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弼时与人谈话时,总是凝神聚目静听人叙说,从不打断对方的发言,同时边听边沉思,中间绝无漫不经心。听人言毕,他才说出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回答最需要回答的问题。一次,秘书师哲反映一个问题,任弼时细心倾听着。师哲讲完后,他才对其中的一些偏差予以纠正。师哲这时才知道,任弼时对所反映的问题是完全了解的,便好奇地问:“您既然对我反映的问题完全了解,为什么还要耐心听我汇报完呢?”任弼时微笑着说:“你兴致勃勃地来  相似文献   

2.
正我最近在练车,教练是一个中年胖子,有那么一点点凶,不过也能理解,毕竟教了那么多年的车,每周都要带什么都不懂的新生,再好的脾气都会用尽。我向来安静,学车的时候只是老老实实地待在车上不多讲话,从不和人聊起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那一天我上车的时候,教练突然对我说"听说你是个作家?""啊——"我一脸的茫然,"你怎么知道?""你有个同事也在我这里学车,和我  相似文献   

3.
老伴出生在农村,虽在城市工作了几十年,受过高等教育,但她是一个“工作狂”,从不在穿衣打扮上花时间。因此,早在70年代中期当老伴由原来的单位调入其上级机关工作后,有人跟她说:“在你调来之前听说你是个大学生,我想像着你一定是个穿衣打扮很讲究的人,结果一看根本不像那个样,活像一个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菊花     
王伊康 《社区》2013,(23):64-64
父亲上了年纪,眼也花了,耳也背了,身体与智力都江河日下,可偏偏好奇心与日俱增,像个3岁小孩,有事没事老爱缠着我问这问那,没完没了。即使耐心给他解释,他也听不明白什么,我简直是在受煎熬。一个周末的傍晚,为了耳根清净,我在外面联系了一个饭局。  相似文献   

5.
<正> 从文二哥:只在于一句话的差别,情形就全不同了.三四个月来,我从不这个时候起来,从不梳头,不洗脸,就拿起笔来写信的.只是一个人躺到床上,想到那为火车载着愈走愈远的一个,在暗谈的灯光下,红色毛毯中露出一个白白的脸,为了那张仿佛很近实在又极远的白脸,一时无法把捉得到,心里空虚得很!因此,每一丝声息,每一个墙外夜行人的步履声音,敲打在心上都发生了绝大的返响,又沉闷,又空洞.因此,我就起来了.我计算着,今晚到汉口,明天到长沙,自明天起,我应该加倍担着心,一直到得到你平安  相似文献   

6.
微博绑匪     
马伯庸 《21世纪》2012,(8):80-80
我有一个朋友,她本来是个亲切和善的人,说话慢条斯理。可最近一年多来,她整个人变了,变得很焦躁,说话急吼吼的,一点耐心也没有。我问她到底遭遇了什么天灾人祸,她长叹一声,把手机一晃:“还不是因为它。”“乔布斯?”“什么呀!我是说微博!”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普通的乘务员,叫夏士梅。公交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车厢是个大舞台,我们每天与成千上万的乘客打交道,各人的脾气性格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去融洽乘客与乘务员之间的关系,要干好乘务员的工作是不容易的。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个热心、耐心的人,就会给乘客带来愉快,给社会带来安宁和幸福。  相似文献   

8.
这世上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旅行,不过我喜欢独自出门。在房间里,我享受的是社会生活,但是在室外,大自然就是我最好的伙伴。虽然我是一个人,但我从不感到孤独。  相似文献   

9.
正"母亲老了,扶墙走路,已踏不出声音。"我读这首诗时,脑海中总会晃动一个画面: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扶着墙壁小心翼翼地走路,你看她一步一步踩得很重,却听不见任何声音。想想我的母亲,也是这样的倔强,从不肯在我面前示弱,总是用谎言让我安心。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撒过三个大谎。  相似文献   

10.
丁宁 《新天地》2012,(3):39
丁老师:您好!我已经五十多岁了,没什么文化,几年前丈夫病故留下两个儿子。我一直在家务农,供孩子读书。现在,两个孩子都自食其力了。我觉得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种地太吃力了,就外出到城里做了家政工。我到这家是照顾一个90高龄的老人。这家人对我不错。一开始,我不会做城里的饭,女主人就一点儿一点儿地教我。我不会使用电器,他们就耐心地告诉我。虽然老人时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死于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核辐射,妈妈一个人靠开小酒馆没日没夜地劳作,即使这样养活哥哥和我仍十分吃力。这样,八岁那年我被妈妈送到外婆家寄养,从广岛来到佐贺。佐贺经济不发达,但这里的人们大多朴实善良。外婆家很清贫,但她从不怨天尤人。当年外公去世时外婆才四十二岁,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爸爸     
王梅 《新少年》2011,(Z1):25
我的爸爸是个土里土气的人,有时也有孩子般的性格。爸爸在穿衣服方面从不挑剔,又不像别人好面子,随便穿什么都行。他从来不讲究怎样搭配衣裤。有一次,村里有个人家办喜事,我家得知后,让爸爸去随礼。  相似文献   

13.
刘而汉 《老友》2013,(5):40-40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伴退休后,话是越来越多了,一天到晚唠唠叨叨,好像她不说话心里就不舒畅,不放心。我知道,她这样唠叨完全是为了让我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快乐。因此对老伴的唠叨,我也就耐心听,尽量照着办。在日常生活中,老伴时时刻刻都  相似文献   

14.
邻家老太     
凤仙草 《社区》2012,(21):50-50
在我居住的这幢楼的底楼,住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大家都管她叫王老太。王老太似乎很安静,她从不出门,也不和别人说话,总是一个人呆坐在院子里,望着门前的车水马龙发愣,天天如此……  相似文献   

15.
那年夏天天很热,是真热,人躲在树荫下,还是感觉到咄咄逼人的似火骄阳,我和董小果站在校园最大的那棵柳树下,我们在等一个人,非常没有耐心,董小果很急,我比她还焦灼,一遍一遍探头往操场上看,很明显,程韬早就看见我们俩了,他和几个男生在打球,打得很认真,运球,起跳,投篮……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16.
曹琪玲 《社区》2010,(27):62-62
经不住我的再三“逼迫”,儿子终于决定回国发展。不过他去的时候是一个人,回来时却是三个人。不但带回了一个会讲汉语的韩国媳妇朴恩贞,而且还给我带回一个可爱的胖孙子永泰,我乐得嘴都合不拢。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爸爸     
王梅 《新少年》2011,(1):25-25
我的爸爸是个土里土气的人,有时也有孩子般的性格。 爸爸在穿衣服方面从不挑剔,又不像别人好面子,随便穿什么都行。他从来不讲究怎样搭配衣裤。有一次,村里有个人家办喜事,我家得知后,让爸爸去随礼。当时正值秋天,爸爸刚从地里干活儿回来,从衣柜里找出那件像样的西服就穿在了身上。这可是大姐结婚时给爸爸买的“皮尔·卡丹”哪。  相似文献   

18.
阵雨 《北京纪事》2013,(7):108-111
当我孤自一人来到田庄村时,迎面带给我的首先是久违了的乡情和感动。 去田庄,本来还有我的一位同事,那天他因错上了黑车而掉了队,因此京睡田庄之行,我又成了孤家寡人。为了不至于形单影只,我决定在村口七八位晒太阳的老人身边耐心等候。  相似文献   

19.
一、自我认定 我是上海市震旦中等专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我性格直爽且活泼外向,同时我也是一个乐观、诚实守信的人,因此我结识了许多知心的朋友。我为人大方,从不在小事上与人斤斤计较,我为自己宽容的性格而感到骄傲。我有一个特点,就是笑容永远都在脸上,因为我天生乐观,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微笑着去面对它。我的专业是工艺美术专业,我非常喜欢我的专业,通过在校几年学习,我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我的兴趣广泛,比如运动、唱歌、看书、画画等。  相似文献   

20.
钓鱼     
每一个人都有快乐的体验,当然我也不例外。一次,爸爸买回一支组合的鱼竿,要我自己组装,我觉得十分有趣,就动手做起来。一做才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要贴、要粘,真是麻烦!可是我的耐心和信心战胜了困难和失败,终于在三天后做成了一枝又轻巧又美观的鱼竿。这时我高兴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