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自第六次人口普查以后,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心理健康和教育成长成为重中之重。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留守儿童有了更多接触媒体的机会,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在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面对网络媒介,留守儿童本就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中得到放大,留守儿童的在线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家庭的心理气候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生产活动、履行社会义务、发挥各种年龄的人的创造力都有直接影响。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形成有特殊意义。儿童都是从小通过家庭进入生活,了解世界,理解社会道德、社会准则和文化传统的。最近,心理学家愈来愈重视研究儿童的家庭教育特点。研究的课题有: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与社会机构(保育院、寄宿学校、幼儿园、学校)在教育方面的区别;家庭结构(完整的和不完整的家庭、多子女的和独生子女的家庭等)对儿童教育的影响;父母和子女在家庭中的相互关系的心理特点;所谓不和睦的家庭,它们的心理特征以及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由于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儿童的影响很大,所以特别重视研究父母的个性及其倾向性、父母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要动机等。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家庭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彦 《社会福利》2007,(2):35-3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外在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农村留守家庭的问题,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大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家庭的出现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而儿童则是这一现象所引发的消极影响的最大受害者.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和危机,而父母的支持和帮助是他们从容应对成长危机的主要支持来源.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市普通工薪阶层家庭与流动农民工家庭儿童的课余世界进行田野对比考察发现:城市父母注重以家庭、 学校及培训机构三者相结合的文化逻辑方式对儿童进行"协作培养",而农民工家庭由于缺乏竞争性文化资本,只能以"散养"的方式任由子女"自然成长";乡村流动儿童受到了学校主流教育和"影子教育"的双重排斥,并在其获得的弱势教育和社会阶层固化之间构成了因果逻辑关系;"影子教育"维持和强化了城市儿童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现象,间接固化了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断裂状态;文化资本与"影子教育"互为因果、 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不平等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迁对农民工家庭 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 2013-2014年基线调查数据,将随迁儿童和留守儿童置于同一研究框架,采用PSM方法消除样本自选择问题,估计随迁对农民工家庭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效应,同时从儿童性别、随迁模式、父母文化水平、迁入城市、迁入学校五个方面进行了随迁效应分组估计。结果显示,整体上随迁有利于儿童认知发展,但在不同条件下这种影响效应有所差异,农民工家庭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儿童的随迁决策,迁入地政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随迁儿童的接纳,保障随迁儿童享受城市公立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父母等主要监护人的迁移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面临多维风险,其中意外伤害风险就是一项严重威胁到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的重大风险.课题组选择K省的9个县、市、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种类主要为溺水、交通事故、坠跌伤害、烧伤烫伤和意外中毒.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风险的产生主要受8个因素的影响:警示措施、安全教育、应急手段、社区监管、学校教育、家庭监管、国家保护和儿童自身认知.本文通过研究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1个体系、3项保障、5级模式"的意外伤害风险防范机制,即建立大数据科学干预体系,完善法律、资金、人才三项政策保障,建立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政府五级联动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7.
1949年7月至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大批朝鲜民族官兵先后返回朝鲜,成为朝鲜人民军主力。这些部队何时形成、主要人物为何人、他们是如何返回朝鲜的,这一事件与朝鲜战争究竟有何关联?本文从朝鲜移民史的背景入手,对中国朝鲜族所具有的双重特点、朝鲜族部队的形成及其返回朝鲜的经过进行历史考察,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甘肃省的176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主要有:安全感的需求、亲情的需求、与同辈群体平等交往的需求、表扬和鼓励的需求、自主成长的需求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问题需要加强亲子互动,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加强学校的建设,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吸纳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敏 《社会工作》2011,(10):54-57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是在社会转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剧过程中产生的。教育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核心。而家庭教育又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外出打工父母这个责任主体以增强其教育能力,同时积极争取社区、学校、社会、政府多方资源和力量以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而这也将促进社会工作走进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是在社会转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剧过程中产生的.教育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核心.而家庭教育又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外出打工父母这个责任主体以增强其教育能力,同时积极争取社区、学校、社会、政府多方资源和力量以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而这也将促进社会工作走进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徐云  何红梅 《社会工作》2012,(11):57-60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农村留守儿童规模越来越大,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呈上升趋势。本文在总结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工作的优势理论这一新视角,并运用优势视角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进行解析,希望通过挖掘和发挥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的资源和优势,预防和控制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让这一特殊群体可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刍议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由政府、群体和个体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缓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者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安徽省淮北市某镇的两所学校四、五年级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焦虑因子偏高;在对人焦虑因子上,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低于非寄宿制学校;在过敏倾向因子上则高于非寄宿制学校;在孤独倾向上,寄宿制学校男留守儿童低于非寄宿制学校男留守儿童;在自责倾向上,寄宿制学校女留守儿童高于非寄宿制学校。总体上,寄宿制学校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寄宿制学校。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我国学术界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开始关注并进行研究。研究的范围和主题主要集中于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道德素质、人身安全等,但留守儿童问题是复杂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大规模人口流动还将继续,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被“制造出来”。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调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就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意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性建议。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比例较高,留守现状令人堪忧,留守状况对他们的负面影响较大。大多数留守儿童是无奈留守的,个人倾向于结束留守状态。  相似文献   

16.
闫伯汉 《社会》2017,37(4):59-89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调查数据,以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以阶层再生产为分析视角,基于认知发展理论探讨农民工流动对子女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儿童拥有比留守儿童更高的认知水平,流动儿童相对较好的家庭背景为其认知发展提供了实质性帮助,乡城迁移中流动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通过"转校"等机制得到促进;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其认知劣势与父母外出工作并无显著的统计关系,而主要归因于家庭贫乏的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子女数较多的家庭结构、较低的学前教育接受率或就读学校质量的低下。但是,流动儿童的认知水平整体上仍低于城市儿童,其认知发展仍然受到自身社会阶层条件和境遇的深刻限制,"流动"所带来的各类"认知收益"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焦虑是留守儿童最为日常化的情绪体验,将留守儿童的日常焦虑置于"结构二重性"的视域下分析,可以展示其更为丰富的能动性内涵."结构二重性"理论考察的是结构与行动的互构机制,具体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就是在社会结构、留守儿童的日常焦虑以及建构自我认同的行动之间构造机制关联.不同留守圈层结构影响留守儿童不同形式日常焦虑的生成,留守儿童的日常焦虑同时具有自反性和不断再生产特性,这使留守儿童自我认同的建构行动具有持续性.但留守儿童自我认同的建构正逐渐导向低层次化和个体化,需要采用反个体化的策略以重建留守儿童的生活意义系统,实现留守儿童自我认同的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18.
刘七生 《社会工作》2012,(10):19-23
留守儿童是当前我国一个庞大而特殊的弱势群体。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有赖于养育儿童观念的改变;遵守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保不违背儿童父母的意愿使儿童和父母分离;给予农民工"国民待遇",取消户籍差别。  相似文献   

19.
张剑 《社会工作》2011,(18):23-26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会有效促进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本文旨在通过行动研究,从优势视角出发,构建以儿童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