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设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的素养。”可见现代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激活孩子的口语交际欲望,进而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交际活动的广泛、活跃、频繁,口语交际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主要交际形式。因而,“口语交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课型,同时它也向语文老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口语交际的教学必须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注重双向互动,可是,在农村学校.“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那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口语交际”的魅力,并且逐渐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别人交流,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日语,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所以,培养学生灵活准确地组织运用语言,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可是低年级很多学生都很害怕上口语交际课,害怕开口说。即使平时岛才很好的同学,一到上课也结结巴巴说不成连贯的一段话。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口语交际课,愿意说,乐于说呢?我觉得: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书写的工具,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曾注重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仅仅是停留在听话和说话的层次上,忽略了语言双向互动的交际功能,弱化了语言用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互相沟通的工具性。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际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从小学低年级阶段起,我们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注重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但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如果仅靠每单元一节的口语交际课教学,无疑是杯水车薪,难达佳境的。对此,崔峦先生明确提出:“我们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能局限于口语交际课,还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际机会,多渠道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下面就如何多渠道开发“口语交际”的教学资源谈点个人的做法与浅见。  相似文献   

6.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口语交际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感情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认识水平。同时,还能养成有礼貌的行为习惯,以及尊重他人,懂得合作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因此,在各年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做起: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际被纳入新课标中,在每册语文教材里都占有专门席位。各级教研活动中,时常也有属于口语交际的四十分钟。然而,纵观身边常态下的口语交际教学,存在如下弊端:教学视野——狭隘 在部分语文教师的眼里,只有教材中编设的口语交际题,往往按部就班,教到那一页就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有时甚至用不了一课时就匆匆收场,可谓任务式、走过场。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要求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口语交际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总结听话、说话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温海燕 《新天地》2011,(10):169-170
崔峦老师在《语文课程标准》问答中提到: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其培养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如,阅读教学中的讨论、交流,作文教学中的评议、修改)有意识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二是在口语交际课上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三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结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从赏识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依托教材,立足课堂;联系实际,开展活动;科学训练,持之以恒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培养孩子自信,激发兴趣;依托教材,立足课堂;联系实际,开展活动;科学训练,持之以恒”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方法,以资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听话、说话综合起来的一个概念,属于言语交际范畴。言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信息交流形式有听说(口语)、读写(书面语)两大类。口语表达是基础,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许贤广 《新天地》2011,(8):89-89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理解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训练敏捷的思维和快速组合语言能力。这一目标的定位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也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对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维、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敢口语交际,不会口语交际,更不善口语交际.常常是见了人不敢正视,当众讲话缩头缩脑.说起话来不是低声细气.扭扭捏捏,就是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标理念下口语交际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日常生活交际层面上的概念。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进入习作的基础。口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所以,创设一定的交际情境,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又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又一有效途径。当学生进入我们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才会发挥自如,情感的流露才会真实自然,毫不做作,从而真正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应设计多种多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说得有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之必需.也是中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基础。而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低年级开始。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揭示了“听”和“说”的共时性和整体性,而且揭示了训练的基本途径,即通过“说话”来学习“口语交际”。因此,它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生动的、活泼的、有趣的言语交际过程。那么如何通过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就此谈点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语境在口语交际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语交际与语境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语境是语用学的本体,对言语的使用有着普遍的制约作用,制约 功能是语境的根本功能。口语交际中语境的特殊性表现为“在场语境”,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都可 能成为在场语境的因素,但在场语境却主要体现为情景语境。对语境的把握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言语交际能力的重 要尺度,是口语交际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突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但目前中学语文教育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是口语交际教学的薄弱和学生说话能力的逐步萎缩。众所周知,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更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重要意义、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史倩萍 《新天地》2011,(10):145-146
《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纳入课程目标,并且明确了各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以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作为中年级学生来说,口语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首先,我们依托语文教材;其次,注重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条件,提供说话的机会,搭建表现的舞台。通过口语交际的实践,使学生能文明和谐地与人交流,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