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许多革命者满怀激情奔走在建党路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红色伴侣之榜样,向警予和蔡和森所结合成的“向蔡同盟”在赴法勤工俭学的历程中,认真研习并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组织开展建党活动,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是我国女权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干将的胡适 ,以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为武器 ,在批判传统妇女观的基础上 ,提出了他的妇女观 ,对五四时期妇女在家庭与社会中的重新定位作了舆论上的准备。但由于其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固有的妥协性 ,又使其妇女观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影响五四宪法公民基本权利规定的因素包括人民革命胜利、制定宪法时国家的经济基础、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思想及既有的国内外宪法典及宪法性文件等.这些因素交互作用,形成了五四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肖辉赞  时代 《社科纵横》2009,24(12):153-154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个人电脑迅速普及的影响下,不仅高校的学生社团纷纷抢占网络阵地,而且利用网络为主要空间开展活动的新型社团不断出现。传统社团的网络化和网络社团的兴起,向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同时发展网络,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也是工作的新发展,以适应大学生社团在网络社会条件下的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峰 《阅江学刊》2015,(1):58-65
澳门的社团发展贯穿于澳门的整个发展史,在澳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十分巨大,其功能与作用甚至已超出传统非赢利组织与第三部门范畴内的一般社团功能,兼有部分政府职能。从历史来看,澳门行政文化中天生具有社团的基因。除表现出一种文化气质之外,这种社团基因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自治、表达和参与三种方式。尽管澳门社团在广泛参与行政事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澳门行政文化仍然面临着身份、认同、整合等方面的挑战与困境。澳门社团在与政府的合作中要达到最佳效果和状态,双方就应从合作方式转变为治理方式。明确政府与社团的职能和责任,才能更好地发挥澳门社团的行政参与职能。  相似文献   

6.
以<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为蓝本,我们可以对五四时期妇女问题的由来进行追溯,对当时关于妇女问题实质的不同阐释进行勾勒,对关于妇女解放的各种思路加以检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从问题延伸到话语,尝试地还原五四时期妇女问题讨论众说纷纭的历史场景,并予以分析和解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是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过去通常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历史背景之一。本文认为,《新青年》的创刊,不仅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阶段的开始。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创建问题的新的理解,笔者认为这是应该鼓励讨论的。  相似文献   

8.
9.
五四时期是我国思想大解放的时期,对当时青年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无政府主义在当时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开始传入中国,对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思想影响极大.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影响了当时很大一批知识分子,通过对无政府主义的认识逐渐看清了无政府主义的真正含义.知识分子从中转变思想走上无产阶级道路.所以说研究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轨迹,我们从中会获得许多宝贵的启示.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那种为了振兴中华,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弘扬光大的.  相似文献   

10.
方洁 《浙江学刊》2020,(3):115-123
社团是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社团分担部分公共行政任务的法理在于减轻国家行政机关的治理压力,并提升落实公共行政任务的效益。社团分担公共行政任务处于国家治理的补充地位,在功能适当原则下确定分担领域,在服务性行政与秩序性行政上突出其特点。社团分担公共行政任务需受到特别的公法规制,遵循依法行政原理之下的行政行为合法性与合理性要求。在遵守普遍行政法理的基础上,对于各项专业性行业性突出的任务,亦需达成主体适格、依"法"执行、程序正当,并接受监督。经得起"合法性"的质疑,方能嵌入治理体系,达成国家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科学界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方位、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和历史贡献,以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历史资源,使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信赖有了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是激进思潮集中爆发的时期,其主要表征是整体性的反传统和整体性的西方化。立足当代语境,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五四激进思潮的历史价值,也应该看到它多方面的缺失。五四激进思潮的缺失主要包括: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民族文化的虚无意识、归咎于古人的无能心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的"弱人政策"以及总体性西化的"认知不足"等。  相似文献   

13.
董德福 《求是学刊》2002,29(2):114-117
蒋梦麟是现代中国著名教育家 ,反对顽固守旧和全盘西化 ,主张引进西方文化 ,建构亦中亦西的文化体系 ,热情讴歌五四新文化运动 ,提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 ,追求个性自由的现代教育理念 ,有力地配合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他对五四的缺点进行了理性的反省 ,为后人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思想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功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良骏 《求是学刊》2004,31(4):98-105
五四文学革命已经有 85年的历史 ,功过是非 ,理应给予理性的学术评价。对于五四文学革命 ,既有“新儒学派”的根本否定 ,受“新儒学派”影响的传统文化维护派的指责与否定 ,也有“国学派”、“鸳鸯蝴蝶派”、“新鸳蝴派”等的挑战 ,他们的一些批评指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缺点与失误 ,往往不无道理 ,但相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伟大功绩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功绩有 :( 1 )以白话取代文言 ,完成了文学语言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 2 )揭开了中国“人的文学”的新篇章 ;( 3 )彻底扫荡了“鸳鸯蝴蝶派” ;( 4 )取法欧美文学的经验 ,实现了中国文学与世界的首次接轨。  相似文献   

15.
张越 《求是学刊》2003,30(1):111-115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进化史观传入中国后 ,成为猛烈批判旧史学的思想武器 ,中国史坛由此提出了进行“史界革命”、建立“新史学”的口号和主张。进化史观在五四时期对中国史学的影响范围仍然最为广泛 ,影响力也更加深入。进化史观在五四前后中国史学转型、史学科学化的过程中 ,依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a phenomenon in Chinese academia, which denies the inevitable connection between May Fourth New Literature and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duri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period, and often views fragments of civilization before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s the real form of kernel culture of New Literature. In fact, the emergence of New Literature had to depend upon the intense and profound revolutionary movement of new culture, and the May Fourth New Culture Movement fostered a totally new literary form with its combined strength, and constituted the new ideological qualities of New Literature by recourse to the values of New Culture centered on democracy and science.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胡适、鲁迅对白话散文的文体、思想内涵及审美品质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们的积极倡导与实践促进了现代杂文的勃兴与繁荣;同时,由于各自独特的人生经历、知识背景,以及价值趋向,胡、鲁二人虽然都用散文关注社会,却同途殊归,形成了相反相成的创作风格,某种意义上规范了此后散文创作的路向。  相似文献   

18.
"五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绕不开和说不尽的一个传统和话题。文章选择从20世纪30年代文学界对五四文学传统的反思入手,通过对五四文学与30年代文学的阐释和评价,探究其背后所隐含的不同言说目的、方式和观照视角,由此来透视言说者和评价者基于不同历史阶段所持的不同的文学思路。五四文学秉持的是一种人文学科的思路,而30年代文学信守的则是一种社会科学的思路,而对于两个时代的不同阐释和评价以及其间的种种复杂纠葛,在此都可找到准确、合理的解释。另外,通过30年代与"五四"所持文学思路的差异,还可以反观五四文学传统以及把握30年代文学的转型,总结五四文学传统和30年代文学传统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五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绕不开和说不尽的一个传统和话题。文章 选择从20世纪30年代文学界对五四文学传统的反思入手,通过对五四文学与30年代文 学的阐释和评价,探究其背后所隐含的不同言说目的、方式和观照视角,由此来透视 言说者和评价者基于不同历史阶段所持的不同的文学思路。五四文学秉持的是一种人 文学科的思路,而30年代文学信守的则是一种社会科学的思路,而对于两个时代的不 同阐释和评价以及其间的种种复杂纠葛,在此都可找到准确、合理的解释。另外,通 过30年代与“五四”所持文学思路的差异,还可以反观五四文学传统以及把握30年代 文学的转型,总结五四文学传统和30年代文学传统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五四文学传统?30年代文学?文学转型?人文学科思路?社会科学思路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that ushered in China's modern literature constitutes a central and inexhaustible tradition and topic. This paper proceeds from the Chinese literary community's reflections on the May Fourth literary tradition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aims, methods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May Fourth and 1930s literatur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s and evaluations of each period. May Fourth literature followed a humanist approach while that of the 1930s took a social sciences approach. This point can provide us with a correct and rational explanation of th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nd evaluations of the two periods and their complex entanglement. Furthermore, by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in approach of the two periods, we can look back over the May Fourth literary tradition and gain a better grasp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erature in the 1930s, and thus sum up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the literary tradition of both periods.  相似文献   

20.
新文化运动的最大不足在于启蒙不够充分.由于历史性的诸多原因,新文化提倡者带有浓厚的科举心态,缺乏对文化启蒙及其功能的深刻理解,将启蒙当做一种政治手段,让启蒙承担起其力不能及的过分沉重的民族国家的现代性使命.这种非启蒙心态在启蒙内部构成了一种颠覆,使启蒙丧失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基本价值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