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21世纪》2004,(3)
最近,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发出警惕互联网受骗留学的预警,在有关部门收到的投诉中,就有这样的两个相关案例,特选出来刊登并请专家对此进行剖析。案例一:收到被拒签的入学通知书我女儿今年大学毕业,想去法国读研究生。经同学介绍一网站办理出国留学中介,其价格比较便宜,后了解到该网站是私人出国留学中介,为岳阳市李×所办。2003年6月11与李×联系,办理2004年2月留学法国所需的文件,并通过传真方式签定了合同(合同原稿由李×提供)。6月15日我爱人将一万多元钱按李×要求汇入他私人帐上(从南京交通银行汇出),汇款有银行凭证。同时按李×提供的地…  相似文献   

2.
师至洁  梁可 《21世纪》2005,(3):6-10
人们办理出国留学不外乎两种途径:委托中介或自己向学校申请。办理出国留学究竟要花多少钱呢?帮你算一下,哪种渠道更合算些。  相似文献   

3.
《21世纪》2006,(1)
我们是外省一家办理留学中介的公司,与北京某中介机构有业务上的关系。2003年,我们与客户孙某签订了为他办理赴加拿大留学的合同,并委托北京的这家中介为其申请加拿大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北京中介要求孙某在两个月期间分数次汇出人民币21592元作为学费预付款、汇费及汇率损失,  相似文献   

4.
在本市留学中介机构首次社会化评估后,上海东方出国留学服务有限公司获得了中介服务能力银奖。公司金宏副总经理说,去年,上海东方出国留学服务有限公司在挥师浦西后,开始大力拓展留学咨询的空间。目前,东方已过初创阶段。不过从一开始,公司徐水林董事长就很明确要求我们留学中介咨询要注重质量。以后一两年的实践证明,这里所说的质量一是  相似文献   

5.
《21世纪》2006,(8)
绍兴市有一家设在政府所属某部门院内的国际交流服务机构,对外声称也做出国留学中介的业务。它的牌子与该政府部门的牌子并排挂在大门外,很多人出于对政府的信任,找到它来办理留学,我就是其中的一位学生家长。我于2003年4月的一天,专程从我的家乡来到绍兴,与这家中介签订了我儿  相似文献   

6.
《21世纪》2005,(12)
我叫叶琼(化名),2004年7月,我到北京一家经常在报纸上做广告的名气较大留学中介公司咨询有关留学新加坡事宜,接待我的是该公司咨询顾问钱先生。我计划在2004年底前赴新加坡攻读硕士学位,在了解了我的教育背景后,得到的咨询结果是我的情况完全符合办理条件。于是很快我与该公司签订相关合同,填写了新加坡一商学院的报名表,同时缴纳前期服务费3000元。9月下旬,根据该公司的要求,我提交了留学所需全部申请材料,我本人也开始着手做出国留学的准备。10月中旬,咨询顾问告诉我不能直接申请硕士,必须要多上半年预科,这不仅与最初的咨询结果不符,同时…  相似文献   

7.
我去一家国内很有名的公司面试,一去就跟另外两个人分到一组被带进面试斤。面试厅里坐着4个面试考官,这气氛让我感觉有点像进了《绝对挑战》节目的演播现场,难道现在公司都改成这样选拔人才了?  相似文献   

8.
《21世纪》2006,(5)
3·15期间,中消协收到一些消费者在办理出国留学过程中财产受损的投诉。这些消费者虽然通过留学中介机构成功地办理了出国留学手续,但他们在庆幸之余,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其投诉情况有以下几种:一、换汇宰你不商量已在国内读完大学,想去国外读研的张小姐投诉说,她与某留学中介签  相似文献   

9.
一、怎样找合法的留学中介机构办理出国留学手续目前我国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行业属于需要资格认定的特许行业。为保护自费出国留学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的管理,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8月24日颁发了教育部第5号令《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10.
粗心的后果     
不要小看粗心,它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它会使人们很轻易的失去获得成功的机会。一次原本胜券在握的面试,就是因为应聘者的粗心大意,而功亏一篑,实在令人可惜。在我们推荐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几个星期前,某汽车公司委托我们为其招聘一名销售工程师,经过初步的筛选,我们为其推荐了3位候选人。无论从自身条件,或是工作经历上来看,A先生都占有绝对的优势。的确,对万公司在看了A先生的材料后对他印象尤佳,于是当即就决定对A先生进行面试。可是没过几天,我们就接到公司的电话,出乎我们的意料,A先生落选  相似文献   

11.
输在情商上     
《可乐》2006,(2)
这天,我来到那家公司的人才招聘大厅。经过几天的初试笔试,现在我只要在最后的面试中脱颖而出,就可以成为这家知名网络公司的正式一员。大厅敞着门,里面却空无一人,不仅面试官,连其他四位该来参加面试的竞争者也没看到,我不禁有些纳闷:怎么回事,莫非是公司故意摆的空城计?现在的公司在招聘上花样翻新,什么让你反复练习敲门啦、出"米的妈妈是谁"这样的怪题啦,总之,如今的招聘市场上,什么都可能发生。我看了下表——8:30,也就是说,面试时间已到。刹那间,我想到:或许一场特殊的面试已经开始了!我赶紧仔细扫视了一圈大厅,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唯见地上散落着零零碎碎的纸片。我马上想到,这些纸片是有人故意抛酒在地上的!识破机关后,我迅速把地上的纸片清理干净,然后自信地拿起电话,拨通了招聘负责人的手机。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 我是一名来自QUT快一年的学生,很感激当初为我办理出国留学的刘老师。如果不是当初由他提供那么多专业的咨询与帮助。我不会那么顺利地踏上这片“阳光之州”,来到我一直期望的学校——QUT。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2003,(9)
近日,记者就近期教育涉外领域发生的一些自费出国留学中介违规和境外机构在华非法招生案件,走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他指出,某些留学中介和境外机构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规定,扰乱了出国留学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此,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中介违规活动以及境外组织在我国非法从事教育涉外活动的查处。有关情况如下:一、2002年底,大连市30多名拟出国留学人员,通过辽宁省人才国际交流服务有限公司办理自费出国留学手续,损失数百万元人民币,造成极大损失。教育部要求辽宁省教育厅对此案进行认真查…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2005,(6)
我们是通过与北京某留学中介签约并安排前往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德学生,因该中介的虚假承诺而面临被当地学校停学、追索欠交的学费以至将被驱逐出境的艰难局面。2003年11月至2004年1月,中介在北京一家大报上刊登广告,称其可办理中专生、职高生等与高中同等学历的学生前往德国,通过一年的语言学习进入预科并进入德国公立大学的中介业务。于是我们几位同学分别与该中介签订了合同,委托其为我们办理赴德国的有关手续。当时,该中介德国部经理孙某某称可保证我们进入德国公立预科后进入公立大学,对另外一名同学则称可进入私立预科后进入公立大学。我…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2005,(4)
2002年4月,我们听了省内一家挂有政府直属牌子的留学中介机构组织的留学说明会,他们说了很多到比利时留学可以免学费、生活费便宜、××大学相当于国内清华、北大等误导性宣传,特别是看到该中介的法人由政府主管部门的处长担任后,纷纷与其签订了协议,结果是遭遇了一场骗局。我们与该中介签订的协议中甲方的责任有“为乙方办理赴比利时国家自费留学事宜;向乙方提供留学相关的信息、法律咨询;协助一方选择并确定国别、学校和专业;代办入学申请、获取学校录取通知书”等责任。实际上,他们为我们确定的学校和办理的录取通知书仅是一所大学办的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是一家企业的部门经理,单位里招募新人的面试工作大多由我负责,几年来我差不多面试了200多所院校的上千名毕业生。我个人认为,面试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好以下两项功课:一是了解公司概况,二是理解所应聘的岗位。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就不要去面试了,去了也白去。 其实,这两项功课是很容易完成的,公司概况可以上网查,利用网络来了解公司的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特色和企业文化等;了解应聘岗位的内容要具体到基本职  相似文献   

17.
面试时,求职者印入主考官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性作用。不少面试主考官在一起交流时,常发出这样的感叹:"有时候我一见到这样的求职者,就不想面试了……"足见,"第一印象"之重要。  相似文献   

18.
1.落聘也写感谢信在澳大利亚,很多求职者即使接到落聘通知书,也要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应聘的公司给他们提供笔试、面试的机会,使他们获得了求职经验。通过感谢信既体现了求职者的礼貌,又给自己的未来创造机会,表明自己仍有到该公司就业的诚意。很多公司都会保留落聘者的简历,一旦当他们需要人才时,就首先会从中挑选。  相似文献   

19.
现在出国留学的人多了,签证成了出国的一道关卡。出国签证就那么难办吗?其实出国签证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难办,合法中介的经验和能力是协助申请人办理出国签证的关键,申请人要避开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同时在办理签证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办理签证时要严肃,要慎重。在了解各国签证的难易程度、申请程序以及被拒签的常见原因之后,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过关了。举个例子,如果你要办理的是赴美留学签证。那么以下就是你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和相关的注意事项。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一直是中国学生留学的首选地。中国留学者中有2/3的人选择…  相似文献   

20.
无可奉告     
求职者在面试时通常要回答用人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这很正常。但有的用人单位提出的问题很奇怪,不仅和应聘面试没有直接关系,而且还让不少求职者深感尴尬,比如要求女性求职者提供三围尺寸、询问她们是否擅长饮酒等。年轻的晓雯就遇到过这么一场面试。应聘时,老板看过她的资料后,并没有过多询问她关于业务方面的问题,而是关心起了晓雯的感情问题来,反复问她有没有男朋友?晓雯心想:公司需要了解员工的婚姻状况,这当然可以理解,也无可厚非,可我有没有男朋友跟工作有什么关系呢?在她表示拒绝回答后,老板立马结束了面试。笔者也遇到过类似的一次面试。当时我到一家公司应聘销售员岗位,公司出的笔试题目很简单,只有这么一道:请详细介绍你以前工作公司的产品情况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