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边城》与《雪国》——千古不磨的珠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永霞 《日本研究》2000,(3):93-96,F003
《边城》与《雪国》分别是中国作家沈从文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 ,在本国文学界均是历久不衰的评论热点 ,但是却少有评论者将这两部作品加以比较评论 ,其实 ,这是两部具有相当可比性的作品 ,它们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内在气韵上都有诸多相通之外 ,同时 ,作为两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 ,它们也反映了中日两个民族传统文化施加于作家的不同影响。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时代背景的趋同为文本比较提供了依据。《边城》发表于一九三四年 ,《雪国》则于一九三五年一月至一九三年五月连载于杂志上 ,并于一九三七年六月出版单…  相似文献   

2.
林彬晖  艾初玲 《阅江学刊》2011,3(4):121-126
古代朝鲜重视学习汉语,至今留存有《老乞大》、《朴通事》、《训世评话》等专为朝鲜人编写的汉语教材,其中部分内容是对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作品的改编、仿制或直接袭用。古代朝鲜的汉语教科书与元明时期中国小说戏曲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紧密的关联,是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域外传播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狭义的"摸金校尉"特指东汉时期曹操所设的一个专司盗墓取财的军职,而广义上则可指中国历史上的官方(或军阀)盗墓集团。总而言之,"摸金校尉"至少应是"官盗"才适用的词。自从根据盗墓题材小说《鬼吹灯》改编而成的电影《寻龙诀》热映后,电影中的"摸金校尉"竟一时成为盗墓者的代称,事实上,在中国,盗墓的历史源远流长,史不绝书,但并非所有盗墓者都能被冠以"摸金校尉"之名。狭义的"摸金校尉"特指东汉时期曹操所设的一个专司盗墓取财的军职,而广义上则可指中国历史上的官方(或  相似文献   

4.
评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于1956年12月31日和1957年1月1日在苏联《真理报》上连载后,于1957年译成中文,先后在1957年3月号《解放军文艺》、4月号《译文》和5、6月号《文艺学习》三种杂志上刊载,并出了单行本。苏联于1957年将小说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1959年2月拍成影片,我国于1959年10月末译制了这部影片,并在全国各大城市放映。对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我国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评价截然相反。1957年3月16日《光明日报》发表《读肖洛霍夫的新作——〈一个人的遭遇〉》,3月2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俄罗斯性格的赞美——读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4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英雄的意志和感情》,5月号《文艺学习》杂志发表《论〈一个人的遭遇〉的创作特色》。在这些文章中,肖洛霍夫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天才作家”、“伟大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大师”、  相似文献   

5.
《东西南北》2008,(9):1-1
25年,阅读一个时代的体温。《东西南北》,这是一个25年来我们无数次呼喊的名字,是几代杂志人和成万上亿读者共同铸就的金字招牌,她曾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被注视,就更没有理由在这个美好时节不被抬爱。25岁,这个生日首先是她的,之后是你我的。  相似文献   

6.
蒋盼 《社科纵横》2004,19(6):133-134
《林海雪原》从诞生之日起到 2 1世纪的今天 ,它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新时期以来 ,各种版本的文学史和评论性文章大都承袭了 2 0世纪 5 0、60年代关于《林海雪原》的常规解读 ,立足新时期的文学品位和审美品格 ,有了一定的发展 ,并提出了《林海雪原》的民间性  相似文献   

7.
当月热读     
《秘踪之国1雾隐占婆》(天下霸唱著,安徽文艺出版社)这是作者继《鬼吹灯》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长篇系列探险小说,它讲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主人公跟随一支肩负神秘使命的考古队深入地下世界,由此而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死亡之旅。该书还将被改编成电影、游戏、漫画等。  相似文献   

8.
《女神》的出场及其经典化是现代多重话语和传播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文本、媒体与读者的互动、互涉过程中,《女神》不仅确立起在中国新诗坛的合法地位,而且在特定历史文化阅读、阐释下,逐步建立起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价值理想与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9.
汉初的六十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史记·高祖本纪》)西汉立国达二百十年,与初期的调整政策密切相关,而这一调整政策受到政治思想的支配和指导。当时,思想处于剧烈动荡、融合、转变的时期,是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独尊儒术”转变过程的一个中继站。无疑,探讨这时期思想的特征、流变及其原因,既是解开春秋大一统学说出现原因的一把钥匙,又是窥探中国思想史发展规律的一条孔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作为中国哲学原点的《易经》文本的思维特性,并与《诗经》的思维方式作了比较,认为《易经》与《诗经》是中华民族思维不同的两列系统,二者之间不存在源流关系。《易经》的卦画符号不涵有文学的象征意义,自然亦非文学形象思维的滥觞。进而作者具体而微地辨析了长期以来被混淆的“比”与“兴”两个概念在内涵上的质的区别,认为前者主理,后者主情。  相似文献   

11.
李占鹏 《求是学刊》2007,34(2):113-118
郑振铎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文献学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中国现代戏曲学的开创者,在整理戏曲文献、创构戏曲历史与拓展戏曲评论方面都起过筚路蓝缕和披荆斩棘的先导作用。他竭力探寻收集与潜心梳理编纂戏曲文献,全力收藏与精心鉴定戏曲作品、论著版本,毕生虽没有出版一部戏曲校点著作,却从未轻视过戏曲文献的勘误和订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学术成就,为我国戏曲典籍收藏保存与整理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京剧是体现北京人文特色的典型艺术形式。北京京剧繁荣的历史与首都优势下的人口数量、职业结构、文化环境、生活节奏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环境的巨变推进了京剧现代戏的编演。京剧的前途系于剧场观众的增长 ,业内人士有必要客观地总结以往的艺术实践 ,创作出贴近现代生活的新剧目。政府的支持也需要与艺术规律、经济规律进一步协调起来 ,以促进京剧普及与提高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王辉斌 《阅江学刊》2013,(3):142-148
何良俊的《曲论》是明代17种“戏曲论著”之一,其中所蕴舍的戏曲学理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戏曲文辞的“本色说”;二为提倡“情意独至”的“情辞说”;三即追求艺术精细度的“声律论”。  相似文献   

14.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刊刻最早的元杂剧选本,也是最早的戏曲刊本.它保留了元杂剧体制、内容、版本最原始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元杂剧分折的不规范,题目正名使用的不规范,诸宫调形式的影响等.若以戏曲的标准衡量,某些作品在许多方面还没能达到今日戏曲史所云之规范.  相似文献   

15.
丁淑梅 《阅江学刊》2014,(2):130-136
傩戏面具是傩仪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民俗艺术形式,作为中国文化的另类记号,它有自己一整套程式化、结构化的记号概念和演述系统。根据傩戏面具的纹样图案、五官造型考察傩戏面具的层级迁延与群落形态的类型学意义及其细节特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知这一借由行动和表演形成的、与固有的文字书写史相区别的另一维度的演述史。傩戏围绕面具完成了艺术与宗教、物质与非物质的转换机制,演述着与人有关、与天堇有关、与神鸟有关、与人类精神愉悦与灵魂自由有关的密码记号---待时而动、知行合一、超越现世苦难、自由在地行走。傩戏面具的背后蕴含着穿透历史与时光的非物质之“道”。  相似文献   

16.
作为明清戏曲理论形态之一种,明清残曲序跋构建了以舞台为中心的戏曲搬演理论.其主要表现为场上之曲的创作论、演员的舞台表演论和舞台场景的调度论.它们各具特色,在不同历史阶段各有消长,与明清戏曲论著的对比而言,更容易彰显明清戏曲序跋批评形态构建的独特性及其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的戏曲极为流行,同旗人的热情参与有关。清朝各个阶层的旗人中戏曲爱好者层出不穷,几任皇帝曾经以政府力量支持戏曲发展,旗人王公贵族听戏玩戏一掷千金,有的旗人票友甚至为之倾家荡产。旗人对戏曲的痴迷与投入也蕴含着民族融合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左鹏军 《求是学刊》2003,30(1):90-95
大量的剧本材料表明 ,近代传奇杂剧在服装、道具、烟火、灯光、场幕、布景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旋转舞台也开始出现。这些舞台艺术变革与创新是中国戏曲传统的扬弃 ,更是在外国戏剧文化影响下发生发展的。近代传奇杂剧的舞台艺术转变与其他方面的重要变革共同促进了近代戏曲的发展 ,同时也加速了传奇杂剧的式微与消亡。这种深刻的历史转变是古典戏曲向现代戏剧转变的一道津梁 ,对中国传统戏曲格局的终结和现代戏剧格局的建立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京的“堂子”既是“娱乐”的场所 ,也是晚清一百年间培养伶人的重要地方。本文通过相关资料的引述 ,辨析当时北京京剧舞台多数名伶的出身与“堂子”的关系 ,说明常被忽略的“堂子”在近代戏曲史的重要存在  相似文献   

20.
陈维昭 《求是学刊》2007,34(6):118-123
本文从宫廷文化的角度讨论自上古至先秦这一时期的"乐"的诸形态与戏曲的关系。"乐"有两大义项:乐舞与娱乐。这两者共同构成一个"乐"的文化生态,戏曲的舞台形态就在这个文化生态中产生它的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