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伟大祖国的土地上居住着五十几个民族。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光荣的一员,居住在祖国的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对创造祖国的历史都做出过贡献.藏族是我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三百多万人,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五省.在缔造伟大祖国的过程中,藏族人民同样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青海地处祖国边陲,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经济形态的地区。历代王朝,包括中央王朝和在青海或青藏高原建国的地方王国,对这里一直实行着有利于本土的特殊政策,无论  相似文献   

4.
巍巍昆仑,它雄踞在青海省西部,以巍峨的身躯撑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粱,也见证著半个世纪以来党中央对青海的系切关怀。建国以来,朱德、彭德怀、陈毅、邓小平、胡耀邦、江泽民、李鹏、朱熔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视察过青海,对青海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青海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努力开拓,使青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海地大物博,是祖国的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要团结一致……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青海”,光辉的题词、伟大的指示。引导著…  相似文献   

5.
粉碎“四人帮”之后,由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祖国文化战线上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长期以来,青海在许多方面都处于落后地位,现在正奋起直追。文化战线上已出现了喜人的局面。芈一之同志编著的《青海地方史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史略》就是一朵社会科学园地中的新花。这对每一个研究青海地方历史的人来说,是一件很值得关注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活水源源不断,江河滚滚长流,地处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地的青海是久负盛名的“中华水塔”、三江源头。丰富的水资源为青海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高速发展的水电事业又成为青海经济建设的动力之源。点点耕耘中,青海水电事业奏响了一曲昂扬壮歌…… 青海水电资源丰富,众多的水电站如珠玉般镶嵌在黄河上游,承载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厚望,也担负著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的世纪重任 地处祖国西北部的青海,因省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省内资源丰富,湖泊、冰川、尤其是河流,为育海提供了丰足的水资…  相似文献   

7.
青海地区由莽莽古原发展到今天,是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共同积累开发的。历代王朝,包括中央王朝和在青海或青藏高原建国的地方王国,对这里一直实行着有利于本土的特殊政策,无论在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政策以及社会和法制等方面,无不贯串着“从俗从宜”的原则。其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下述三方面条件决定的:(1)这里历来是多民族地区。这里的族系构成及社会特点和历史文化特点,有异于其他地区。(2)这里历来是边陲地区。无论从历代中央王朝的实际管辖情况看,还是从曾经雄据祖国西疆的吐蕃王朝对这里的管辖情况看,都是如此。(3)祖国地域辽阔,情况多样,社  相似文献   

8.
地处祖国西部的青海,在结束马步芳家族四十年统治,迎来新中国诞生之后,即汇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之中。显然,这个经济基础极端薄弱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遇到如此突然的转折,必然会有一系列值得深思的具体问题。而这些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已成为历史。但是为了现在和将来更好地建设青海,颇有必要作一认真地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撒拉族的来源和迁徙探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撒拉族约有五万人,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以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的甘都,是祖国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兄弟民族之一。她的族源问题,至今未见有公开论述,一些内部印行的材料一般都依民间传说认为:撒拉族原是中亚撒马尔罕地方的人,约在明朝初年或元朝迁移到现在的青海循化地区定居下来。而对于他们为什么要迁来,到底何时迁来,迁来时的身份和所走的  相似文献   

10.
青海畜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加快发展畜牧业,是青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经济结构的中心任务。本文在对青海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青海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战略思路与对策,提出了“解决畜草矛盾”和“畜牧业经济中心向第二产业转移”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两个战略重点。围绕生态畜牧业的总体战略和两大战略重点,具体谈了青海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青海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区域自治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地域性,在青海实施这一制度,为青海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创造了充分的制度保障,也对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制度创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青海解放前的蒙藏族教育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蒙、藏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与我国其他各族人民一起,开拓了祖国的领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是,在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剥削、奴役下,生产落后,文化教育被禁锢,他们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一直到近代,统治阶级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才开始兴办蒙、藏学校。但办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翻身,而是为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昨日青海,从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翩然走来。挟青山碧海的豪迈、携远古文明的深邃,它在祖国西部巍然■立。岁月磨砺出它的风骨,渴望已成浓厚的积淀。青海,三江之源,发展之源,文明之源。 今日青海,自历史传统中汲取精华、摒弃糟粕、锐意进取、勇於创新,从传统里破茧而出,涅■更生,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环保……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指数在西部各省中位居前列,国民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 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带著对历…  相似文献   

14.
青海蒙古族盟旗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盟旗制度是明清到民国时期在我国蒙古族地区实行的一种地方政权组织形式,青海蒙古族地区也实行了这一形式。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其内在的原因,但青海蒙古族所处的以牧为主的生态环境与以地域为本的盟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相适应性,最终成为青海蒙古族社会衰退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一、祖国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的伟大国家(一)在人民民主制度下,祖国的自然条件才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我们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多的国家。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我国人民,在这块富饶广大的土地上劳动和繁殖着,坚强地对自然进行着斗争,取得了利用与改造自然条件的不可磨灭功绩,使祖国成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的古老大国。但是,几千年来,在阶级社会里,我国劳动人民因长期受着封建王朝与反动统治者的剥削,还不能充分发挥对自然斗争的力量,从而,失去了合理利用祖国自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虽然仅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六,但居住的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六十。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多居住在祖国的边疆。我国各民族都是勤劳勇敢,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长期的相处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17.
试论汉语中的国内民族语借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古国,各民族都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各民族间政治、经济上互相影响,文化上互相交流,必然产生在语言方面的互相学习、互相吸收。汉语和国内民族语互相借用的情况是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18.
河西荒漠绿洲区的生成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地理概况河西荒漠绿洲区以位居甘肃省境黄河以西、气候属干荒漠、地表以绿洲灌溉农业为社会经济发展中心而得名。全区属内流区,概在省境的冷龙岭乌鞘岭、昌林山、黄草埫山(2057米)等内外流区分水岭一线以北,北、西、南三面分别与内蒙古、新疆、青海三省区为邻,仅西北一隅在马鬃山以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戈壁阿尔泰省接壤。本区是接近祖国几何中心和交通能源中心区,在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新疆汉话的声调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0 引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外与蒙古、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五国接壤,内与甘肃、青海、西藏三省区相连,全区一百六十五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新疆境内多山,占总面积百分之四十九点三;盆地广大,平原占总面积百分之二十八;沙漠约占全区总面积百分之二十二点四。天山山脉横亘中部,习惯上把天山以南地区称为南疆,天山以北地区叫做北疆;东与甘肃相连的哈密地区以及吐鲁番盆地地区一带又叫东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都为创造祖国灿烂的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云南少数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就是祖国科学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悠久的种稻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为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最早种植稻谷的一个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