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陆学界对于处在台湾当代文学发生期的女性散文缺乏整体的独立研究。而1950年代是台湾女性散文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分水岭。迁台女作家们以学者散文、诗化散文、主妇散文等多元范式及广泛的取材意向、独特的女性意识、颇具建设性的写作理念等为台湾文坛的后来者提供了有力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钟怡雯在台湾散文界具有突出的地位,是新世代散文作家中最耀眼的代表。她以独树一帜的散文风格,几乎囊括了台湾重要文学奖散文组的第一名。她是马华文学谱系中极具实力的承先启后者,是承简媜而下技艺超群的女性散文第六代。本文以钟怡雯散文集为研究对象,从散文的内容和创作技巧角度,探讨其散文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简媜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其"计划性写作"主要分为三个主题:个人断代史、女性命运、家族赴台数百年垦拓史。简媜散文带有某种悲观色彩,但作者顽强的抗争精神、鲜明的文体探索意识和典雅华丽的语言风格,使其作品成为台湾女性散文和整个女性汉语散文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4.
在赴台的五四一代作家中,台静农和苏雪林有着许多共性的方面。他们都是"五四的产儿",也走过了大体相同的人生道路,集作家、教授、学者于一身。他们的散文创作都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而在具体的创作路径、创作领域和创作方法上,二者散文又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在台湾当代文坛上,台静农和苏雪林成为五四文学薪火的传播者。在他们的影响和启示下,台湾散文界形成了学者散文和"闺秀派"散文两个创作群体。  相似文献   

5.
散文研究严重滞后于散文写作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时至今日,这个问题愈演愈烈。对此,作为长期从事散文写作和研究的梁向阳先生自然也是清楚的,但他还是勇于挑战并尝试攻克这一来自上个世纪的学术难题。他近期出版的学术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是积多年散文写作经验和研究心得的厚积薄发之作,  相似文献   

6.
余光中散文创作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人余光中早已名闻通过,而作为散文家,余光中的成就和影响同样不同寻常。在台湾散文界,他是为数较少的理论创作兼行并举的作家之一,他在六十年代初最先倡导“散文革命”,以过人的胆识和才情针砭了五四以来散文界的种种恶风俗弊,认为应“剪掉散文的辫子”,提出了现代散文的三要素,即弹性、密度和质料,推崇“新感性”。同时,他在“右手写诗”之余,左手写起了散文,其散文带着诗人特有的激情、敏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体现了作者驾驭汉语言文字的卓越才能,融汇了作者学贯古今兼通中西的广博学识。余光中在散文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两…  相似文献   

7.
写真记实,抒发真情实感是散文的本质特征和要求.一方面散文写作反对虚情假意,力排虚构性;另一方面在散文写作中存在着某种"虚构性".事实表明,散文写作的真实性和虚构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幽默性散文,是二十世纪台湾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散文处处可见林语堂幽默大师的影子。他从提倡幽默,到台湾散文的幽默,之间有着牵连不断地关系。林语堂的软幽默、硬幽默和智性幽默在台湾众多散文家中得到承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在高校散文写作教学中,散文写作主题设立仍不乏“这是一个粉笔点”的思维定势。为散文创作发现审美的路标,在散文写作训练里,更应该从散文自身的角度,突出主题的多样性和哲思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0.
张秀亚是台湾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将基督教文化融入散文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深远。她的作品时常流露出博爱、关怀的人道主义精神,感人至深。此外,无论是文学语言还是写作手法都受到基督教文化全面的渗透和影响,保留有鲜明的基督教和《圣经》印记,可以说其散文创作已与基督教文化完美地结合。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是中国散文界当红的散文品种,其代表人物是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河>,是一个逐渐遗落"散文"和"文化"的过程,也是他的散文观从高谈阔论"人类整体感觉"下降为强调"困惑"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到最终声言自己"谈不上什么困惑"的破产过程.从大散文现象的兴起至败落这一过程审视余秋雨文化散文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市场化环境中,俗之妆扮为雅,雅对于俗的包装,以及俗对于雅的败坏这一文学史中常见的雅俗关系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12.
诗歌与散文的文体之争,是我们这个时代写作中一个最具戏谑色彩的隐喻之一.当一位诗人转向(也许只是间或)散文写作,其不仅是在探索着散文的文体可能性,而且力图保持其作为诗人的身份;也就是,在写作中他既维护诗歌与散文的界限,又试图将诗歌的结构方式(而不仅仅是气息)渗进散文或转化成散文的要素.在一定意义上,其散文和诗歌构成了一种"对位"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想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散文写作的嬗变情况及其规律,或许对于我们今天的散文写作和散文教学有某些借鉴作用。当然这里所说的散文是广义的散文,包含着韵文之外的一切散行单句的文章在内。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散文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想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散文写作的嬗变情况及其规律,或许对于我们今天的散文写作和散文教学有某些借鉴作用。当然这里所说的散文是广义的散文,包含着韵文之外的一切散行单句的文章在内。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散文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5.
朱秀娟,1939年生,原籍江苏盐城。在阵容壮观的台湾女作家群中,朱秀娟是引人注目者之一。与一般女作家不同的是:她并不专事于写作;在勤勉创作的同时,她在商界、特别在外贸界也取得事业的成功。她的创作颇丰,已发表的有《雨荷》、《破落户的春天》、《万里心航》、《晚霜》、《女强人》、《木麻黄的眩惑》、《纽约见闻》、《那串响亮的日子》等二十余部小说和散文作品,其中长篇小说《女强人》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曾获台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段建军、李伟的《写作思维学导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开创了写作理论的-个新体系,已被教育部指定为"十一五"规划教材.最近,作者同系列著述的第二部《新散文思维》又由商务印书馆推出.本书以新时期特别是三中全会至20世纪末的散文即新散文为研究对象,描述了新散文发展演变过程及内在思维规律和属性,详细展开新散文创作思维过程,以期揭示出散文创作的-些内在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17.
台静农写作散文从1925年开始,以1946年为界,具有一贯的文心气格,即以深厚广博的学识为根底,在探求其特定人文精神的过程中融入了他悲悯的情感,是作家学、理、情的有机融合。但台静农的散文在前后期也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前期情采飞动,多有丽辞佳句;后期笔法归于平淡,境界已臻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18.
散文是以记叙抒情为主、形式灵活而又篇幅短小的文学体裁。在我国古代,凡不押韵不重骈偶的文章统称为散文,包括象论说文这样的非文学作品。我们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散文,即指同诗歌、小说、剧本并列的既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又不是专门发议论讲道理,不枯燥而充满感情的独立的文学体裁。在写作课上,研究一下散文特点及其写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 散文有哪些主要特点呢?  相似文献   

19.
一杂文,到今天可以说已正式登上了文学的大雅之堂。其标志,不仪在各种报刊上正式辟有杂文栏目,同时有了专门刊登杂文、研究杂文的“杂文报”和“杂文界”杂志。而且一些大学的写作教材和写作理论书籍中已将过去文学分类的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改为现在的“五分法”,即在四体之外,又加了“杂文”一体。这是现代社会生活给文学注入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和散文家本身对于散文观念定义与认知的困惑,使散文现象历来显得比较复杂。叙述观念与叙述方式是散文创作和变革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叙述观点的选择,不仅是技巧层面的问题,它也是作家创作观念、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风格的外化体现。诉说———独白———叙述视角转换是台湾当代散文叙述方式演变的三个历程,它显示了台湾散文家对新的散文观念和新的书写模式的不断追求。然而,散文真正面临的危机仍然是来自文类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