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几个影响留学人才回归的主要因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认为,研究生毕业人数、GDP、R&D投入、留学人才回归规模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有的因素甚至对留学人才回归规模的影响非常直接、非常敏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教育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政策性影响作用将逐步弱化;相反,社会发展的规范化要求却需要不断提高.最后文章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造就新形势下的湖湘人才群体",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性命题。人才强则湖南强,人才盛则湖南盛。新的湖湘人才群体,既包括不同层次的人才,也包括不同类别的人才;既包括湖南籍人才,也包括海内外为湖南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而且是一个数量大、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新的人才群体。造就新形势下的湖湘人才群体,就要努力营造人成其才、人尽其才和人才辈出的体制环境。一要重视抓好人才"第一资源",二要建立符合社会需要和各类人才特点的培养机制,三要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四要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五要建立有利于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六要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七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用人观念、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现实人才成长环境的弊端;提出要树立"人才本位"的人才环境理念,注重优化人才的社会环境与用人单位的内部环境,加快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并改革人才管理模式,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原始创新人才对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供有利于原始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支持,构建包含人才创新生态、人才服务生态和人才文化生态三个维度的原始创新人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测算中国原始创新人才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原始创新人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但存在区域发展失衡的现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及基础研究人才的存量是影响我国原始创新人才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构建充满活力的地方创新环境、创建稳定而富有吸引力的原始创新人才服务环境以及营造鼓励原始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中的广西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大开发,人才是关键.广西当前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开发速度慢等危机.广西当前急需市场营销、企业策划等专业人才.广西有必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更新人才观念、强化人才意识;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确保一方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实践中,大庆市从根本上抓实人才工作,采取"打捆引才"等创新招法,取得实实在在效果,但同样存在不容忽视的瓶颈制约.为此,处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油城大庆,要紧紧抓住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机遇,紧密结合大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规模壮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切实以人才创新驱动支撑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从一个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只有靠改革红利带来的体制和制度变革,才能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保驾护航.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深层次原因在于高等学校体制和制度的不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应进一步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教学制度等,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协同创新,突破现有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董平  徐欣 《东岳论丛》2012,(3):159-163
R&D是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概念以来,伴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对R&D的研究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影响R&D的因素、R&D对绩效的影响及R&D研究新进展等三个方面入手,按照企业R&D的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对企业R&D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探索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借鉴杨州、无锡两市通过抓好基础设施、人才政策体系、人才载体、人才培养体系、人才管理创新等方面建设,有力推动人才工作开展的经验,茂名应在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强化人才工作职能、优化人才政策环境,深挖人才潜能上下功夫,努力推动茂名人才工作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对以毛泽东、刘少奇等为核心的湖南无产阶级人才群体的形成影响深远。湖南无产阶级人才群体的爱国主义思想、实事求是作风、反帝反封的革命精神、“霸得蛮”的顽强斗志以及灵活实用的军事思想等,无不秉承着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1.
强化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高素质人才,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的崛起,使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人才对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比资本更为重要.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略论高校党管人才的实现途径及工作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管人才原则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和人才工作的基本准则,要有效贯彻和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就必须把握好党管人才的科学内涵,认清党管人才的现状,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机制,实现人才工作的观念、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成长环境的优化,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理工院校培养创新人才应做到“五个坚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理工院校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必须从坚持知识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坚持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五个方面着手,大力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5.
吴纪宁 《云梦学刊》2012,33(3):85-87
当今世界的竞争。已经从资源竞争转向人才竞争,谁掌握了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谁就把握了竞争的主动权。我们要落实好《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切实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各项工作。为湖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张亚冰 《理论界》2005,(2):134-135
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而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肢点都是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人才聚集下的创新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流动中往往形成部分区域人才聚集密度高于其他区域的聚集现象,使得该区域创新优势凸显。在论述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区域人才聚集下的资源互补、知识外溢、规模效应、信息共享、相仿效应等创新优势的内涵及其产生机理,认为,加强和优化人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推动地方性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设等,可以增强区域创新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科技的创新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用人观念、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现实人才成长环境的弊端;提出要树立“人才本位”的人才环境理念,注重优化人才的社会环境与用人单位的内部环境,加快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并改革人才管理模式,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人才环境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成为这个世纪各国用以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人才环境建设问题日益受到当代专家、学者的关注,并成为解决和实现对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核心环节。当前,湖南人才环境建设刚刚起步,面对国内外激烈的人才争夺大战,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更多,其"短板"突出表现在:经济环境不够,事业平台不足,人文环境不优,人才机制不灵活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本文从人才的培养环境、使用环境、评价环境、引进环境四个方面,总结了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已有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得出了相关的启示,希望对湖南的人才工作和富民强省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高层次创新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概念的界定是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前提基础。国内高层次创新人才包含国家级高层次创新人才、省部级高层次创新人才;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包含海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国际知名企业高层次创新人才两大类。通过聚类分析将高层次创新人才与高层次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外延边界清晰地界定开来,高层次创新人才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