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清朝建立以后,清政府对东北森林长期实行封禁措施,在客观上保护了东北森林。晚清时期,清政府迫于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不得不对东北森林实行开禁,这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却给东北森林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清代东北地区的林业管理经历了从封禁到开禁的变化过程。理清当时林业管理的演变轨迹,探究其变化原因,揭示其深远影响,能够为当今的林业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东三省政略》系清代末年国务大臣徐世昌主修的一部大型政书。前此,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之时,适值日、俄帝国主义在东北角逐呈虐,霸道横行,而积弱窳蔽,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已是左支右绌。为了挽救大厦将倾之势,他苦心孤诣、惨澹经营的种种擘画举措,均可在本书中找到影迹。该书“以篇为纲,以纪为目”,举凡边务、蒙务、交涉、军事、官制、财政、旗务、司法、实业、咨议厅议案等十二卷,250万言,是一部翔实、赅备的近代东北  相似文献   

3.
明清以前封建政府推行的“列树表道”、“广植蚕桑”、保护“禅林”和“永业田”等政令,对保护临安森林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驰禁山泽”、砍伐缓坡丘陵地区的森林以种茶的作法则破坏了森林。天目山的僧侣护林制度使临安至今仍享有“大树华盖闻九州”的美誉。明清的禁碑显示临安地区林业中存在长期稳定的私人或团体对林木的私业权。民国时期的苗圃制度顺应了林木需求大大增长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后,天目山地区的联防委员会与突击队制度有效地满足了防火护林的需要;30余种林业管理规章,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临安地区林业规章制度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清政府先后对东北沿海豆货贸易的相关制度进行调整,包括税收政策的变化和豆货出口流向的政策性规定等等。而引发清政府对东北沿海贸易政策调整的因素:一是政府的主动调整政策;二是政府被动的调整相关政策。清政府通过主动调整和被动调整沿海贸易的政策,从制度上为东北商品流通贸易格局的变迁奠定了基础。终清一代,这一制度上的调整,直接影响着东北沿海以豆货为主的土货输出贸易。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要素禀赋、生态安全、城市规模和空间尺度的特征使其面临森林资源枯竭、需要产业转型时,区别于一般的资源型城市.在分析林业产业转型在森林资源、产业结构和体制机制方面的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基于产业升级、产业替代和混合发展思路,提出充分发挥政府在转型的主导作用、选择培育新兴替代产业、延伸绿色产业链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很快,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领域。该文通过对日本吉野林业核心地带川上村的实地考察,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介绍了吉野林业的自然条件和森林资源概况。并详细论述了吉野林业的借地林业制度、山守制度、组合制度等经营特色和集约经营的育林技术模式。文章最后指出了吉野林业对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经营在集约经营、森林保护和经营组织等方面带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来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了集体林木资源的产权关系,稳定了林地的承包经营关系,但也造成了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偏低,不利于实施集约经营,限制了集体森林资源经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采用Probit模型对辽宁省10个样本县、50个样本村、500户样本农户参加林业合作组织的行为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村内林业合作组织数量、农户是否接受过林业科技服务、林地面积、家庭人口数量、人均耕地面积、农户家庭成员是否担任干部及人均收入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林业合作组织的行为有显著影响。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林业合作组织服务功能,进而推进农户森林资源的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大片森林被毁,各地设立的民国林业碑刻成为了历史记载的印证。碑刻中保存了大量研究民国史的宝贵材料。林业碑刻是指历史时期为促进林业开发与保护而设立的刻石,其内容涉及林业契约、林业纠纷裁决、封山育林、木材运输等。民国林业碑刻的史料内容直观展现了当时的森林资源覆盖状况和林业思想、林业建设的发展状况,为我们了解民国时期的具体森林资源状况提供直接参考。根据搜集到的78块民国林业碑刻,从碑文的内容看,可分类为护林碑、栽种树木碑、保护鸟兽类碑和案件处理碑。设立护林碑传达了如下思想精神,即明确条例提供赏罚依据、将护林意识内化为民众自发护林行动以及护林基础上的造林鼓励。林业碑刻对当下推进林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其保存了森林覆盖变化的史料佐证,提供落实护林机制参考并有助于推进保护森林教育,对未来林业事业发展和林业科学教育都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高资源投入——低产出——高资源投入”对森林资源产生极大损害。以循环经济发展为依托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有助于实现多种资源间的整合,推动林业产业有序发展。因此,企业应秉持清洁生产的理念,探索新型林业循环发展模式;科研机构要发挥技术优势,为林业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政府可通过财政优惠和惠林政策支持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下,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林业物权的法律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 ,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偏重于行政管理机制。随着国内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森林资源的财产 属性日渐突出,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以林权制度 为 核心、市场交易规则和相关管理规范为主干的森林资源法律制度,成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我国物权法的实施与林权改革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是进一步深化 林权改革的优先行动领域。当前,要实现林业管理工作与物权法的实施相配合,首先要 明确林权-林业物权-物权的关系,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构建林业物权体系。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以来,清朝统治者在封禁政策和中朝宗藩关系的影响下,在柳条边和鸭绿江之间保留了大量的森林地带。保留森林区域的目的之一是通过隔离鸭绿江两岸的居民往来以维持一个中朝间的缓冲区,展现清朝"柔远之仁"。然而,19世纪末,东北成为了全球势力交锋和竞争的场所。在沙俄的压力和国内饥荒的困扰下,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政策,鼓励移民,并开放鸭绿江森林用于商业伐木。与此同时,日本为了应对国内的马尔萨斯陷阱,将朝鲜半岛和清朝的东北视作扩张目标。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中的胜利,不仅巩固了其在东北亚的地位,也为其对鸭绿江森林的军事控制和资源管理铺平了道路。随着1908年中日鸭绿江采木公司的成立,日本在中朝边境的林业发展中发挥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以日俄战争前后鸭绿江右岸森林为例,着重考察林业发展过程中的森林消长与边疆形态的关联,试从森林的视角重审东北边疆近代化的过程,讨论有关森林的商业、交涉与冲突如何内化为劳资纠纷,并重塑边疆森林秩序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国时期,随着东北经济的开发,该区域的银行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由于经济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银行在清末以后出现了合并的情况。这些银行合并不仅稳固了银行的信用、增强了银行的实力,而且也有利于政府整顿金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的财金基础。了解近代东北地区银行合并的变迁、原因及影响,以史为鉴,制定适当的银行发展政策来引导当前和今后东北地区的银行合并,有助于做大作强东北地区的银行业并藉此振兴东北地区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纠纷解决后同时存在中央王朝和少数民族固有机制两种执行程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国家执行程序具有统一性和普适性要求,而中央王朝在西南地区纠纷解决后的执行又必须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同时,西南少数民族对外来机制的执行会进行排斥,而在同外界的交流中,其固有制度必然会汲取外来制度营养。在这些因素的合力下,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纠纷解决的执行走向融合,趋向大同。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执行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我们建设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我国林业产业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区域竞争力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立林业产业总产值、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林业固定资产投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劳动生产率、林业从业人员7个指标对我国林业产业省域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之间林业产业区域竞争力有很大差距,通过对林业产业省域竞争力进行研究,可以为全国各省林业产业发展制订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东北边疆生息繁衍着库雅喇、恰喀拉、赫哲、索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锡伯、卦尔察等众多部族。入关前后,清政府曾将这些部族大规模内迁,作为"新满洲"编入八旗。"新满洲"的编设,对东北少数民族、满族及清政权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溯流探源、纵横交错、史论结合的比较研究,展示了中国晚清与日本明治时期社会改革在林业机构、林权制度、森林法规、植树造林方面的不同,对林业状况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中日两国在这一时代都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认识、吸取当时社会改革影响林业的经验与教训,对当今乃至后世的社会改革与林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光绪时期,中央财权下移,河南省效仿湖北省等地于开封设立官办金融机构——豫泉官银钱局.这一时期,豫泉官银钱局的业务及规模拓展力度很大,发行了多种类型且数量庞大的钞币.民国时期,豫泉官银钱局历经数次改组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十分关心林业建设,他高度重视林业对农业、工业以及群众生活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和实地考察,对于如何发展林业,陈云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造林是国家百年大计、以普遍护林为主、有选择地重点造林、合理采伐、以及重视林业教育。陈云关于林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意见,对于我国的林业事业发展,不仅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