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植于现代对话的民事诉讼构造中的直接言词原则,力图构建以审判者与诉讼两造、诉讼两造之间的信息流动秩序,以此最大限度地营造诉讼信息传递过程的对称状态,从而建立判者有据、争者服膺的正当性诉讼场域,因此应纳于我国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体系范畴。直接言词基本原则地位的确定应包括五点:充实直接言词原则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体系之中、完善证人出庭制度、强化质证与认证制度,正确认识审判委员会职权,真正落实合议庭职能、宽容直接言词原则的例外。  相似文献   

2.
论直接言词原则与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人文杂志》2001,(3):20-25
直接言词原则是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有助于实现现代司法的公正和效率价值;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应以直接言词原则为指导思想,为此,必须做到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取消单位作为证人的法律规定,限制和改进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强化质证完善认证等.  相似文献   

3.
直接言词原则蕴含了一系列的价值理念,其中实体真实与诉讼公正是其独特的价值所在。我国刑事诉讼立法虽然在一些规定上体现了直接言词原则的相关精神,但由于未对其加以明确规定,因而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与这一原则不协调甚至是相违背的地方,如证人出庭率低导致庭审过度依赖书面证据;庭审法官缺乏独立的裁判权,裁判结论不完全是法庭审理的直接结果;相当一部分法官业务水平不高,难以驾驭以直接言词审理为指导的庭审等。对此,应完善证人出庭制度,加强对法官素质的培养,强化合议庭的审理功能,以使直接言词原则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4.
梁静 《中州学刊》2004,(4):200-202
证人证言具有生动、直观、直接等属性.为了查清案件的事实真相,应当贯彻证人出庭作证,坚持直接言词原则要求法官与证据接触,这是对抗式诉讼的必然要求.所以,需要进一步探讨直接言词原则和证人出庭制度.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中的直接言词原则在德国完成信条学上的理论构建,有确定的理论范畴.直接审理原则的理论范畴包含着形式的直接审理原则和实质的直接审理原则.被告人、证人是否出庭不是直接言词原则所要求的本质内容,真正决定是否以直接言词的方式审判的是诉讼主体能否以“生动鲜活的语言”进行实时地追问和补充发言,能否在人证之上完全地、尽最大可能地、充分地展开生活细节.同时,直接言词原则也是对尽可能接近案件事实的最佳证明的要求.实质的直接原则的“实质”指的是规范方法是内在的、实质性的,其对应的是外在的、形式的、以“能表现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坐标内的行为”为规范方法的形式性规范.实质的直接审理原则在诉讼活动中的实践,并不是通过法官对证据禁止的心证进行,而是通过一般心证进行的.直接言词原则保证了基于法官个人而非所谓“基于法院”的司法独立,保障了法官作为实际的、不可替代的审判者的诉讼主体地位,避免了像欧洲几百年前的纠问式诉讼那样,庭外之人以问接和书面的方式成为实际的裁判者.  相似文献   

6.
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诉讼中发现、认定事实的证据资料分为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鉴定结论具有言词证据属性,依据直接言词原则,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询问.鉴定人出庭也是正当程序得应有之义.我国诉讼法虽然对鉴定人出庭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的缺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备的诉讼证据制度,使得这些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率很低,影响了法庭对事实的认定.建立完善的鉴定人出庭制度成为我国司法诉讼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我国司法鉴定改革实际,提出建立完善的鉴定人出庭制度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7.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质上是强调审判阶段尤其是第一审程序中的法庭审判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中心地位,强调把事实认定和证据采信限定在审判阶段,并通过制度提升法院的权威,保证判决的终局性。为此,一方面,应当对现行刑事审前程序进行诉讼化改造,引入司法令状原则,加强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引导和监督,通过权力制约,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另一方面,应当对法庭审判进行实质化改革,确立、完善证据开示制度和庭前会议制度,改革全案卷宗移送制度,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此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还要求全面落实证据裁判原则,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贯彻疑罪从无原则。  相似文献   

8.
直接言词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原则,其实质内容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直接听取当事人、证人等诉讼参与人的陈述,对案件事实和证据当庭进行审查和认定。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最普遍、最重要的证据之一,法律对其使用作了严格的要求。直接言词原则在证人证言的审查、认证上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直接决定着证人证言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辑刊》2007,(5):86-89
大陆法系的直接言词原则与英美法系的传闻证据规则在其诉讼中有着基本相同的要求,起着相同的作用。但它们在产生背景、指导理念、反映的诉讼关系、质证模式以及法律性质、表现形式方面存在着差异。我国应该顺应两大法系融合的趋势,在我国的证据法中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及传闻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0.
量刑调查制度是以刑罚个别化原则为理论基础。其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法院提供被告人个人的历史和犯罪行为的信息,以便实现量刑的个别化。虽然该制度自创设以来就在理论和实务界产生了强大的争论,但其却体现出了司法公正、程序正义和诉讼经济的诉讼价值和精神。因此,我国应从量刑调查的主体、内容等方面来考虑量刑调查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刍议我国股东诉讼制度的缺与失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股东诉权是保护股东利益的最后屏障。股东诉讼制度由股东直接诉讼制度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组成。就股东直接诉讼制度而言 ,我国法律给予股东的是很不完整的权利 ,而且 ,这些有限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实现 ;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则完全是空白。本文着墨于我国股东直接诉讼制度的完善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直接言词原则是推动庭审实质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证人出庭作证率低被认为是制约直接言词原则贯彻落实的关键因素,但域外其他地区与国家,并非所有的案件都一味强调证人的出庭率,通过辩诉交易完成的案件更是直接省略了庭审程序。结合我国刑事案件的特点,并非所有的案件证人必须都要出庭,可将刑事审判分为微罪、轻罪和重罪的审判程序,在保证轻罪、微罪案件公正处理的同时,应集中力量办理重罪案件,在大案、要案中应提高证人出庭率,同时应保障被告人质证权,才能实现以证人出庭作证为核心的直接言词原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的刑事诉讼从纠问式诉讼模式转变为类似于当事人主义的控辩式诉讼模式,这使法官确证案件事实的行为由庭前转到了庭审阶段,注重发挥庭审断案功能,因此,证人出庭作证成为新的诉讼模式的关键环节。但在诉讼实践中,刑事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现象屡屡发生,成为严重困扰公诉工作和审判工作的一大难题。大量的刑事证人拒绝到庭作证,将使刑事诉讼的直接言词原则变成空谈,刑事庭审方式的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为解决刑事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难题,本文试从社会、心理、法律等方面探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  相似文献   

14.
李磊 《晋阳学刊》2002,(2):19-21
证人出庭作证是直接言词原则的根本要求,也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然而,由于法律制度的缺陷,导致大量的证人不出庭作证。长此下去,何谈司法公正?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举证时限制度以诉讼效益为价值取向,与诉讼公正表现出一定的对立性,其正当化的基础是诉讼经济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举证时限制度效用的发挥,需要相应的运行环境,包括程序公正的诉讼理念、辩论主义的诉讼原则和集中审理的审理模式.由于我国的举证时限制度是通过司法解释建立起来的,效力层次低且缺乏相应的运行环境,故而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公益诉讼中的调解制度可以提高公益诉讼的效率并兼顾被告的利益,同时,将调解运用于公益诉讼案件的系争可以实现灵活、高效、低成本等多个价值,面对付出很大经济代价后仍旧面临不确定的判决结果,诉讼调解是很好的选择。公益诉讼中调解制度的运用要以原告拥有完整的诉权为基础,遵守限度原则与设立"同意判决"制度,是对公益诉讼中的调解制度特殊模式的考量。  相似文献   

17.
案卷移送制度与其他诉讼制度一样,其确立是程序设计中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的结果,旨在实现多元的诉讼价值目的 .以起诉书一本主义模式作比较研究,从程序的内在价值、外在价值以及经济效益价值三大诉讼价值维度,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全案移送主义在裁判中立性、程序对等性、程序合理性等程序正义价值上皆有明显缺陷,对于实现实体公正也并无明显...  相似文献   

18.
庭前证据展示,是检察公诉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提高司法效率,最大可能地实现司法公正,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但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也存在权利失衡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刑事诉讼中证据展示现状和诉讼价值的分析,提出证据展示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关于主体、范围、程序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环境的最终的,也是最具有强制力的救济手段.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该草案已明确将环境公益诉讼纳入立法.但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具体该如何构建,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认为,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首先必须明确其价值.价值是制度确立的前提和基础.环境公益诉讼的价值包括公正、效益、秩序等.这些价值指导着环境公益诉讼的各项具体制度的构成,例如,原告主体资格的确定、程序设置以及诉讼费用制度的构成等等.  相似文献   

20.
从清末至民国前期 ,传统司法以欧、日体制为蓝本 ,开始其近代转型。在刑事诉讼法制领域 ,确立起检察公诉、四级三审、言词辩护等新式制度。此一时期的刑诉法制建设 ,涤荡封建法制残余 ,着意采纳欧日各国先进诉讼原则 ,其所定刑事诉讼程序 ,已大异于封建时代的旧法 ,彰显出融入世界先进文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