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秦兄弟排行及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史上的著名纵横家苏秦、苏代、苏厉三弟兄,孰兄孰弟,纷纭众说,迄今无定论;关于他们的事迹,史书上也记截不一。现依据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以下简称《帛书》)提供的新证,来初步探讨这些问题。苏氏三兄弟的次序,据《战国策·燕策一》曰:“苏秦死,其弟苏代欲继之,”“苏秦弟厉因燕质子而求见齐王”;《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遂,亦皆学”。史、策所叙,似颇相表里。但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其《史记志疑》中提出了疑问,近人也意见不一。唐兰先生认为:“《史记·苏秦传》说苏代是苏秦之弟,事实上苏代当是兄”;诸祖耿先生继续坚持“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就是苏秦的弟弟”的说法;《帛书》的注释者说:“苏厉是苏秦的兄或弟”可见这个问题,至今并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版的《史记·魏世家》中有如下一段话:无忌谓魏王曰: ……伐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阸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我认为在“行三千里”处标上句号(。)是值得商榷的,应改为“行三千里而攻冥阸之塞,……”。按原文,无忌谓秦伐楚有两道:道涉谷;道河外。原文如下: 伐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阸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秦又不为也。若道河外,倍大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秦汉文献的整理,苏秦事迹,自汉初便已有“合纵抑秦”和“为燕间齐”两种说法。后人关于苏秦的研究,无论本《史记》《国策》说,还是本《战国纵横家书》(帛书)说,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都忽视了秦汉学术层累现象对秦汉史事传述带来的负面影响。苏秦事迹真伪的考订,有赖于将先秦和秦汉文献进行剥离,有赖于对更多地下出土的秦汉文献的综合考订。  相似文献   

4.
奉阳君是战国后期赵国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其人其事,《战国策》、《史记》部分篇章中虽有一些记载,然真假相伴、互相矛盾,因而使拳阳君在战国后期一系列重要活动及有关的赵国历史问题扑朔迷离,谬误多出。本文就有关史籍记载,结合七十年代长沙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拟对奉阳君其人其事及有关赵国史事作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张仪史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仪史事辨晁福林在战国中期的社会政治舞台上,纵横家张仪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和张仪同时的人景春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足可见张仪和其它纵横家叱咤风云的气概。尽管孟子不称许这些纵横家为大丈夫,...  相似文献   

6.
《左传》中所记述的那些有头脑、有胆识、有作为的谋臣们 ,他们分析形势、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们在外交场合斡旋应对时所表现出的智慧 ,给战国纵横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阐释了《左传》中所记述的谋臣的“言”和“计”中“智”的因素对战国纵横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关于诸子百家学说的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但对于纵横家学说,至今尚无人作出全面的论述。纵横家于战国“百家争鸣”中兴起,活跃于战国和汉初并产生重大影响的群体,不仅有深刻的思想,而且有完整的学说体系,对后世也很有借鉴意义。本文对纵横家学说略作探讨,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最能反映纵横家学说的,应该是纵横家们的著作。纵横家的著作是丰富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就列出了十二部,它们分别是《苏子》三十一篇、《张子)}十篇、《庞膨二篇、《门子》一篇、《国篮子)}十七篇、《零陵今信》一篇、《刽…  相似文献   

8.
林剑鸣同志《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第340页说,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的秦、赵大战中,“秦将桓齮由于失败,畏罪逃奔燕”。作者自注,系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赵世家》”。经查证《史记》这两篇均未言及秦将桓齮败逃燕国事;先秦、两汉典籍亦无此种记载。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第171页云:“(公元233年)赵派大将军李牧向桓齮反攻,大破秦军于肥,把桓齮打跑了。”杨氏于此加注:“(《史记》)《李牧列传》也  相似文献   

9.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标点汇注本《战国策》(下称“今本”),是由清版本校勘学家黄丕烈《士礼居丛书》本嬗变而来,益加精勘,优于别本。无奈“《战国策》一书,汉代已无完本,刘光禄校定之三十三篇,是时去战国之世未远,巳叹为错乱相糅莒。”(郭希汾《战国策详注》)乃至今本,疑误甚多。笔者援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校之,旁及《史记》、《韩非子》、《读书杂志》、《札迻》诸书,拨疑正误,兼下己意,为《战国策》校读记。今取二十九则属文托出,就正于名家通人。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大学郑杰文同志赠给我一本他近来所著的《中国古代纵横家论》,我看到后,觉得就像得到了一块珙璧,捧阅再再,寝食俱忘,欣喜之情,无言可状。我认为这是部难得的好书,所以我愿将它介绍给广大读者,以便使大家都能由此书中受到鼓舞和启发。兹将该书简评如下: 《中国古代纵横家论》,1995年5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纵横派史略》,从战国纵横家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时代形势入手,分“合纵连横的萌芽和初创”、“合纵连横的鼎盛时期”、“合纵连横的持续和衰亡”三个时期,对战国纵横家的产生、兴盛、衰亡过程进行考证和论述。中卷《纵横家考辨》在搜集大量原始材料的基础上对鬼谷先生、淳于髡、张仪、公孙衍、田父、苏秦这六位纵横策士的生平行事、思想观点、纵横活动业绩考辨  相似文献   

11.
李白终身仰慕纵横家的为人,喜好纵横之术,这在唐代诗人中甚为少见。唐人刘全白说李白“性倜傥、好纵横术。”①《新唐书·文艺列传》亦云:“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其实,诗人自己说得甚为明白:“才术信纵横,世途自轻掷。”②他自比战国时的策士苏秦:“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③自比张仪:“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④李白的立身行事及艺术创作,已深深地打上了纵横家思想的印记。纵横家很少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唐代纵横之术得到了发展,其理论专著有赵蕤的《长短经》。赵为李白蜀中的老师,计有功《唐诗纪事》(卷…  相似文献   

12.
<正> 《吴子》是战国时吴起的兵书,收为《武经七书》之一。明代姚际恒、清代姚鼎都考定为“伪书”,使后学者多不敢用。宋代胡应麟曾说:“《吴子》或未必起自著,要亦战国人掇其议论成编,非后世伪作也。”(《四部正譌》)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理由如下: 一,今本《吴子》的内容和汉代所见古籍中记载吴起的史料相符。《史记》《儒林外传》均载吴起曾受业于曾子或子夏,受过儒家影响。《吴子》中说到治  相似文献   

13.
稷下先生内有无墨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田齐设立稷下学宫,各派学者鹿麅集稷下。“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齐世家》)齐王对稷下先生“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史记·孟荀列传》)。稷下先生的顶峰数字相当惊人。司马迁说:“(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田齐世家》)上面说的驺衍等七十六人是其中的佼佼者。据今人钩稽辨析,“稷下学宫的学者分别属于儒、道、黄老、阴阳、名辨、纵横、兵等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史籍对秦直道的文字记载不多,《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载有两条:“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三十七年,始皇出游。……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行,遂从井陉,抵九原……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史记·六国年表》:“三十五年为直道,道九原,通甘泉”。《史记·蒙恬列传》记有两条:“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  相似文献   

15.
东迁后的楚国国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后期,秦白起拔郢,楚顷襄王兵败,东迁至陈。东迁后楚国国势究竟如何?《史记·楚世家》云:考烈王元年,纳州于秦以平。是时楚益弱。《史记·春申君列传》又记载说: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苟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强。这说明,楚国东迁之后,其国势曾经有过一个从“益弱”到“复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 战国中期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向存两说。《史记·魏世家》集解:“徐广曰:‘在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虞喜《志林》云:‘马陵在濮州鄄城县(今山东鄄城县)东北六十里,有陵,涧谷深峻,可置伏。’按:庞涓败即此也。徐(广)说马陵在魏州元城县东南一里,庞涓败非此地也。”笔者认为以上两说皆非。本人初步考证,马陵战址应在今山东临郯之间的马陵山。据臧励和《古今地名大词典》:“马陵山,亦作马岭山,在山东省临沂县东南九十里,南抵江苏省之宿迁。绵恒数百里,山口崭然中直,宛如斧劈,相传为夏禹所凿”。此说根据有二:一是《史记·孙吴列传》载:齐军救韩入魏,“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今河南开封)。  相似文献   

17.
1、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古代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别,一方面奉侍君王左右以听驱策,另一方面又有记言记事的不同司职。究竟记育记事左右史怎样分担,古籍所载各有不同,正好又呈相反的情况,带来了本条两句所述确否的质疑。这里先列两种说法──《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徐斡的《中论·虚道》也说:“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春秋左氏传序》的疏文不仅说法相同,而且还说明了左右史分职的原因:“左是阳道,阳气施生,故令之记动;右是阴道,阴气安静,故使之记言。”另一说以《汉书·艺文志》为代表:“左…  相似文献   

18.
一、《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考《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说明西汉时代已有此书。但究竟成书于何时,尚无定论。《黄帝内经》为什么称“黄帝”呢?《淮南子·修务训》说:“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这反映了秦汉时代“尊古贱今”的习俗,著书立说总要托名神农、黄帝。《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大概都是这类托古之作。晋代皇甫谧认为:《黄帝内经素问》“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甲乙经》序)明代方孝孺也认为:《黄帝内经》“出于战国,秦汉之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把《史记》比作“无韵之《离骚》”。这是非常有见地的。《史记》中不仅有《骚》之情,《骚》之旨,而且《史记》与《离骚》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也基本相似。一句话,《史记》中明显地存在着《骚》影。 司马迁富于诗人气质,感情特别丰富。刘熙载说他是“学《离骚》得其情者。”(《艺概》卷一)。可见《史记》与《离骚》在情韵上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诗与史之间,本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离骚》中有着饱含激情的史:“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而《史记》中则处处流露出带有《骚》情的诗:《屈  相似文献   

20.
《墨经》中有关原始诡辩学说的一个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中国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学派,近来大家都称为“诡辩学派”。但“诡辩”两字同样适用于纵横家,例如《史记》称张仪“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贾生列传》)。《汉书艺文志》把惠施、公孙龙列入“名家”,但列入“名家”的也还有不务诡辩的《尹文子》。可见“名家”和“诡辩学派”两个名词用来称呼惠施、公孙龙这一学派都有范围过宽的毛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