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后期维特根斯坦批判了自己前期的意义图象论,提出了语言的意义在于对其的使用这一观点。将意义与语言使用联系在一起必然牵扯到语境这一要素,而维氏将语言游戏看作是语言与活动的相互交织,以及将一种语言看作是一种生活形式的对语境的哲学思考为后来语言学家从理论建构角度研究动态语境开启了新的视角。通过对维特根斯坦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以及它们之间辩证关系的考察来审视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境观。  相似文献   

2.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是其后期哲学思想的精华,他从日常语言人手对语言意义作出经典阐释,不仅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语言哲学观,而且对修辞学的哲学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维特根斯坦在“语言游戏”中对意义使用的语境、目的与规则以及生活形式概念的阐释无不蕴涵着修辞哲学思想,对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贡献.从分析“语言游戏”三个特征出发,进而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上论述了“语言游戏”所蕴涵的修辞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期的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 ,主要是从语言与逻辑的关系来论述的 ,其中以“语言图像”理论为代表 ,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 ,则转变成从语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来加以论述 ,其中以“语言游戏”理论为代表。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点的这种转变 ,对语言哲学 ,尤其是日常语言哲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语用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是哲学研究语用学转向的先驱,其"语言游戏"观具有丰富的语用蕴涵。主要包括:"语言游戏"即一种生活形式,是由语言和与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行动所组成的整体;词的意义即是词在"语言游戏"中的使用;"语言游戏"具有规则,词的用法即是"语言游戏"的规则,人们在游戏中学会并遵守规则。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观中对词语意义的解说,引入说话人意图、言语行为、语境等概念,客观上推动了语用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维特根斯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研究》是学界解读其后期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其中的"语言游戏""规则""家族相似性"等概念是维特根斯坦哲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通过以往研究者对"规则"概念的不同解读分析相关概念的内涵意义,尝试在理论层面发掘"语言游戏""规则""家族相似性"等概念之间的关联,结合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最新英译本及其中的"语法"概念,对比Kripke、Wright、McDowell等人的观点,可以总结出维特根斯坦有关语言游戏和规则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一生创立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哲学理论——语言图像论和语言游戏说,分别影响了分析哲学中两大流派:逻辑实证主义和日常语言学派。在语言游戏说中,维特根斯坦批判清理了语言图像论的理论缺陷,放弃构造理想语言的主张,转为对日常语言的哲学分析,用语言的正确用法诠释其意义,最终导致其对哲学性质与任务观点的彻底转变,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批判精神和严谨科学的哲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早期维特根斯坦将语言意义约束在世界中,其有无表达为作图式语言(非镜式语言)的能力与无能。思想批判表现为语言批判。由于作图式语言面临的种种困难,后期维特根斯坦将语言意义约束在语言使用的游戏中,其有无表达为对语言的可能使用与不可能使用。维特根斯坦对语言意义看法的演化让他进入并超越了哲学的语言转向。  相似文献   

8.
维特根斯坦把哲学归结为语言分析或语言批判.他先后建立了人工语言哲学和自然语言哲学."意义图式说"和"语言游戏论"就是这两种语言哲学的基本方法.两者各有侧重点前者注重"逻辑分析",致力于用数理逻辑的方法构造理想的人工语言;后者提倡"自然描述",强调从日常生活经验中研究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其结果为西方语言哲学开辟了不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到维特根斯坦这里,哲学的任务已由解释世界的理性努力进展到对于这种理性努力的质疑。维特根斯坦一生致力于通过对语言的探究来澄清形而上学的谬误。哲学/形而上学在他看来是某种病态语言的结构。在他的后期哲学中,维特根斯坦通过对语言游戏论的论述实现了对于哲学病的有效诊治。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口语是近年来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虽备受关注,但教学效果仍不尽人意。"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后期提出的一种重要哲学概念,强调人们在语言中用语词进行游戏,语词的意义在语言游戏中体现出来。本文将基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策略进行思考探索,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建和发展为20世纪的语言哲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和思路。文章以语言哲学和社会哲学的视角,从语言的意义、语言与人和社会的关系两个方面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指出言语行为理论拓展了传统语言意义的概念,为我们全面理解语言的本质,以及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奎因的语言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奎因的语言哲学理论对当代西方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的发展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述评奎因语言哲学思想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基础及其自然主义语言观 ,包括行为主义意义论、翻译的不确定性、指称的不可测知性、本体论的相对性等论题和奎因语言学习理论 ,可以使我们从历史辩证的角度对奎因的语言哲学思想做客观评价 ,肯定他对 2 0世纪西方语言哲学和现代语言学的理论贡献 ,分析其自然主义语言观的理论失误及其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的严重局限。  相似文献   

13.
句法"最简方案"与"最简模式"机器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哲学角度出发,力图借助语言哲学和句法学中关于自然语言的定义,探求对人类语言本质的正确理解,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与生俱来的脱离语言理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句法学中的"最简方案"和"经济原则",试图探索出基于"受限语言"的"最简模式机器翻译理论".寻求适合"最简模式"下的机器翻译应用领域.从而,争取从根本上优化机器翻译,提高机译译文的质量,力争推动机器翻译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汉语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民族气息。在汉译英的实践中,歇后语的翻译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顺应论对汉语歇后语的翻译带来了重要启示: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汉语歇后语的翻译实际上是译者不断进行译语选择的过程,译者应根据歇后语的不同类别灵活选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使其译文顺应源语和目的语语境的各个方面,以保证交际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中西旅游资料的语言差异,阐述了旅游广告的语言特点及其分类,并基于目的论,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广告目的,提出了有选择地翻译公示语、使用目的语的惯用表达方式、采用符合目标语读者思维习惯的语言形式、加注释义法、省译简化法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基础,探讨英文广告汉译时语言结构顺应问题,从顺应理论的角度论述了英文广告独有的特点,并举例论证翻译时应对语言、语码和语体以及语言构建成分的选择进行顺应。认为广告英汉翻译者应培养翻译中的语言顺应意识,并指出用语言的顺应理论来指导英文广告汉译,能够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保留英文广告原有的功能,从而使得广告能够更好地实现其商业效用和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顺应论是一个极富解释力和适应性的理论,它对翻译理论研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顺应论认为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顺应性主要涉及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四个方面.翻译是一个根据语境不断进行顺应性选择的动态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对译语语境以及译文的语言结构的顺应.翻译活动既受到所处的语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又不断改变着其所在环境,因而翻译永远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具有协商性.  相似文献   

18.
达米特与戴维森是当代重要的语言哲学家,在意义理论领域都提出了富有特色的理论,对当代语言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达米特从构造意义理论的彻底性原则、显示性原则和分子论原则出发,批判了戴维森以真之理论表征的意义理论,论证了戴维森的意义理论本身并没有满足他本人所提出的适当的意义理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达米特关于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批判,触及到意义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于当代意义理论的研究具有基础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介绍了巴赫金以“言谈”为核心的语言哲学与以“对话”为核心的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认为巴赫金的文化理论在入手处 ,在核心内容上 ,在方法论上都与他的语言哲学观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文认为巴氏文化理论在语言哲学时期已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真一说”以“真一”的概念为理论基石,“真一”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伊斯兰教进入中国汉语言环境后实现了两次转换。首先是宗教信仰层面的转换,由安拉至于“真主”;其次是理性思辨层面的转换,即由“真主”而“真一”。前者的转换(融合)停留在语言文化层面,后者的融合则已进入哲学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