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经》与阴阳五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经》与阴阳五行观□萧汉明自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阴阳五行观作为一种思维框架,一直在儒墨之外的众多学派中广为流行。战国中期偏后至战国末期,燕齐海上方术之士滥用五行说于鬼怪方术,致使士人对五行说渐生唾弃之情,相当时间内不仅无人问津,而且成为一个被攻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3 0年代以来的现代文学 ,表现出对待死亡的自然主义态度 ,即一种对待个人生命终结不迎不拒、不喜不忧、随其自然的态度。这种生死观的产生有其现实原因和文化传统渊源。文章还在与五四文学的个性主义死亡观的比较中 ,阐释了自然主义死亡观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福建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的现状(一)政治观现状对重大政治和理论是非问题的认识,多数大学生日趋冷静和成熟,少数大学生尚存有困惑和认识上的误区;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认识和态度上,肯定和担忧并存;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看法和态度,多数大学生抱积极、肯定、乐观的态度;在爱国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上,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爱国意识,并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政治观有以下特点: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着显层认同与深层困惑并存的矛盾心态;对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等形…  相似文献   

4.
时间观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透视一个民族的时间观,可以看到该民族文化中隐含的许多东西。本文对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可分为阴阳五行时间观和天人合一时间观。而这种时间观念的形成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观念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观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透视一个民族的时间观 ,可以看到该民族文化中隐含的许多东西。本文对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认为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可分为阴阳五行时间观和天人合一时间观。而这种时间观念的形成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观念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吴中词派兴盛于嘉道年间,与龚自珍活跃在文坛的时间多有重合,且地域相近,自然成为龚自珍创作时重要的词学背景之一,也是其词学观的必要参照系.龚自珍虽与吴中词人有过交往,并有顾广圻、秦敦夫等讲求声律的好友,且与戈载具有相同的音韵学知识背景,但龚自珍的崇畅情、重自然等词学观与吴中词派的声律论实际上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也决定了两者在词学上甚少交集.龚自珍的“尊情”观坚守以词抒写性情,在吴中的声律大潮中,讲究词的独特内质,在当时的影响固然有限,但其导向却堪称词体正大光明之途,其意义值得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角度,对龚自珍诗歌所表现出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对个性解放的执著追求、对“新”的人生理想的热烈歌颂等思想内蕴,作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挖掘与展 示,凸现出了龚自珍诗歌所具有的近代特征及其对中国诗歌近代转型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落花"与"野草"是龚自珍和鲁迅全力打造的两个生命意象.龚自珍的"落花"体现出明艳、精美、华贵的生命底色,表现出生命的充盈、生动、崇高;鲁迅的"野草"则示现出阴森晦暗的格调,表现出生命的边缘、卑微、粗糙、野性.这种对生命密码的不同解读,固然有生平经历、个性气质诸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却是源于深层次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对待“古”的问题上,钱钟书表现出两种态度;一是为复古辩护,认为源于进化史观的“后来居上”理念在价值论上行不通,“复古”并非“逆流”,而且复古之“古”本质上具超时空性,一定意义上复古与革新对立统一;二是反对仿古、袭古,认为文学创作应注重生活,致力创新.前者强调的是延续,后者重视的是创造,从正反两个不同方面凸显钱钟书关于文学继承与发展问题的辩证认识和冷静态度.  相似文献   

10.
论史学观     
史学观区别于历史观的最根本点是:史学观不象历史观那样有唯物唯心之分,而只有理性非理性之别。理性史学观就是非历史观决定论的史学观,非理性史学观就是历史观决定论的史学观。非理性史学观对历史观持一种等级的、依附的、盲从的态度。理性史学观不仅对历史观的功能持谨慎的批判态度,而且对历史学的性质同样持严格批判的立场。故而,史学观对历史观就有选择的自主权,这就意味着史学观客观上构成了历史学家的第一观众,并本真地成为历史学家的现实观、生活观和存在观  相似文献   

11.
国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把对方母亲作为咒骂对象,认为母亲应对子女的不当行为负终极责任;语言上对女性施加性暴力,反映出国人对待性的态度;深受家族观、血统观、贞洁观影响的使用者对咒骂效果充满自信.在特定的语境下,国骂表现出不同的功能,成为“另类国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冥婚习俗流行根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宇宙哲学观念下,冥婚在中国能够持续几千年,有其传统文化根源。冥婚习俗流行的根源第一是一种由阴阳五行观、土地情结和风水观结合的,广泛被中国人认同的和谐均衡宇宙观下的生命体认;第二是人类学视角下"过渡礼仪"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周振国康振海邓小平理论能够科学地回答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同他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抵制用僵化的态度或自由化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分不开的。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宗教观先后经历了三次演变,表现为三种形式,即异化观、意识形态观和文化观.异化观体现了马克思的现实性思考,意识形态观体现了马克思的结构性思考,而文化观则体现了马克思的历史性思考.三个维度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彰显出马克思在宗教观上的思维逻辑进程.从异化观到意识形态观,再到文化观的演变,不仅反映了马克思对宗教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而且也在不断趋于理性.把握马克思宗教观的演变过程和逻辑轨迹,有助于我们以更加积极理性的态度来审视和推动当代中国宗教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奇志 《江汉论坛》2004,4(5):87-90
龚自珍和鲁迅一生都与"梦"结下不解之缘.龚自珍的"梦"是忧患的宣泄,理想的升腾,往事的感怀,做的大凡是美梦、好梦、奇梦,体现出绚丽浪漫的色彩;鲁迅的"梦"则远远溢出"梦"之常态,成为内心黑暗影子的暗示和强化,做的大凡是苦梦、噩梦、毒梦,播撒出阴森愁惨的"鬼气".这种明显的差异,表现出两位先觉者各自不同的心理个性和时代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逆变说”到进化论——中国传统文学史观的蜕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进 《江淮论坛》2001,(3):78-85
中国传统的文学史观到近代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 ,本文即想梳理这一变化 ,总结出中国文学史观从传统到接受西方影响所发生的蜕变。从龚自珍的“逆变说”到周氏兄弟的“进化论” ,本文概括了晚清各家各派的文学史观 ,并指出他们是如何踩在前人的肩膀上 ,作出自己的因革 ,达到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作为清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龚自珍在金石碑帖鉴藏上亦着力较多,是为嘉道年间重要的金石鉴藏家之一。在古物鉴藏方面,通观其羽琌山馆藏物,以三秘、十华和九十供奉为核心,不仅包含传统的碑帖拓本,还有古镜、古印、古泉、古砚、奇花等古物,形成了一套推崇古物且极具个体情感色彩的鉴藏体系。此种以古物伴忧患而消万古魂的古物收藏,正是其瑰丽悱郁的才思与情感世界的物质表征。在金石碑刻鉴藏方面,与当时推崇汉碑的主流鉴藏风尚不同,龚自珍更为重视汉至隋唐的碑拓收藏,他强调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南北书风之融合,并对北碑南帖之分持通融观念。在刻帖鉴藏方面,龚自珍对宋拓《洛神赋九行》、玄晏斋本《洛神赋十三行》、《唐人临晋本黄庭经》等刻帖的鉴藏,既显示了他对江南刻帖传统的承继,也表现出科举背景下书学教育以楷体为重心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哲学是秦汉之际时代精神演变的必然产物。而其思想理论来源,则在于先桊的原始儒学。董仲舒是改造原始儒学并获得成功的第一人。他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是多方面的。一、天人观:董仲舒继承、改造原始儒学的起点董仲舒的天人观与原始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的天命观有着直接的理论渊源关系。孔子重人事疑鬼神,在天命观上表现出一种首尾两端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孔子赞成天命,坚持对天命的信仰。这在《论语》里可以说俯拾皆是。另一方面,孔子因对天道鬼神产生的一定怀疑而主张敬而远之,在门徒面前总是力免谈论天道性命。孔子这种矛盾态度,使董仲舒在碰到理论困难的同时也得到了充分的想象、改造的余地。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诗歌中的叙事转向是与新的时代文化背景相适应的诗歌话语策略,主张对现实生存采取冷静、理性、客观的观察态度,反对将外部世界情感化、虚幻化。但是诗界对叙事的限度认知相当不足,诗歌叙事的品质参差不齐,这一策略表现出被滥用的倾向,相同手法的诗作批量生产,泛泛叙事,不加节制,表现为低俗叙事与叙事的低俗、媚俗写作与类型化写作。取消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之间的对抗性策略,走向"深度叙事"或许是诗歌叙事的最佳出路。  相似文献   

20.
《管子》在自然观上提出精气说 ,并较多地从人的生命构成上论述精气 ,从而把精气看作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形成了精气生命观 ;《管子》提出的阴阳五行说 ,也较多地与人体的脏器组织联系在一起 ,形成了初步的五行脏腑观 ;《管子》还在精气论和阴阳五行说的框架之下 ,在养生方面提出了不少合理的观点 ,在古代气功学方面提出了许多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