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主义的科学认识论业已成为女性主义学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已经开始渗透到有关社会研究方法、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的主流教学中去。桑德拉·哈丁的立场理论(standpointtheories)更为社会科学界的女性主义学者所广泛接受。然而女性主义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2.
李东晓 《社科纵横》2013,(7):146-148
女性主义电影观众理论是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主义者借助于精神分析等理论对女性观众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从对女性观影位置的忽视到女性观影位置在两性之间摇摆,再到多重主体位置之间游移以及女性主义理论家的反抗性阅读,这些理论都丰富了女性主义电影观众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经济学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和扩张在过去 10年中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女性主义经济学通过把性别分析引入经济理论 ,重新解释了妇女在家庭、劳动力市场和教育等领域中受到的不平等对待等问题 ,同时对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女性主义经济学不仅对基本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 ,而且 ,它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提供了新的视野。本文对女性主义经济学在这些方面的内容和未来发展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4.
凯伦·沃伦(Karen J.Warren,1947~)是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领军人物之一。她的研究范围覆盖女性哲学、生态女性主义、女性与环境等领域,成果斐然。沃伦从哲学角度探索生态女性思想,对其关键概念形成了深入的理解,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找到解决当前女性、政治和自然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途径。沃伦独特的思想和哲学视角,将生态女性主义引入到了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于文秀 《求是学刊》2005,32(4):87-92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最突出特色是理论与方法上的异质性特征和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她的后殖民女权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是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遮蔽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所作的后殖民的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拓展了新的空间,也使后殖民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别——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中心概念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形成于 2 0世纪 6 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时期。几十年来 ,作为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 ,它在探索妇女受压迫的原因、不平等性别关系的形成以及推动妇女的思想解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这一概念也不断受到来自女性主义内部与外部的批评与质疑 ,受到各种新的思潮的挑战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仲强 《社科纵横》2009,(9):88-89,99
苏轼的诗生动活泼,集新、妙、奇、理于一身,代表了宋诗的发展水平。阐述苏轼诗歌创作风格和艺术风格的研究文章多而又多,但探究苏轼诗歌的妙理则很少,本文从构思、立意、意境等几个方面分析苏轼诗歌所蕴涵的妙意,可以让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苏轼诗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黄丹 《社会工作》2016,(5):120-124
基于对社会工作“性别盲”的批判,女性主义者发展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是一本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介绍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概念、目标、原则、手法和挑战等的佳作。通过该书,读者可以对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西方女性主义认识论与科学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涤菲 《浙江学刊》2002,(6):174-181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女性主义理论逐渐从哲学领域扩展到科学领域 ,开始对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带有男性偏见的方法、规范、内容 ,以及男性中心主义的传统的认知图式进行质疑和批判 ,并力图以其他类型的认识图式为基础发展出新的理论线索。本文主要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这一批判进行分析 ,主要关注其认识论问题上的反思和重构 ,进而厘清女性主义认识论作为一种政治化理论对于整个知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呈现了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相互推动发展的新特点.以"社会性别"概念为线索,我们可以对20世纪末以来的女性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运动的发展进行大致的勾画.  相似文献   

11.
清代诗歌叙事纪史特色的形成,与诗学观念的演变、诗歌艺术自身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明清之际诗风转变中诗歌叙事意识的积淀,更为清诗叙事纪史风气的形成直接奠定了基础。这种叙事意识的积淀主要表现在"乐府"传统的体认与创作的解放、"诗史"情怀的弘扬与发展和诗性叙事技法的渐盛与开拓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基于其生理因素,比男性更亲近于自然,对待自然更为友好,在生活中有更多的保护环境行为。本文通过对陕北白村的调查发现,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推断不同的是:妇女并不是天然的生态保护主义者,妇女在生态观念、生态政策的认知、生计行为的选择上受知识、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生存理性远远高于群体环境理性。发挥妇女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必须提高妇女的知识素质,推动环境保护与生计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基进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改造社会方案给予剖析 ,认为它们在探讨妇女解放的理论与实践上各具特色 ,相互补充 ,但均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14.
钱志熙 《阅江学刊》2012,4(1):92-98
唐人评论诗人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知人论世;二是具备整体性思维方式。唐人如王士源、殷璠、皮日休等对孟浩然诗歌的评论,较之后人更能揭示孟浩然的艺术造诣,也对研究孟浩然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皮日休对孟浩然诗歌的评论更具特点,他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诗歌背景,揭示出了包括孟浩然诗歌在内的盛唐诗风,是在对建安诗风与六朝诗艺的辩证继承、成功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极符合唐诗繁荣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60年代起,女性主义学者们把目光转向了法律,其中就包含侵权法.以女性视角重新审视侵权法,女性主义学者们有了新的发现:侵权法是男性的法律,法律原则和规则无不带有男性的偏见.为此,她们向传统的侵权法发起了挑战,于是就有了侵权法的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在侵权法研究中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首先,她们揭示侵权法中的性别差异;其次,她们批判“中立法律”标准中隐含的男性偏见;最后,她们呼吁法律实践中女性的经验.女性主义侵权法理论与传统侵权法理论的核心冲突是对“理性之人”、“注意义务”和“救助义务”的不同理解.女性主义者给法律带来的实际影响是显著的.在私法领域,女性学者们主张以“理性之女人”取代“理性之人”的标准,以“相互依赖、责任和关心”取代“个人权利”的理念,加大法律对易受伤害女人的特殊保护.把女性权利的主张由公法扩展到私法如侵权法,使女性得到了更大的补偿.  相似文献   

16.
季爱娟 《学术交流》2006,(1):179-181
战乱、灾难、死亡,使穆旦切实感知到大地的黑暗与颤栗,人性变异的荒蛮。穆旦窥破了当时文化的种种虚伪与神话,从而转向内在思想“探险”与精神求索中。因此,他的诗歌想像力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的丰富的宗教想像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试图在诗中创造一个上帝,于是,在他的诗中一度出现了与自己相对的“神”、“主”、“上帝”之类的意象。而且,“上帝”这一意象的内涵相当丰富,他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含义露面,不断相互替补,给穆旦诗歌增加了深度和广度。同时,作为一个关注现实的诗人,他更痛苦地发现,上帝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可以说,当穆旦采用西方诗人的重构方式时,他却发现了信仰重构的渺茫。至此,他的“丰富的痛苦”的主题得以突现。  相似文献   

17.
进入90年代后,英国妇女研究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教育手段,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保持其学科间研究传统的同时,正努力冲破女性主义理论流派的局限,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与此同时,妇女研究也面对着一些严峻的问题与挑战,如差异性、性别研究与男性气质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等等。成功地应付这些挑战,制定新的战略与对策,对妇女研究和女性主义学术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法国,女性主义者透过实践诉求两性平权的社会,试图让女性从"父权制"中解脱出来。1970至1980年代开始,社会工作者将女性主义观点应用到实务工作中,从而产生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女性主义社会工作通过对传统社会工作的批判,对其专业性进行了重塑,让实务者不仅使女性在能力建设、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也使女性在宏观的社会关系变革中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9.
女性诗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身体写作后在90年代转向了语言写作,从身体到语言言说策略的转换使女性诗歌写作从性别意识的觉醒飞升到语言意识的觉醒,并迅速从面向性别的写作走向面向词语与诗歌自身的写作.自此,女诗人以独立的女性话语与充分女性化的写作策略,呈现了女性世界的完全自立和性别表达,并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体系,呈现了女性诗歌写作的宁静丰收,女性诗歌从此走上包含性别但又超越性剐的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对西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进行反思.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因强调性别压迫与阶级压迫使得其具有历史盲与性别盲的缺,两者必须结合.二、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路径可大致概括为:以哈特曼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二元结构分析,以扬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一致性分析,以享尼西为代表的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关于差异、意识形态的分析.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幸婚姻源于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平等地位,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明显控制了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性别化改造与意识形态修补.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婚姻并不幸福,但围绕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所作的理论探讨不仅推动了女性主义的发展,而且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还将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