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典籍外译应重视译文在跨文化语境下的可读性与可达性,过度的异化只会阻碍原作的通达,导致文化的自我边缘化,不利于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红楼梦》英译本翻译策略选择的解读以及译本在目的语社会的接受和反应证实了文化翻译观关于翻译与权力、意识形态的关系.钱钟书的“化境论”中的“诱”对我们今天的典籍外译很有启迪作用.在现有的接受环境下,中国典籍外译不必拘泥于译本的形式和深度,应先做出适度妥协,顺应目的语读者的审美习惯和心理期待,提供他们可以接受的跨文化产品,从而译出异化程度更高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境转向"以人类的认知和理性存在的本体论为基底,其哲学根本是体验哲学与历史事件.认知语境具有认知与语境的本体论特征,体现客观实在性和认知相对性的统一.认知语境转向从翻译的言内认知语境和言外认知语境及其互动的关系出发,考察翻译主体的认知、语言、存在的互文顺应关系,在宏观和微观上探索译学发展途径,避免译学"语言学转向"的语言泛化、"文化转向"的文化泛化等倾向,把焦点集中在解决译者思维与文本、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翻译研究的"认知语境转向"的取向大大拓展了翻译研究"认知转向"视野,也有利于译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堂会审》的译文分析,结合语用学理念,从词语、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讨论了译本中意义的有效传达和理解。由于翻译不是简单的文本转换,而是社会文化语境下的再创造过程,因此翻译对等理应包括语用对等。外译中国文化经典时,在语言形式对等和语义对等的基础上,增加语用对等维度,能更加全面、系统地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文化的维度去审视翻译,尤其从译入语文化的角度研究翻译。在汉英文化差异的语境下,寻求"和而不同"的兼容性翻译的呼声也愈加响亮。这一翻译理念强调"不同"与"和"两个方面,要想做到"和而不同"译者需要在翻译活动中应用"改写"和"补偿"的翻译策略。这两种翻译策略直接关乎译文的可读性和可达性,对于原文在新的文化语境下能否被新的读者群接受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中外主要翻译理论主张,从翻译的文化参与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文英译;通过实例,说明古诗文英译可以采用增译、借用西方典故和注释等方法将等值翻译与再创造翻译相结合,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说明翻译的文化参与对表达中国古典诗文的文化内涵,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典籍外译研究应主要着眼于译者的翻译策略、文化立场、语言能力,而不应过多强调翻译的方向性和译者的语言隶属关系.中国译者的“逆向翻译”和汉学家的“直接翻译”都是中国典籍外译合理有效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7.
语用学是一个有用的理论,能够用来解释、探索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方法。中国酿酒历史悠久,酒文化源远流长,渗透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而在《红楼梦》里酒文化的描写涵盖了酒事的诸多方面,展示了酒文化的丰富内容。从翻译语用学的角度来看,等效的翻译取决于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之间的最佳关联性,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产生的认知语境的解读和把握会直接影响译文的再现与传达效果。以古典名著《红楼梦》英译本为例,从语用学角度利用其理论来剖析涉及酒事方面典型的译文案例。关注于解析译文的得与失,总结出译者对于译文读者和译入语语言的认知语境、文化语境正确的评估和认识,以及对源语与译入语之间认知差异的评估,是影响译文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酒文化内涵的翻译,对于酒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化负载词作为一个民族特有的词汇,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随着中国当代小说英译数量愈来愈多,文化负载词成了翻译的重点和难点。论文以《狼图腾》英译本为例,将《狼图腾》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为四类,即蒙古民族特色词汇、"文革"词汇、中国历史词汇及成语,并进一步分析译者葛浩文在翻译这些词汇过程中所采取的直译、音译、意译、厚译及删译等翻译方法与技巧,为中国当代小说英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外宣翻译在我国对外宣传与交流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选取《北京周报》、《今日中国》等一系列权威英译外宣刊物作为语料来源,运用系统功能理论的文化语境对等理论,考察其中常用翻译方法——增减法、改译法和解释法对外宣翻译中词汇处理的合理有效性。研究发现,对这些译法的综合使用可以较好地满足当前的外宣翻译要求,实现对外宣传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许多译者和译论研究者,或沿循本国诗文传统,或依附时代文化语境,从哲学的、功能主义的、文艺的以及文化的多向视角对翻译作为艺术的许多基本和具体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从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当代翻译诗学。  相似文献   

11.
以闽南俗语为切入点,首先探讨了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然后以张振玉、郁飞的中译本比较作为基本语料,探讨语用等效理论在《京华烟云》中闽南俗语的中译策略中的应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京华烟云》中的闽南文化的揭示以及张振玉、郁飞的中译本翻译策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丽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1):99-101
本文以Arthur Waley《道德经》的翻译为例,结合深度翻译理论,解析深度翻译策略在典籍英译中对传递蕴含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软实力与典籍外译之话语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 《河南社会科学》2012,(7):102-104,108
典籍翻译对于提升中国形象、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抵制文化霸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华典籍英译的过程中,西方传教士或汉学家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其译本在国内外评价很高,在国外销量也很大,影响很广,但我们却发现理雅各《易经》英译本存在着许多误译,作为文化殖民者,他还有意通过翻译消解和扭曲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剥夺了中国人的话语权,严重损害了中国形象.典籍外译利在千秋,为了确保典籍文化在输出的同时不变形、不失真,汉语学者的译本断不可缺,不能简单地仅以销量作为典籍翻译成功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译坛的直译/意译、归化/异化之争由来已久,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其争论就超出了纯粹语言探讨.近年来,受西方以文化为导向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影响,争论更趋激烈.本文试图分析不同历史语境下政治、民族文化认同等问题对文学翻译策略选择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建立当下全球化语境中归化策略为主导,归化/异化"和而不同"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我国正式的公文之一,有其独特的地位和风格。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上升以及对外交往日益增多,除中央的工作报告外,各省市的报告也有了相应的英文版。1954-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数据统计显示,"建设"一词频繁出现,且翻译灵活。笔者以2011-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从文化和语言两个角度出发,阐释"建设"频频出现以及一词多译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精确译精确,以精确译模糊和以模糊译模糊的翻译原则及对应的直译,变译和省译的翻译策略,希望能促进该类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传递了我国传统文化,并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风貌.从杨宪益、戴乃迭的《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服饰文化翻译入手,举出多处译例,从服饰的材质、图案和样式三方面,探究译者的翻译手法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熊辉 《兰州学刊》2009,(2):102-104
对五四新文化语境中的翻译诗歌展开讨论是译介学关注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创造社创办的刊物为依托。以分析创造社译诗热潮兴起的原因为切入点,从翻译数量和国别、诗歌形式、译诗的“普罗”文学色彩和译者队伍以及译诗思想等方面论述了创造社译诗的特征,并由此突出了译诗与新诗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体现在制约作用.文学作品翻译重点是保证译语语境与源语语境对等,具体体现在作品宏观语境、微观语境、伴随语境和语言的和谐统一和相互吻合.通过选取英国作家狄更斯《远大前程》中一张便条的译文,讨论作品语境互相制约和语境语言制约,分析译文语境与源文语境差异,发现文学作品翻译的失误.文学作品翻译应该注意作品宏观语境、微观语境和伴随语境的互相制约及对语言选择的制约,这样才能减少翻译失误,再现原文魅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翻译研究在追逐西方译学研究现代性神话的进程中是否沦入自我学术殖民之中?自我学术殖民的具体症状为何?在后殖民主义和反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语境下,我们如何展开去学术殖民主义的话语实践?翻译领域的去学术殖民主义话语实践有何吊诡性与战略性?通过考察张佩瑶《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上册)的具体话语实践及其指导方针“丰厚翻译”,试图探讨国内译学研究去殖民主义话语实践对去学术殖民主义的突破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发生在一定语境中的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元关系间的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以语言的顺应性理论为切入点,分析辜鸿铭《论语》英译本中名词的翻译特征,论证文化语境顺应对典籍英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