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字形的掌握又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要突破难点,既必须根据汉字本身的规律,又必须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兼容、活用各种识字方法,博采各种方法之优长,可有效地帮助儿童识记字形。  相似文献   

2.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借助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恰当地利用汉字构形的理据,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汉字的构形原理从而大量地消灭错别字,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人生识字聪明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1-2年级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法,其中识字教学是重点,教学时间长.能否突破识字关,缩短汉字教学时间,是实行义务教育的关键。笔者认为,在中、小学和中师等学校试行“意解析字法”识字教学,要比“集中识字”和“猜认识字”等教学方法有效得多。今把“意解析字法”纳入识字教改的新课题来探索与研究,求教方家。一、以简明扼要的文字,针对汉字的现在字形(包括简体字)进行解说。例如:“活”字,舌头有水自然活。“好”,生男生女一样好。“饿”,我无食物自然饿。镁”,羊越胖大就越美。“灾”,室内起火便成灾。“贫”,财物越分就越少。…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一种“复脑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识字教学我们缺少一些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教学中一些识字方法,虽然对科学识字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这些识字方法又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有建构起科学的识字教学体系,从汉字本身的识记规律出发,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对识字量、字种、字序上做出科学的定位,才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汉字的识字法有很多,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识字法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字难”的问题,但往往使人有时不知某字到底应该用哪一种。本文主张用“字理识字法”统帅其他识字法。“字理”为主,其他为辅,融成一套完整的汉字识字法。“字理识字法”认为:成千上万的汉字是由200来个基本字构成的。构成的方法也只有两种:一是以形示意;二是用已有的字表意兼表音。学会了这些基本字,再掌握了汉字的构成法,所有汉字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识字法符合人的认记规律,老师好教,学生易学。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外汉字教学,繁体与简化字沟通等,都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州彭城大学杨洪清和朱新兰副教授,经过三十余年的潜心研究,编著了《快速识字字典》。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体现汉字特点提高学用效率的工具书。《字典》逐字解释字形,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对独体字,加注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形体,明源清流,展示字形真面,形象直观。再揭示以熟带生、化繁为简的识记法。如解“佳”Zhui:象站立的鸟形,楷书形体为“住”连“一”,本义即为鸟。独体字只占少数,是“母字”;由独体字充当偏分组成的合体字占大多数,是“号字”。《字典》将单字视作偏旁,注明它们的组字能力,将2500字排成以“母字…  相似文献   

8.
字理识字教学法所识所教的汉字是现行通用的规范汉字,不应采用针对古文字形的“六书”来分析现代字形,也不应偏重“造字”之理而忽略组形之理。对于现代汉字的字理,学者们已有新的阐述,教师应通过学习加以掌握,不能固守“六书”止步不前。最好能有适用的《现代汉字教学字理》问世,以解当前字理识字教学之困。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国外汉语学习者能够快速认识汉字字形,识记汉字的音义,在此从"六书"说中的四种造字说出发,结合汉字的几种基本类型,探索能够促进外国学生识记并掌握汉字音、形、义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字理是汉字造字的理据或造字的原意。构成汉字的笔画和偏旁不是随意的,而有其内在的道理和根据,传统的“六书”就是揭示字理的学说。揭示字理,是对汉字有深度的信息加工,往往有助于识记其音形义,提高识字效率,因而它是识字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字理,与溯源往往不可分割,这是因为由于社会牛活和汉字形体的变化,相当多的汉字字理已经淡化。  相似文献   

11.
字理教学是一种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 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利于学生形象地识记汉字的形义, 可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用得准。  相似文献   

12.
识字教学既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又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多识字、少写字,而且把识字集中在低年级教学。课标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为3 000字,其中要会写2 500个汉字。而低年级要求学生认识1 600~1 800个汉字,其中会写800~1 000个汉字。  相似文献   

13.
一.传统的汉字教学法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六书是对汉字字形的分析,这说明周代的汉字教学重视字形的分析。但是当时是否编有这种用六书分析字形的识字课本,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它没有流传下来。《汉书·艺文志》虽有“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的记载,但这部书早已亡佚。而秦汉以后的童篆识字课本多是一种几字一句,几句一韵的韵文,例如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急就篇》和《仓頡篇》残简,以及后代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宇文》等,都是把汉字编成韵文之类让儿童诵读,寓识字于诵读课文之中,而对字形的分析似乎并不重视。难怪清代文字学家王筠在《文字蒙求》自序中引用他的朋友陈雪堂的话说:  相似文献   

14.
大凡任教过一年级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苦恼:由于学生识字量有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帮助学生认字、理解题意,教师身兼“识字教学”和“学科教学”的双重任务,对课堂知识的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最麻烦的是学生在独立解题时,还需要教师逐字逐句逐题地帮助理解,费时费力更费心。  相似文献   

15.
在低段从教的这几年,每次分析学生的试卷,总感觉写话那一块比较薄弱,几乎是一个模式出来的。语言贫乏死板,缺少生机活力,农村小学生的整体写话水平普遍不高。低年级写话教学是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而二年级又是写话的重要阶段。抓住这个时期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课标”将激起学生写话兴趣放在很重要的地位,这显然是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的。为此,笔者结合二年级上册教材从激趣出发,对农村小学低段写话教学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清代文字学家、语文教育家王筠立足于其“人本”语文教学观,将识字教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识字教学思想。即,针对汉字特点进行教学,提高识字的效率,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充分发挥汉字本身及汉字书写的教育功能,使识字教学负载了更为丰富的人文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袁玉锁 《新天地》2011,(5):56-56
新课程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的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是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汉字作为一种书写形体,笔画组合的丰富多样和间架结构的灵活多变,而使其“字形”成为复杂的美学构成,“书写”成为“书法”,并完成从造字到造形的转变。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书法艺术深藏于汉字独特的形体结构之中。三位一体的整体架构、二维方块结体、平衡对称等汉字在形体构造上的诗性特征,既是人们对文字形体的一种审美预期,也是书法学家在书法创作时努力追求的美感。  相似文献   

19.
高考对成语的具体考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字形辨识,二是正确使用成语。许多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常常重视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或技巧。忽视对成语的识记,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一味地追求成语的使用方法,在解题时就会出现凭感觉、靠运气得分的情况。正确识别或运用成语必须建立在识记的基础之上,否则,再妙的方法,也形同虚设。也有一些学生在识记成语时以做题代替识记活动,结果题目做了一大堆,在解答这一知识点时仍然感到信心不足。帮助学生识记成语,就显得至关重要。正确识记成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圈定识记的范围能识记所有的成语,固…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实验的方法对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学习者掌握“易五码”查字法的可能性和实际学习效果进行测试。以奥地利各高校不同专业未学习过汉语的学生为主要实验对象,分别对汉字字形特征的学习和使用“易五码”查字法的查字效果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将汉字作为图形,通过对外形和内构特征的学习,可以使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易五码”查字法,以及“识”“别”汉字的字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