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肆虐,反共气氛笼罩美国,包括华人左翼青年团体在内的美国进步势力在受到打击和迫害之下逐渐沉寂。60年代,民权运动催生了亚裔美国人运动,新一代的华人左翼青年组织也应运而生,他们虽然有点偏激,但在服务华人下层、反对越南战争、呼吁改善中美关系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冷战期间美国华人左翼群体的变化折射出冷战时期美国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2.
不少学者认为左翼文学曾经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其实,当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时,它早就已经被解构了,而这种解构正是从延安文艺时代就开始了的。由于革命的需要,许多左翼知识分子来到延安,为延安左翼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左翼文学与延安的主流是冲突的。在延安,文学作品的批判性遭到削弱,歌颂工农兵成为主流,左翼文学的精神遭到改写。同时,作家的主体意识也经历了从有到无的变化。而且,左翼文学的主题及人物形象也被解构。正是左翼文学与延安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终,左翼文学融于工农兵文艺的大潮,失去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域外文学对于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家而言并非单纯的阅读经历,而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透过日积月累的域外文学“体验”,逐渐形成“俄苏体验”“美国体验”和“日本体验”三大谱系,其中又以“俄苏体验”最为显著。俄苏文学激活了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家的革命想象,不仅茅盾、蒋光慈、王统照、丁玲等既成作家深受俄苏文学的影响,而且萧红、萧军、端木蕻良、叶紫、艾芜等新进作家也明显受到俄苏文学的熏染,从而充分显露出“俄苏体验”所引发的创作效应。在为数众多的美国左翼文学家中,单纯从对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创作所形成的影响力而言,无人能出辛克莱之右,茅盾、萧红等左翼作家都受到辛克莱的影响,在他们创作的左翼乡土小说中留下了印迹。在中国左翼乡土小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留日学生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相较于留学其他国家者而言成为左翼作家的数量最多,由此也使得“日本体验”成为不可小觑的影响因素。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家在域外文学“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启示以完成中国左翼乡土小说的创建,由此也使得中国左翼乡土小说与世界文学尤其是左翼文学之间形成紧密联系,从而成为国际左翼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1931年,丁玲在开始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前夕完成短篇小说《水》的创作。《水》在发表后引起了冯雪峰、钱杏邨、茅盾等左翼文学批评家的关注,并在1933年丁玲失踪事件后演变为左翼文学评论的一个小高潮。对丁玲及《水》的评论为左翼作家主体与文学文本的阐释打开了空间,成为早期左翼文学文本经典化的一次有效尝试。这一时期左翼文学批评强调对苏俄理论资源的“挪用”,进而确立起左翼文学的经典性与权威性,“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在《水》的文本批评实践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这一创作方法存在的问题也为中国左翼文学自身独特性反思提供了可能性。重新梳理这一时期关于《水》评论的发生与影响,既是对早期左翼文学批评实践的考察,也是审视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独立性价值的有效视角。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全国的文化出版中心,是党派文艺建设的中心,同时也是国民党消极查禁与制裁左翼文艺的中心。国民党在印刷、流通与销售等方面,对左翼文艺进行审查,从而影响了当时左翼文艺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组织犯罪与恐怖组织犯罪、毒品犯罪一样 ,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中国大陆的滋生和蔓延 ,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 ,是我国目前必须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 ,必须正确理解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正确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普通的刑事犯罪集团、犯罪团伙的界限。只有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 ,才能有效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维护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难民问题成为德国政治的焦点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德国2017年大选和组阁谈判之路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对德国的政党政治和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德国左翼党高度关注难民问题,提出难民问题的10条主张.但经考查发现,该党自成立以来,在难民问题上所持立场也是几经变化,甚至相当长时间里不符合常理对左翼政党的预期.本文拟对德国左翼党难民立场的发展阶段进行梳理总结,从政党政治、德国左翼党纲领和德国难民问题复杂性的视角进行探讨分析,兼评德国左翼党难民立场回归左翼的局限和意义.随着德国右翼激进的民粹主义再度兴起和壮大,左翼政党对平衡德国政党政治生态的作用有待审视.  相似文献   

8.
【摘要】 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左翼政党作为一支生长在资本主义内部的反对力量,其自身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状况并形成了温和左翼、激进左翼和极端左翼三种具有典型性的理论流派。而指导思想主张多元化、政治目标主张超越化、价值取向主张普世化以及斗争方式主张和平化已成为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左翼政党发展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世界左翼政党的发展不仅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发展,而且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左翼文学是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现象。它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并一度占据主潮的位置。并且,它上承五四,下启延安工农兵文学潮和十七年文学潮,建立了中国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提倡文艺的大众化,产生过很多有影响的作家、作品,.但是左翼文学也存在很多显而易见的不足之处,这也是左翼文学在新时期备受指责的所在。因此给左翼文学公正与客观的评价就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世纪30年代曾形成的左翼文学思潮,日本是重要的传播源,中国左翼思潮中的"日本元素"就非常突出。此种"日本元素"对于我国左翼文学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但由于日本的左翼文学自身的不完善性,对其盲目接受,也会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革命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合法的红色政权延安边区政府的出现,为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新的本质。对于自由的个性化的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来说,延安时期是一个左翼知识分子与政党国家之间的碰撞时期,当然也是一个相互磨合,并最终以左翼知识分子调整自我以适应环境的时期。这一时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当代化至关重要,它奠定了当代左翼知识分子与政党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格局,也形成了当代文学的基本的制度,更为当代文学的创作倾向确立了总体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日俄左翼文艺观在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理论中各具特色。从同源性的左翼文艺观、异质性的左翼文艺观以及交互性的左翼文艺观三个方面阐述三者的渊源、变异与交流,在彰显出各自文艺理论的特征的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左翼电影出现于1932年,到1935年,其最高代表作品《风云儿女》表明,中国左翼电影已经从整体上融宣传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并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影片在都市意识和电影市场意识规范下的叙事策略,既是出品方电通影片公司的制片路线从左翼电影向新市民电影转化的基础,也是一年之后新市民电影全面取代左翼电影成为唯一的中国主流电影的开始,而二者间内在的文化逻辑关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4.
当今人类社会的最大公害--恐怖主义.近年来,恐怖主义越来越趋猖獗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现有各种恐怖组织1400多个,他们在世界各地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事件.特别是"9.11"恐怖事件更给世人以极大的震惊.恐怖主义发展到今天,呈现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主要是实施恐怖活动具有很强的突然性、随意性、目的性、隐蔽性、残忍性.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恐怖主义对科技手段的应用也在不断的加强,其科技含量的增加也给我们在打击恐怖活动中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使反恐怖的难度越来越大.特种警察如何做好反恐怖斗争准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军队在美国南方政治重建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一 ,军队打击了各种恐怖组织的残暴活动 ,维护了联邦统一 ,为国会民主重建南方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二 ,军队干预南方的行政与立法 ,改造了南方的政治。第三 ,在军队的保护下 ,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行使选举权并步入政坛 ;各州通过了民主的州宪法 ,建立了黑白混合的州政权 ,南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向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6.
左翼作家郑伯奇主编《新小说》这一反映左翼刊物在非商业性出版运作中失利的具体事例与其同事赵家璧成熟的商业出版理念与方式呈现了鲜明的差异,同时也为左翼文学潮流与市场经济的出版运营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份反向的佐证。左翼刊物在文化市场上的生存传播并非纯粹依靠其政治标签,真正不可或缺的是其在商业出版领域的成功运作。只有从非商业性运作的困境中突围,实现左翼文化产品与出版市场在“生产—流通—消费—再生产”环节上的畅通,才能根本从物质层面保证左翼作品成为1930年代文艺的“主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寻了1930年代发生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主客观因素,认为“左翼电影文化运动”首先是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当头的必然事件;其次是中国共产党谋求文化领导权的政治需要;再次是左翼知识分子实现社会革命理想的艺术实践.因此,本文认为尽管“左翼电影文化运动”有一些过激偏向,但即使是“去意识形态化”批评也无法否认“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历史合理性.这对于政治与艺术关系的认识,对中国电影文化现状的思考都是有重要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一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对中国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鲁迅定居上海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电影小组,在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的领导下,曾在上海开展了颇有成就的左翼电影运动。当时,由创造社和太阳社联合成立的“艺术剧社”,第一次喊出了建立中国的“普罗电影”的口号。在艺术剧社左翼文艺工作者涉足电影文化领域的同时,鲁迅也开始了对中国电影现状的关注。一九二七年下半年,鲁迅从广州  相似文献   

19.
在视觉文化语境中,昆仑影业公司的三位女明星白杨、黄宗英和上官云珠在银幕上的身体呈现体现了20世纪40代左翼文化与女性明星之间的辩证关系:左翼文化对女性明星进行意识形态化的改写,使其符合政治表达的需要,在延续30年代左翼文化对女性进行塑造的基础上,具有了40年代的时代特色和历史承接感;女性明星的时代特征也影响着左翼文化的编码策略的调整和改变,这一反作用也成为身处复杂政治格局中的女明星自主选择演艺道路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左翼文学的发难:贫弱的实绩与历史的光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初,刚刚发难不久的左翼文学不但遭到了国民党御用文人充满敌意的贬斥、攻击和诬蔑,还受到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要求"看货色"的强烈质疑.发难期的左翼文学之所以备受质疑是因为其创作实绩比较贫弱,而造成这种贫弱的原因在于:文学对政治的依附和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的侵蚀,国内外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偏颇的影响,尤其是左翼作家自身薄弱的才艺的限制.发难期的中国左翼文学是世界左翼文艺思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它还不成熟,但它具有鲜明的介入社会、政治、人生的意识形态性质,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其自身的文学价值,也使它获得了与其艺术成就并不相匹配的历史光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