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状况具有一定渗透作用,这种渗透是通过学术研究渠道和媒体渠道进行的。现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渗透中存在不足之处,要弥补这一不足,必须将新型"意见领袖"元素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型"意见领袖"引导平台。  相似文献   

2.
历史虚无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唯心史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廓清其产生偏差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存在的"历史与我何干"的心态和玷污抹黑革命英烈的谣言,就是因为忘却和无视革命历史从而产生的历史虚无主义造成的危害。深入挖掘革命历史档案有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4.
历史虚无主义者借口“重评”历史,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甚至抹杀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造成人民的思想混乱。它违背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颠倒历史的主流与支流,片面摘取现象否定本质;滥用史料分析方法,把“文献中的历史”等同于“现实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是是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实用主义。它的“历史选择论”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根本对立的、非科学的。为对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准确把握我国近现代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5.
杨敏 《决策》2009,(1):25-25
当下,弥漫于行政活动中的程序虚无主义,到底是因为中国历史上缺乏程序文明的传统,还是缺少一部程序法规范?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为对革命历史事件的歪曲和篡改、对革命历史人物的抹黑和诋毁、对革命和建设历史进程的否定。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民族和国家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加强网络环境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展开了一场同历史虚无主义的"无硝烟的战争"。历史虚无主义在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扰乱青少年的三观、动摇"四个自信"方面具有巨大的危害性。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就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掌握网络战场主动权,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历史虚无主义以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价值为靶点进行主观的、刻意的以及病态式的失真阐释,并以虚化历史价值为失善指归,而且这一思想毒瘤正以软化或慢性的侵入方式削弱我国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与理想信念、思想境界与党性修养、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因此,要以"向真""向善"的批判性意识涵养我国领导干部的历史思维辨析能力,以坚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历史书写向我国领导干部提供理解参照和知识维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整体性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个体碎片化并建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价值诉求的历史样式。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侵害,昭示人类进步之必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非毛化"思潮借口时代的变化,试图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和当代价值,制造思想混乱,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极大危害。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对于驳斥"非毛化"错误思潮,坚定党的理论自信,巩固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挖掘阐释其当代价值,要与深刻揭示历史虚无主义"非毛化"错误思潮的实质结合起来,与正确评价党的历史结合起来,与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裹挟下,政治问题上形成了一股错误社会思潮即政治虚无主义,并且在中国呈现出党外政治虚无主义、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网络政治虚无主义等不同的表现形态,其对公序良俗、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党内政治生活均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因此,须辨识政治虚无主义的理论依附性、实践空想性、理念欺骗性、政治反动性,对其进行整体性的理论批判。  相似文献   

11.
正一是分布地域国际化。近年,随着中国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西化、分化中国的步伐,与境内一些势力勾结在一起,利用历史虚无主义这个和平演变的有效工具,在客观上推动了这股思潮分布地域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3,(12):50-50
老说什么崛起,可能就是中国招骂的原因!谁说中国崛起了?什么是崛起?历史上,崛起主要指西班牙、英国、葡萄牙等历史上的西欧殖民主义国家。对此,我个人认同中央的提法——和平发展。——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中国现在的危机是信念危机。什么都看透了,就那么回事,一种虚无主义、颓废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3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与近两百 位政协委员座谈时,说了一句掷地有声 的话:"治国者必先受治于法!"可以说, 这是对"法治"最为准确的诠释。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历了 一个法律虚无主义时代,一切法律都被 打碎,全靠文件治理国家,这当然是历史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亲历者讲述刘胡兰的真挚恋情》一文走红网络,通过实地走访刘胡兰生前当事人,讲述烈士生前身后事,澄清历史、揭示真相、以正视听。这既揭露了网络博文《在武力胁迫下,乡亲们颤抖着,铡死了刘胡兰》的造假,又是对网上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现象的一次有力回击。在互联网丛林中,历史虚无主义悄悄地披上了摩登的外衣,罔顾事实质疑一切,恶搞戏说颠覆主流: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刘胡兰系被乡亲所杀,雷锋日记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壮士其实是土匪……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思潮是意识形态的观念表达。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无疑是当代中国最活跃、论争最激烈的四大社会思潮,也是当前我国理论界需要着力批判的主要社会思潮。文章梳理了关于社会思潮概念界定的相关研究,对四大思潮的流变、实质等问题进行了评析,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同时,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其丰功伟绩,世人有目共睹。可是,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有人借口反思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试图否定毛泽东思想;有人借深化改革之机,大肆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面对对现代化强国的追求和民族复兴愿景,我们党更应该优化执政思维,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提升执政艺术和执政智慧。要用战略思维看待“修昔底德陷阱”,用系统思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用法治思维规避“塔西陀陷阱”,用实践思维识别“高福利陷阱”,用辩证思维防范“民主陷阱”,用历史思维应对“历史虚无主义陷阱”,用底线思维谨防“人情陷阱”,用创新思维化解“存亡陷阱”,确保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8.
饶盛  王娟 《科学咨询》2023,(6):179-181
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承载主体,大学生榜样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互联互动。然而,目前,大学生榜样认同却显现出学习传统榜样有形无实、仿效身边榜样动力不足和戏谑恶搞榜样屡见不鲜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思想侵蚀、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信念解构、榜样人物反面行为的理想冲击和榜样教育机制不足的现实影响。高校基于心理过程理论分析大学生榜样认同的动态过程、制定基于动态过程的对策、有效应对榜样认同危机,有利于榜样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拥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百年大党。面对新时代“赶考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领导干部应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在世情上,正确看待“修昔底德陷阱”;在国情上,准确把握“中等收入陷阱”;在党情上,着力规避“塔西佗陷阱”;在民情上,谨防“福利陷阱”;在政治上,防范来自西方的“民主陷阱”;在理论上,化解“历史虚无主义陷阱”;在交往上,识别“人情陷阱”;在自我革命上,记取长征路上的“死亡陷阱”。唯有如此,方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风险考验。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学科历史教学是课堂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才能带领学生轻松地遨游历史世界,让学生能自觉地投入到与历史对话中呢?本文对现行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历史内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历史教学内容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