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马晓坤 《浙江学刊》2006,(3):121-125
宋元小说话本展现了一幅幅立体生动的民俗生活画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流行于当时民众中的诸多民俗事象,本文重点探讨在民众精神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民俗信仰。宋元小说话本中所体现的民俗信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灵魂信仰;善恶有报和因果报应观念;万物有灵观念等。这些观念或者是普通甚至庸俗的,但真实自然地展现了当时民众的精神面貌,有助于我们全面立体地了解当时的民众与社会。  相似文献   

2.
嵌瓷是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为潮汕所特有。在潮汕这块中原文化和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土地上,嵌瓷作为一种匠心独运的装饰工艺在美化建筑的同时,也表达了潮汕民众丰富的民间信仰。它既有体现中原信仰的一面,也有体现本土信仰的一面。而不同类型的建筑的嵌瓷装饰所蕴含的民间信仰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3.
试论信仰危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仰危机是人类信仰机制运行的一种特殊的状态。因此研究信仰和信仰危机定然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规实意义。有必要对信仰作以界说。信仰通常被人们理解为一种拳拳信服的心理状态。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它标未着入学精神章识的相对停滞(主动停滞)和稳定。处于这种状态的主体往往在思想上信心百倍,在行动上兴致盎然。从形式上看、主体处在信仰状态的时候,信仰主体的信仰心态之外必然有一个信仰客体或对象.如一个人物、一种观念、一种想象、一种知识体系等等,不一而足。信仰对象据此在表面上构成了信仰的支点.支撑着人们去思想去行动。但…  相似文献   

4.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核心信仰.明清道教神仙信仰的民众化主要是指神仙信仰深入普通民众生活并对民众的生产、生活及心理产生普遍影响的社会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神仙形象的民间化,即从天上神仙到民间异人;神仙功能的社会化,即从个体成仙到救世度人;神仙居所的尘世化与内向化,即从遥不可及的"洞天福地"到遍布乡间市井的官观庙宇,一直深入到人们的心灵居所.这一民众化过程,是明清社会大变动榕局之下的产物,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控制等是民众化最终形成的外部因素.同时,这一民众化过程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特征亦有着密切的关联,凸显了中国文化的一体化与交融性.  相似文献   

5.
卢晓辉 《阅江学刊》2011,3(6):131-135
吕洞宾神仙传说发轫于宋代初期,并得以广泛流传。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下层民众中普遍的神仙信仰;二是宋代士大夫中对于神仙的宽容态度。宋代士大夫的神仙信仰,为吕洞宾传说的流传起一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对基督教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间信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恢复发展迅速的现象,表明了民间信仰在中国民众意识中根深蒂固,体现了民间信仰早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织部分.作为文化,民间信仰必然具备文化的某些特性,例如渗透性与融合性.这种特性也必然反映在与作为外来文化的基督教发生的各种碰撞方面.本文正是对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扎根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民间信仰的各种各样复杂影响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向村民众的信仰与仪式,历来是社会学与人类学的核心话题。信仰与仪式作为社会事实,既有其功能意义,也有其象征结构。这种功能意义与象征结构在不同文明社会当中表现不同。文章以关中Y村祭拜为例说明中国这样一种复杂文明中,如何在几千年中保持文化一统局面:即上层大传统统合下层民众小传统,而小传统也以种种方式渗透大传统,从而维持自身存在的双向互构过程。经由这一双向互构,国家在文化层面取得民众认同,同时也维系了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法律信仰:历史、对象及主观条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人类史上的法律信仰经历了习惯法信仰、宗教法信仰和世俗(国家)法信仰三个历史时期。并非所有的法律都被信仰,唯有具备规律-科学性、人道-正义性、方便—效益性三要素的法律才有可能成为主体信仰的对象;而且由于现代法律既具有被主体普遍信仰的价值基础、真理基础、行为操作基础和道德基础,又在确立法治原则的现代社会显得更加突出,因而使得法律作为最权威、最首要、最基本、最普遍的信仰对象具有了现实性。当然,主体信仰法律还需要具备从利益感受、价值认同到法律信念之三个主现条件。只有主体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运用权利、遵守义务,才能把内在的法律信念与外在的法律行为完善地结合起来,形成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9.
《学问》2010,(1)
金代石刻不但记载了金代世人的生平,同时还包含着个人或群体的佛教信仰生活情况,这些为研究金代佛教信仰生活提供了详实、宝贵的史料,亦开启了新的研究视角。金代佛教信仰群体涉及广泛的社会阶层与民族,金代佛教信徒多是出于自愿而接受、信奉佛教,僧俗在信仰方式上具有共性和易操作性,在家庭观念与世俗礼法的影响下,金代佛教信仰自身又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曾应枫 《探求》2023,(4):78-83
广府所处的地域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千百年来形成了既传统又开放,既守旧又包容的礼数,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在丰富与发展广府民俗方面更是表现了时代的传统性、即时性和创造性。本文以民俗文化中民众参与程度最多的波罗诞(南海神诞)、北帝民间信仰、扒龙舟等等,诠释广府民俗文化礼数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1.
嘉兴王店镇至今流传着"李家放生河"的传说,它是基层民众对李维钧与梅会李氏家族兴衰沉浮的记忆片段.国史、方志、传说及其分别对应的朝廷、地方精英与普通民众的历史记忆,对李家事迹的描述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放生河"是王店镇民对梅会李氏曾经拥有无上权威的象征性记忆,传说语境中蕴涵着几百年来江南地方社会官、绅、民之间在权力、信仰、利益等关系上的矛盾与纠结.  相似文献   

12.
日本服装禁忌与中国民间信仰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马兴国禁忌在民俗学中又称为“塔布”(tabu),就其实质,是一种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民俗信仰,具有心理信仰、习惯势力、群体趋同力所凝汇成的巨大驱策力量。由于中日两国人民处于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拥有2千余年频繁交...  相似文献   

13.
在晋南襄汾县赵康镇一带流传的赵氏孤儿传说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与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 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它能够融入地方文化传统,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被不断地实践并传承.调查显示,这一传说在地方民众的祖先祭祀、 地方庙会、 民间艺术表演、 婚姻禁忌和村际关系中都有独特的表现,并已成为地方信仰和社会关系的特殊影响因素.传说在日常生活中的民俗实践表现,是深入理解传说特征、 探讨传说在地方民众生活中的深层意义和精神内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外媒称,中国人往往给人勤劳、谨慎、友善、殷勤的印象。对某些东方哲学的信仰让他们显得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我们所不知道的是,中国人还是世界上最乐观的人。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报道,英国舆观调查公司最近对17个国家民众的调查显示,41%的中国民众认为世界会变得更好,远高于其他国家的比例。排名第二的是印尼人,比例为23%;排名第三的沙特人为16%。该调查还显示,排名最高的欧洲人是瑞典人,但仅为10%,这个比例还不到中国人的1/4。不得不说,中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日本文学的百年历史,是在明治维新后初步完成文学的近代转型的基础上展开的。在即将迎来21世纪之际,回顾日本文学走向现代化的百年历程,有许多课题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本文重点探讨日本文学观念的更新、文学上自我的确立、审美理念的传承等三个问题。概括地说,这三个问题都与传统与现代结合这一主要课题密切相关。文学观念的更新明治维新这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造成了日本政治文化的双重性格:一方面在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上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性,一方面带来政治上的某些改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动摇了旧的信仰和…  相似文献   

16.
壮族的祭祀仪式是通过一套完整的仪式来展现其信仰根基和精神依托的.广西马山县内过屯壮族社庙祭祀仪式的实践过程充分表明,虽然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壮族传统的祭祀仪式实践方式正在经历由规则向策略的转变过程,并不断呈现新的表现形式,但壮族民众依然能通过这一整套的仪式来完成对自身信仰的延续和社会关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罗冬阳 《求是学刊》2006,33(1):131-138
按照明代的宗教管理体制,并非所有不在国家祀典的民间信仰一概被视为淫祠。但地方官在实际的行政中往往过激,将祀典以外的神明和祭祀一概视为淫祠。明代的官方制度和禁毁淫祠活动非日常化的运动特征,都为民间信仰的存在留有空间。同时,明代国家祀典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不时将有影响的民间信仰纳入,扩大了该信仰在民间的影响。由于明代的国家既非依据民众的合意也非依据儒学的原理而成立,因此,代表国家意志的儒臣既要禁毁民间的淫祠,也要限制皇权的淫祀,但效力有限。  相似文献   

18.
别迷信学校     
迷信,《辞海》解释为“相信星占、卜筮、风水、命相、鬼神等的一抑思想。指盲目信仰或崇拜。”迷信学校,顾名思义,就是指对学校(作用)的盲目信仰或崇拜。显然,迷信学校的行为虽然与历史上的教育万能主义有密切关系,但也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如果说后者把“教育”(Education)放置于信仰领域,是坚持“信仰的权威”的话,那么前者则把学校(SChool)放置于信仰领域。是一种对“权威的信仰”。迷信学校现象,反映了学校导社会互动中中一种畸形的关系形态,它的产生往往与对学校缺乏理性认识密切关联。尽人皆知,教育不能万能,学校同…  相似文献   

19.
秦龙 《社会》2004,(9):46-48
每一个新的信仰,或产生于学术研究得出的新的结论,或产生于对新生事物的感悟,或产生于外来观念的输入,或产生于一个时代中流行观念的传播。流行的信仰,因时代潮流而发生,也因时代潮流的改变而变化。19世纪以来,世界变化多端,人类生活在多变的环境中,承受多项来路不同、性质各异的思潮的冲击,自然是五光十色,令人目眩。而在中国,又加上了百余年来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欺凌,频频国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代价省思李钢任何一种社会的、经济的发展,从其所追求的价值意义上看,可以说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过程。随着近代以来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民众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观念世界和精神领域发生了深刻的革命,这就是文化的转型。如果我们把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