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男女,想要在社会上生存,必须运用到语言。而语言又和性别及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谈到不同性别的人时,人们倾向于使用不同的语言。而自身的性别差异也直接影响到语言的运用。语言和性别并存于社会而起作用,这必然会导致性别歧视的语言的产生。如果不能把相关的社会因素考虑在内,那么就无法完全清楚地解释性别差异而导致语言使用的不同这一现象。在此就语言和性别、语言和社会的关系做一陈述,使得我们在运用语言时更具有明确性,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发展观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追求发展、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基本实践活动。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有发展实践,在人们的观念意识中相应的就有发展观存在。所谓发展观,筒言之,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所谓社会发展,是指社会有机体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合乎人们主观目的和自主需要的,从而有着特定方向和一定规律的一种运动变化形式。换言之,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社会系统的整体上的进步或积极的、向上的变化。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发展实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发展观包括经验形…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人的社会实践与动物的生命活动作了较深的比较研究,认为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本质不同就在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结构性,人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社会。人的实践活动过程是对象的观念化和观念的对象化过程,而动物的生命活动则仅是消极适应和直接享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传统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制度下,家庭是女性日常生活的核心。但是,最近几十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农村女性大量流向城市寻求工作机会的现象。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更多从户籍制度变革、产业结构调整、个体理性选择等方面去解释原因。在这个解释路径中,相对缺失社会性别视角。社会性别理论——从社区、家庭和个体三个层面具体探问:社会性别机制如何制约和影响女性农民工流动,反之,女性农民工的流动对传统的社会性别制度又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另外一个解释女性农民流动原因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规律的客观性质问题,我已经写了《关于规律客观性质的几个问题》这本小册子。这里只简单地讲三点: 1.科学规律是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物质,就有什么样的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有天体,就有天体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有生物,就有生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有社会,就有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再说具体一些,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的地方就有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在商品关系存在的地方就有价值规律。只要存在着某种社会经济关系,就存在着某种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规律。反过来说,如果某种社会经济关系消灭了,与它相  相似文献   

6.
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作为一定阶级的成员而存在的.他们都从本阶级的立场出发,去观察事物、认识世界,他们的"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他们都以自己的世界观作为指导,去具体的对待各种具体问题.世界规、立场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采取什么样的立场就有什么样对待问题的态度.世界观和立场是错误的,对待问题的态度、观点和方法也必然都是错误的.我们就是要用上述这种统一的观点,来分析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出产生根源、它的错误实质,以及批判右倾机会主义思想的严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就精神条件来说,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革命新风尚,极大地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一) 道德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它建筑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产生什么样的道德。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有关道德的社会现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运动和发展过程是由其运行机制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运行机制,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速度。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运行,目的在于弄清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别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比较成熟的学科。性别史的研究改变了传统的历史视角,对当代性别的研究更影响到从联合国到各国的社会发展政策。伴随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研究者开始注意到差异。区域化研究趋势在海外的对中国性别的研究中表现比较突出,国内研究在这方面还仅是有此苗头。在全球化的性别话语中,借鉴社会性别研究的差异理论,推动区域性别研究,就能更好地与国外的从事中国性别研究者对话。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发展中的自觉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社会是人的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因此,社会运动规律就是人的活动规律。然而,对这样一个命题,仍然存在着两种有原则区别的解释:A.这样的规律是超脱于人的活动之上的永恒存在,人们只能诚恐诚惶地破译它、践履之;B.它自身就来源于并存在于人的社会活动中。如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百年宪政史上,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有没有宪法学说?尤其是横跨这两个年代的十年"文革"有没有宪法学说?为什么?如果有,是什么?这也许是目前我国宪法学界尚没有定论的几个问题.在中国,有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就有什么样的宪法制度,也就有什么样的宪法思想和宪法学说.宪政之路,没有停顿.宪法学说,没有空白:不论它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任何时期的宪政及其宪法学说,在这个民族的宪政运动和宪法学说史上,都必然有它特定的地位和独到的思想、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俞秀玲 《学术探索》2002,2(6):38-4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中性的 ,它们本身并不必然产生某种特定的后果 ,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全在于人的运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各有其特点 ,因而它们两者是互补的 ,两者缺一不可。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并进发展 ,对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有很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人格的解体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总是社会中的个人。一定的社会造就了一定的个人,形成了一定的个体人格。社会的特征往往通过个体人格的特征表现出来,因而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格形式。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也实现着新的重组和整合。受其影响,个体的旧有人格正逐渐走向解体,通过调整和重构,从而形成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格。  相似文献   

14.
荀况是否有唯物主义?如果有唯物主义,应该如何理解?早在十多年前,有人作了这样分析:“荀子是我国战国时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中出现的一个最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把天人之分提到哲学的高度”。“这就把自然和社会,物质和精神,客观和主观的界限严格划分开来。这样划分的一个主要涵义就是承认自然物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也就是说,自然、物质和客观世界是第一位的,社会、精神和主观世界是第二位的。荀  相似文献   

15.
冯凌宇 《江汉论坛》2007,(6):130-132
文化产生于人,以人为中心,而人的物质形态是人体,人体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和基础,因此,对人体的体认不同,会影响不同文化及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当然,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会改变人们的体认.人体体认与汉文化关系的具体情况就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并非没有个人主义传统。庄子强调个人精神自由和个体人格独立,对后代有深远影响。这种庄子式的个人主义有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也是建立在庄子对于人作为个体生存于社会中所面临的一些基本矛盾与困境的深刻洞察思考之上的。但它与西方意义上的个人主义相比有一些不同之处。它强调个人精神自由而忽视个人实际利益,主张逃避社会责任而不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且有脱离大众的高蹈主义倾向,总的来说是一种消极逃避的而非积极进取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7.
自觉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现时代倍受关注。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 ,把自然看作是人的对立面 ,自然是没有主体性的 ,只是客体 ,是为人而存在 ,认识自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自然满足于人的需要 ,就这样 ,人越来越疏远自然 ,又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更是造成了自然与人的紧张关系 ,因此就要提出这样的问题 :对自然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观念 ,从而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不至于使人变成控制自然的机器。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的弟子威廉·莱斯在《自然的控制》一书中对此进行了探讨 ,认为自然控制的危机是伦理的缺失 ,是人的…  相似文献   

18.
李海星 《学术论坛》2006,1(1):75-77
普遍人权的普遍性源起于人的尊严和人自身的价值,而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抽象的实现则来自于人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识的阶段性完成。普遍人权普遍性自身的意义延伸必须建立在对其特殊性的现实关照的基础之上。普遍人权的特殊性在于人的价值实现的多样性、人的权利要求的相对性和人权实践的具体性。  相似文献   

19.
何艳  宁乐锋 《理论界》2008,(7):27-28
作为人的重要活动,政治活动遵循着人的活动内蕴的价值逻辑,其产生、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就在于人,是以人为本的活动。而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前进、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因此,以人为本首要之意应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以人为本创造了现实条件与基础,使以人为本具有了真实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实质就在于充分体现与实现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这不仅是政治活动的价值逻辑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本质与优越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就业及职业阶梯上流动的"有力工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莉 《江汉论坛》2003,(4):121-123
社会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它是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包括规范、信任的网络等形式.它为社会结构内的行为者提供便利.社会资本的特征是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是一种纯粹的公共物品.由于中国社会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因而,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就会有许多便利条件,特别是在就业及职业阶梯上流动方面成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