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炎秋 《云梦学刊》2011,32(4):159-160
《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研究》(赵炎秋主编,三卷本,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的目的,是挖掘、整理中国古代叙事资源,以在中国叙事理论与叙事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中国本土叙事理论。从世界范围看,进入20世纪以后,抒情文学与戏剧文学逐渐衰落,叙事文学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51-255
龙迪勇的《空间叙事研究》以广阔的学术视野深入开掘了空间叙事这个研究领域,以小说这种时间性媒介文本为基础讨论了叙事文本的空间类型和特点,追溯了叙事空间研究的心理学、哲学和美学渊源,也研究了跨学科的历史叙事的空间基础和空间性媒介的图像文本如何叙事,是叙事学领域中一本开疆扩土并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3.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统治思想最精彩的命题之一,这个命题的本质属性是判定中国古代有没有民主思想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基本特征的把握.因此,民本思想与统治思想的关系势必成为争论的焦点.张分田教授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上下卷,73万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是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一部力作.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关系研究"的最终成果,国内专家学者认为,"该课题是迄今在民本思想研究方面最完整和系统的重要成果,有助于更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及相关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4.
王委艳 《兰州学刊》2011,(9):142-147,193
后经典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对作者的重新发现。从后经典叙事学各种理论对作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打破结构主义叙事学文本框范的努力。而这种对于作者的关注必然引起对作者行为与写作目的及效果的研究,把言语行为理论引入叙事学研究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直接引起对于语境、规约的研究,这就为叙事理论研究的文化视野打开了大门,这使在文化研究的背景下建构交流叙事理论成为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学叙事传统,并且很早就形成了空间意识.叙事的空间性在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尤其是古代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文章分析了我国古代空间意识的哲学渊源,概括了我国古代空间意识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古代小说各个主要发展阶段的空间叙事技巧进行总结.最后简要地评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空间叙事研究的现状,提出了空间叙事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冯剑 《学术界》2023,(10):193-200
20世纪初,马寅初留学回国后,开始利用其所学的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希望构建起与中国本土相适应的货币理论以解决中国货币问题。为此他先后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大量吸收并系统介绍西方的金融货币理论和经验,尤其是当时较为流行的西方货币理论,并对西方货币理论和经验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二是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国货币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当时紧迫的中国货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三是构建起了他认为适合中国实际的货币理论学说。《通货新论》的写作是马寅初对自己本土货币思想理论的总结,并力图为解决抗战后的货币问题勾画蓝图。马寅初构建本土货币理论的实践,对当今中国建构本土理论话语体系的时代要求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贺竞择 《理论界》2009,(5):178-179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其中的有关理念为后人学习、研究管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理论源泉.本文浅析了儒家、道家和兵家三种管理思想,并从古为今用的角度评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方谬误研究至今没有中断的历史对谬误研究合理性进行了有效的辩护,从而间接论证了中国古代谬误思想研究的合理性。但中国古代谬误思想研究的合理性问题预设了其研究的合法性,即中国古代有谬误思想。为此,需要首先解决合法性问题。而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中对其合法性争议的解决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古代谬误思想研究的合法性。可见,中国古代有谬误思想,不仅能够对其进行研究,而且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的意义上,都应该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经济的时代,这是一个科技的时代,这是一个“资本”的时代,这是一个西方强势文化的时代。经济利益正在成为整个社会成员追求的目标,科技制作正在成为一个时代的时尚,“资本”像酒精一样刺激着公众的神经,西方强势文化漂浮在时装店、快餐厅、屏幕上、言词间……微笑与眼泪可以批量制作,乳房与硅胶莫辨真假,对心灵的探寻被冠以“×××工程”的字样,汉字组装的洋文谱写着“错把杭州作汴州”的乐章……一句话,“人”在被政治革命扭曲后,又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退场”。在这样的一个时代,80年代中期蜂拥而入的西方文学批评新方法,被制作…  相似文献   

10.
申丹、韩加明、王丽亚等人所著的《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是小说叙事理论研究领域的一部创新之作,它借分析、解剖英美重要小说理论家有关叙事艺术的理论观点,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小说叙事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该书既兼收并蓄又推陈出新,在世界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史上迈出了坚实而强劲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当下不断涌现的"红学"佳作,很多是借助西方各类文化样式和理论方法来阐释《红楼梦》,呈现出与传统"红学"迥异的风格和景象。李庆信《红楼梦叙事论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2月。以下简称"李著")就是这些佳作中的重要代表。李著以《红楼梦》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的环境伦理思想极为丰富。这一思想主张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但并不主张向动物那样消极地适应自然 ;主张保障万物平等的生存权利 ,但并不反对对万物的合理利用。她没有人类中心主义的任何烙印 ,也不是当今所谓的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动物解放 /权利论 ,生物平等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等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申丹、韩加明、王丽亚等人所著的<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是小说叙事理论研究领域的一部创新之作,它借分析、解剖英美重要小说理论家有关叙事艺术的理论观点,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小说叙事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该书既兼收并蓄又推陈出新,在世界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史上迈出了坚实而强劲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是教育研究中一直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寻求两者之间沟通与融合的路径是多维的,其中,叙事研究可以作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中介。这主要缘于叙事研究具有把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功能,叙事研究也是中小学教师把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适切研究方法。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叙事研究时,应注意从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关注真实的生活体验,强化反思性,重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与循环等方面努力,以达成构建起教育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管理思想是我国劳动人民五千年的实践经验形成的,它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内涵.探索中国古代管理的思想流派和理论体系,古为今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管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不仅如此,这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鉴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体系更多的是借鉴于现代西方管理理论,本文尝试从这一角度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概略性阐述,试图得到一些对今天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史研究一直要面对和处理两对关系:一是其与传统政治史的关系。完整的社会史应当整合政治史,而非排除政治史;二是其与各种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史研究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应用可能会使历史学沦为社会科学的附庸。《宋代乡村组织研究》一书妥当调处了以上两对关系。它以宋代乡村组织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官方与民间的互动,体现了社会史与政治史的融合。作者有选择、有尺度地运用西方理论,对处理历史研究与社会科学理论的关系保持了可贵的清醒姿态。  相似文献   

18.
瞿林东 《中州学刊》2007,4(1):196-203
中国古代史学家的思想空间非常宏阔,这不仅见于纪、传,也见于表、志;不仅见于纪传体史书,也见于编年体、典制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不仅见于官史,也见于私史、野史、笔记。因此,中国古代史学家同中国思想史的关系至为密切。总结中国古代史学家的思想特点,从古代史学家所描绘的历史画卷的背后,不难发现古代史学家思想发展之波澜的事实,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史学家的丰富思想。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中国本土医务社会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转型和医疗体制改革,我国医院模式出现了从生物模式向全人照顾模式发展的新要求,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也崭露头角。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存在着医务科、工会、宣传科等部门和医生等都有承担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职能,但并没有满足病患的需求。所以,应在医院中发展专业医务社会工作,以提高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与百年来中国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剧烈动荡和频繁变革联系密切,其发展受到各种观念意识、社会思潮,甚至政治运动的影响,并在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和学术思想的背景下,形成了各种研究范式、研究方法.这些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作为"传统和惯性",至今仍然从各方面影响着古代小说研究.只有对这些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从理论上进行认识和总结,并在研究实践中既有所继承,有所建树,亦有所批判和扬弃,才能更好地推动古代小说研究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