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印度洋40年以来最强烈的地震,震级高达里氏8.9级.这次地震是自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发生里氏9.2级地震以来的震级最高的地震,也是自1900年以来震级排名第5的强震.此次地震引发海啸,10米多高的海浪席卷了灾区村庄和海滨度假区,波及到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缅甸和马来西亚,以及非洲部分地区,造成至少17万人死亡,另有成千上万人失踪,无家可归.对人类造成了如此巨大伤害的海啸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在这样的海啸中避免更多的人员伤亡呢?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一直饱受争议,它的广泛运用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一些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技术发明的目的本是服务人类,但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隐患,甚至给社会带来灾难,成为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对此,学者们称之为"科学技术异化"。本文将以电影为例,思考科学技术异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日本关东地区发生8.1级大地震,地震引发了火灾、海啸和泥石流,造成142807人死亡或失踪,20多万人受伤,灾民达340余万人,财产损失至少300亿美金,给关东地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各界捐弃前嫌,赈济日本,表现了中国人民救灾恤邻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阳光第一次照耀2005的时候,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新的。 但是,很多本该来到2005的人,却永远地留在了2004。 岁末的这场海啸,让几十万人的生命之钟停摆,给2004划上了灰暗的句号。 可是印度洋海啸造成的伤势,并未因年历掀开新的一页终止。死亡人数在不断上升:2万、6万、15万……有人估计,这个数字最终可能达到50万。 事实上,死亡数字,也许会成为一个谜。在印尼的边远村落,印度的原始森林,救援人员根本无法到  相似文献   

5.
岁末年初,发生在印尼的大地震所引发的前所未有的印度洋大海啸,不仅已经导致了十几万人罹难和数十万人无家可归,而且给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打击。这场引起国际社会空前关注和历史上最大规模国际救援的灾难,构成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和挑战。人类总是习惯于在灾难之后进行种种反思,当前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和评论都在苦苦找寻着这场灾难的根源和启示,这无疑是有益的,本文的内容也在此之列,而从海洋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角度来认识和反思这场灾难更有其特殊的意义。何谓海洋非传统安全威胁?国际问题专家指出,…  相似文献   

6.
去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地震海啸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如何加强人类对重大危机的应对能力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包括“9·11”事件、非典爆发、禽流感流行以及最近的印度洋地震海啸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重大危机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加强重大危机应对工作势在必行,建立健全重大危机应对机制是人类幸福、安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重大危机发生的必然性目前已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随着人们需求的上升,人类对自然以及社会生活各领域特别是科技的依…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国际社会都以不同的方式回顾曾经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的那段历史,以铭记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教训,更好地开创未来。然而, 面对历史,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当时的世界公敌,其表现却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8.
国际新闻     
印度洋海啸10周年儿基会称赞国际援助增强抗御灾害能力意识2014年12月26日是印度洋海啸爆发10周年纪念日。儿基会为此发表声明指出,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彻底改变了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的理念和模式。在帮助当地人民进行恢复建设时,抗御未来灾害的意识普遍得到加强。儿基会的声明指出,由于目睹海啸所造成的巨大破  相似文献   

9.
2004年圣诞节之际,一场特大自然灾害降临,印度洋突然发生海啸,造成至少十万人伤亡的一场大悲剧。亚洲这几年似乎是多事之地,SARS刚过,就来了禽流感,而禽流感过后又来了海啸。表面上看,是大自然与人类作对,人类是受害者。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是一种朝阳产业,但是旅游业是一种极为敏感的产业,突发的政治事件、疫情、灾难等对于旅游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安全是旅游活动要考虑的首要因素,2004年初东南亚海啸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各国、各地区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危机公关活动,旨在尽快消除负面影响,尽快恢复当地的旅游业。危机公关是政府公关水平的综合显示。危机发生时,公众并不要求政府公开道歉,更  相似文献   

11.
人是脆弱的芦苇。日本大地震,以及接踵而至的海啸、核辐射和利比亚战争,让人的脆弱性以及现代世界文明体系的脆弱性和巨大风险一览无余。风险社会,人类何以自处?人类如果能够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当中,能够决定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各项事务,人类就是一个能够控制风险并将风险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的"神圣人"。  相似文献   

12.
隔世哀伤     
“灾难就是在某一时刻打击人类的尊严,让屈辱深深烙入人类的心灵。当灾难超越了国家、民族,超越了人种与文化,超越了争端与分歧的时候,就成为人类共同的灾难,变成人类集体的哀伤。”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再度繁荣,知识分子形象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成为欲望的奴役者和既得利益者。"反右"和"文革"题材的发掘和重新书写是新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一个重要突破,新世纪作家不回避政治灾难的巨大毁灭性和沉重打击,更表现了灾难之后精神创伤的无可救赎。  相似文献   

14.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8(11):76-80
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目前已经造成6万以上人员死亡,北川全城几乎完全被毁,80%的建筑倒塌。在震中的汶川地区,全部通信中断,灾难发生了24个小时之后人们还是无法与汶川取得任何联系,公路、桥梁完全损坏,天气恶劣暴雨发生,飞机无法空降,只能步行前进。在大自然的灾害面前,我们切实地体会到人是多么的渺小。灾难降到无辜的人们头上,他们是那么的悲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所以,我们在经历了这场浩劫之后,应真真切切地从此次地灾中领会到自然界告诉人类的自然运行规律。大灾之后有必要将科学防震知识重申于众,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的。  相似文献   

15.
危机是一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负面事件,它和灾难、痛苦、损失仿佛有着天然的联系.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灾难频繁,危机不断.面对公共危机,政府责任重大.对于转型中国而言,随着2005年禽流感的逼近,正在淡忘SARS引发的"非典型公共危机"的人们,又一次认识到了公共危机的巨大破坏力.  相似文献   

16.
危机是一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负面事件,它和灾难、痛苦、损失仿佛有着天然的联系。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灾难频繁,危机不断。面对公共危机,政府责任重大。对于转型中国而言,随着2005年禽流感的逼近,正在淡忘SARS引发的“非典型公共危机”的人们,又一次认识到了公共危机的巨大破坏力。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发生已将近三个月了,人们在为逝者哀痛、为生者欣慰、为救援者感动的同时.也在思考这场巨大的灾难带给人们的启示。在这场巨震中,我们的国民、政府和社会表现出了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我们坚信。太阳,会在废墟上升起;心灵,会在阵痛后新生;中国,会在灾难中成长。  相似文献   

18.
灾难社会学是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以灾难及灾难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目前我国社会学界对灾难社会学的研究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对灾难开展社会学的探索将为研究灾难对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影响,如社会组织的产生和起源,社会组织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以及灾难与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丰富的知识。古典社会学家及早期从事灾难研究的学者认为灾难是一个基本的社会现象之一,对灾难的社会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日本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与核灾难、美国飓风、苏联核灾难,中国与欧美日各国面对大灾难的应对能力和救灾效果,让我们再次深思: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国家治理经验,是否需要重新审视和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经验,如何继往开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灾难频发激起了公众前所未有的善心与力量,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救灾工作,给紧急救援与灾后重建带来了巨大的正能量.不过,社会力量之巨大与活动无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带着观光的心态进入灾区"、"灾难成为志愿者狂欢的舞台"、"在灾难中寻找自身的存在感"等不和谐音符也偶尔出现.之所以如此,正是社会公益力量在激情服务后未能有效回归到以受灾群众为本与可持续服务的理性状态. 我作为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在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理县坚守了两年半时间,又于今年4月赴芦山地震灾区雅安市天全县开展灾后社会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