节日形式:基于农历的"可视化"社会生活节奏;节日活动:民间瓦肆里的"活态文化"。继而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当下困境进行了分析,即节日内涵被"转型"尘封化;节日形式被"商业"快餐化;节日活动被"城市"架空化。最后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现代传承给出了具体思路,即节日内涵上,对原生态意义系统进行朝花夕拾,令其成为民族的"精神安全阀";节日形式上,重启农历的"文化记忆"功能,形成新的民族生活节奏;节日活动上,推广民间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使其成为传统节日习俗的"活态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陈友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1):83-88
潮汕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婚姻禁忌习俗。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具有对幸福美满婚姻的追求;对喜庆欢乐婚礼气氛的点缀;符合一定的科学道理与社会道德规范等社会文化意义。由于社会的变迁,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意识观念转变的影响,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发生了极大的流变。我们必须从潮汕婚姻禁忌习俗的流变中进行积极的思考,正确看待各种潮汕禁忌习俗,发挥其在建设文化潮汕、和谐潮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代侗族择偶习俗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筑慧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侗族有其传统的择偶习俗,一般实行民族内婚、房族外婚,有的侗族盛行姑表婚,即姑女嫁舅男;有的侗族禁姨表婚,认为姐妹的孩子是亲兄弟姐妹,不可通婚。择偶时,注重对方的家世,即"根骨"要正。20世纪80年代后,侗族年轻人多有到外地打工,他们成为传统择偶习俗的"破坏者"。一些侗族年轻女性也趋向于远嫁他乡,既满足自己"趋外"的心理,又能为娘家换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侗族择偶习俗从"同类匹配"向"资源交换"转变,由此引发了社会文化其他方面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运用调查分析的方法了解大城市年轻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的感受。研究发现,夫妻共同分担家庭育儿责任的观念深入人心,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也得到肯定。养育孩子使年轻的母亲既充满了快乐和幸福,也伴随着各种不安和焦虑;她们普遍感到育儿支援存在缺陷,以至于难以从容面对育儿过程,希望能够获得比较充裕的社会资源,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她们顺利完成育儿过程。为此建议,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加强对处于育儿期家庭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强化男女平等意识,促进父亲更多地参与日常育儿活动;建立网上支援系统;改善城市规划建设,为育儿提供更好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8.
郭冰庐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1):32-37,42
陕北人隆重地过冬至节,是古代天文、气象科学的民间传承,也是上风下习的民间传承。其特殊的节日运作是先民们太阳崇拜、动植物崇拜、水崇拜的历史遗留物,也是民间农事科学陕北地域特点和气候特点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婚姻习俗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林绪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2):38-46
:土家族的婚姻经历过“群婚→血缘婚→‘骨种’婚→非血缘婚”几个阶段 ,“骨种”婚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地理人文环境 ,围绕“骨种”婚形成了一系列婚姻习俗。土家族婚姻习俗的变革有两大力量在推动 :一是自然选择法则 ;二是社会力量推动。新的婚姻习俗的形成有赖于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有赖于经济社会的开放和发展 ,有赖于观念习俗的变革 ,也有赖于社会文明层次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106-114
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台一系列对育儿父母(家庭)的支持政策并不断完善,以期提高社会生育率、女性工作机会和生活满意度、促进性别平等、保障儿童教育权利及身心健康,主要表现为对育儿父母无薪假期的提供和对幼儿教育和护理(ECEC)服务的支持。通过对相关政策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发展情况进行梳理,以其他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育儿父母支持政策为基础,对美国育儿父母支持政策体系简要评价。结合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等实际,提出可借鉴美国及其他OECD国家的经验,通过鼓励省市(地区)试点探索对我国育儿父母(家庭)的支持政策,以节省行政成本为目的,利用现有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架构,最终建立实施全国统一的支持政策体系以保障我国生育率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12.
王浩斌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18-23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创造的实际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因和重要推动力量;各种有效驱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动力机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动力机制经历了由社会创造结构论——社会创造主体论——社会创造功能论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3.
顾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380-383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服务于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政府转型的使命,而政府转型与否将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行政腐败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谦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74-79
文章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期行政腐败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治理腐败的基本原则、价值取向及具体策略的选择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古代情爱巫术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才武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3(4):67-72
纵观世界各民族之婚俗,其婚礼之庄重、繁杂与煞有介事,莫过于华夏民族。这一方面固然是得益于中华古文化中根深积厚的"礼"文化土壤的培育;另一方面,又是古代情爱巫术流入婚俗的遗存。考察一下情爱巫术在中国古人恋爱中的作用和影响,可以为人们进一步了解认识传统婚俗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宋兆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我国满族自古以来就有睡扁头的风俗 ,以扁头、面额丰满为美。形成扁头的原因是婴儿长时间睡睡板和硬枕头。睡睡板的初衷是为了追求形体美、培养合格的战士。探讨满族睡扁头习俗 ,对研究东北亚地区人类的头骨变形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7.
线性空间的幂等变换与对合变换的几个等价表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数域F上线性空间(不一定是有限维的)的线性变换是对合变换与幂等变换的几个等价描述.作为其推论,得到数域F上n阶方阵是对合矩阵与幂等矩阵的几个等价描述. 相似文献
18.
廖秋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4):125-128
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地域性同义词,并分析这些地域性同义词所反映的不同地域人群的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生活习俗,及不同的地理生存环境。由此认为只有从多学科、跨学科的角度来研究词语,才能赋予词语真实的释义。 相似文献
19.
杨如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3):43-46
恩施本土作家王月圣的短篇小说集 撒尔嗬 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土家族的人文景观、动人的故事,演绎出土家族痛苦而完整的生命流程。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的民族文学观念和民族改造意识,有力推进了鄂西南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代美国儿童养育中的父亲角色呈现出由相对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父亲角色从工具型角色逐步向教养型角色扩展。这一过程受到美国二战后松弛的社会环境、公共卫生理念对儿童家庭环境的关注、大众传媒对父亲角色的宣扬、学界理论导向支持、性别权利运动推动以及国家政策鼓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借鉴美国儿童养育中的父亲角色转变经验,我国有必要以提升女性经济地位为关键,通过加快完善家庭友好政策及相关立法、转变社会性别角色观念、提升男性育儿意识、推行父职教育等措施,推动父亲角色向责任型、教养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