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主持人语     
正西方博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发现新世界"的产物,仿佛伟大乐章《新大陆(第九)交响曲》的诞生,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去往北美,发现了"黑人灵歌"和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并将这些民谣、歌曲题材,作为主旋律进行交响乐创造,并以"新大陆"(也称"新世界")命名之一样,博物学也出于同样的背景和理由。"新大陆"的发现与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同步行进,博物学也羼入了那一时代的所有特征。以当下之热语"范式"套用,今日之博物学可归入"西方范式"。博物馆学与博物学具有相似的背景,但本质上说,二者分属不同的范畴:博物学(Natural history),博物馆(Museum),一看便知二者"出生"不同。可惜,我国近代在引介西方知识  相似文献   

2.
"西方民族观"和"四个共同论"固然有所区别,但均可归入"现代民族"观范畴.费孝通的"多元一体格局"是"现代民族"观的延续.人类共同体的历史道路各有差异,应寻求建立中国谱系的"古代民族"观.  相似文献   

3.
简圣宇 《东岳论丛》2019,40(1):111-120
朱志荣所提的"意象创构论"有其自身内在的优势和魅力,但同时也存在某些缺失。中国的审美意象学说实质上表现的是一种独特的中华时空观,叙述的是以空间凝聚时间,以有限把握无限等关于"意-象"互嵌互构的中国方案。但停留在古典范畴就难以清楚阐述诸多必须置于现代学科语境中才能厘清的问题。"意象创构论"在"意象"问题上若欲有更大发展乃至突破,必须立足于现代学科,对"意象"及其相关谱系内的概念、范畴进行重新审视、阐释和界定,建立起一整套"问题导向型"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博物学复兴的现实背景,博物学史写作亦逐渐兴起,但书写中国古代博物学史仍面临较大困难,其中有三个关键问题亟待回应:第一是概念界定。立足于现代学科形成背景及新名词语义演变,中国古代博物学史研究对象应基于现代博物学范式予以限定,即中国古代对动物、植物、矿物、人体进行辨识、命名、分类、描绘、搜集及展示的历史,但还需结合历史情境作出调整。第二是研究语境。书写中国古代博物学史,不仅出于对现实热点的回应,而且也暗合全球史、后人类史学等当下前沿史学理论,并特别具有中国本土史料及学术传统上的学理依据。第三是书写方法。传统学案体、目录体等学术史编纂体例并不适用于博物学史,故需探索新的编史体例,以揭示博物学史的内在发展脉络,并彰显博物学史作为新的专门史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论当代文学史写作中的“知识共同体”与“文学谱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存在着一个以本质主义为理论依据,以文学谱系学为方法论的"知识共同体"。其成员通过对文学史史料的"组织"与"分配",从纷繁芜杂的文学现象中构筑起一个相对自足和稳定的文学谱系,并以评论、专著和教材的形式重构了我们关于当代文学的基本知识。然而,这个知识共同体却因其对当代文学学科合法性的现代性焦虑,在建构文学史神话的同时也陷入了一种本质主义的历史迷思。  相似文献   

6.
一般符号学可被视为学术知识的再组织者,也可视为对以下三个文化区域内人文学话语进行再调整的总观点、总展望:即西方传统,非西方传统,以及全球跨文化学术领域。此观点不基于现行符号学职业实况,而是基于如何最好地利用符号学名称来最好地推进人文科学的进展,因此跨文化的或国际性的符号学,将参照人文科学全体的演变情境加以定位。为此,符号学首先应对导致学科分隔过严的现行全球人文科学制度进行检讨。这是今日理论符号学的主要任务所在。任何按照学科制度组织的知识成果,当然都是主要的知识来源,但这些知识结论多相关于具体学科结构的前提条件和运作框架;换言之,学科成果的运用价值,也是受到此学科结构性条件的限制的。如果将按学科本位产生的结论超越其学科制度条件加以扩大运用,就不免会引生不当结论。而这正是今日人文科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符号学的目的之一在于,通过比较的和跨学科的研究来重新检讨学科中心主义带来的认知限制。换言之,符号学有助于通过分析的和综合的方式来解剖和重估学科制度内的学术产品。本文作者认为,人类面临着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一种科学启蒙时代的必要性。而符号学,在象征的意义上,正被“要求”领导此全球化学术的运动。②存在有两类不同的知识概念:知识内容和对知识内容的使用。如果说一般科学学科关系于前者,那么一般符号学就关系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地理大发现"不仅使人类对世界产生了崭新的认识,也使西方的地理科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近代"西学东渐"以降,西方的地理科学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地理谱系、知识、价值和表述并置,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夹生现象",即中国的地理知识并没有融入到地理科学中,而我国的"地方表述"仍坚守着自己的传统.如何使地理科学与我国的地理知识、地理价值和地理表述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国地理学",需要学界进行反思、研究和重建工作.在这方面,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琼州学院学报》2019,(1):64-71
随着"现代文学"研究遭遇"瓶颈","重估一切价值"、转变学术研究视角、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就成了现代文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民国文学"就是在这一学术背景下被提出来,在与"现代文学"就文学研究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文学史分期以及现代文学起点问题展开的论辩中,为现代文学带来了新的学科范式和视角。它目前虽存在概念模糊、解释多样、理论不系统等问题,然而其自身的学术主体性、包容性也为"民国文学"这一研究谱系带来了巨大的学术张力。同时,这一研究谱系也为学科体系建设带来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学术主体性、问题本土化意识、发现被遮蔽的人类性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先后经历欧化和西化的修正,由工业、经济渗透到文化和文学领域,承载了中国文艺复兴的想象.新诗现代化属于理想主义范畴的现代性话语,与民族国家的现代进程与文化身份建构密切相关,当它启蒙具体化为复杂形式的创造与接受,现代化诗学也就建立起面向未来的合法性基础.新诗通过解构音韵、格律、抒情等规范突破传统诗歌知识谱系,但在学习西方技巧与经验时面临文化本位迷失困境时,传统资源又经常被当成补救的武器而启用,这一点构成了"现代化诗学"的边界与限度.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初以来,传播学的学科知识谱系一直在不断地成熟和完善,但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其学科的合法性仍然被学界质疑。本文以学科互涉、知识越界和学科规训三个关键词作为研究视点,深入探讨了传播学知识谱系生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博物的观念,即强调通晓众物、见多识广、知识渊博,但在"观"物时更多将重心放在观察外物对人事的"作用"方面,如关注事物的善恶祯祥、强调自然外物对人情志的感发等。博物学早期并无明确的知识划分,内容相对浑融,但至汉代,伴随着图书整理的全面展开以及名物训诂文字之学的成熟,博物学知识体系开始逐渐分化,以更明确清晰且多元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名物之学与格物致知的观念系统;辨物、劾物的知识、技术和思想系统;以铺陈体物来逞才炫博的汉赋创作等。尽管汉代观察、记录、解释、呈现外物的渠道各有分野,但从整体看,仍保持着鲜明的人文艺术色彩,展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杨建刚 《江海学刊》2012,(4):205-213,239
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理论范畴"陌生化"从俄国到欧美经历了一个旅行和变异的过程。布莱希特的陌生化(间离效果)、马尔库塞的新感性以及当代西方学术界的诸多理论和范畴都直接源自于对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的吸收、借鉴和改造。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伴随着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西方学术界却出现了陌生化理论研究的新热潮,其研究内容在走向深入的同时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这一旅行和变异的过程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原因,其各种变体也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时下,不少学者从"学科"的角度来讨论历史社会学,甚至明确使用"作为学科的历史社会学""历史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说法~((1))。在笔者看来,历史社会学是不是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已成为一个学科,目前仍属需要讨论的问题。一 把历史社会学看作一个学科,首先以明确什么是"学科"为前提。从时序上看,"学科"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概念,近代西方知识体系的分化对于"学科"观念的产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尽管也存在"学科"的说法,例如北宋孙光宪在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风险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议题,风险的概念也进入诸多学科和社会公众话语。具体学科中的风险概念就其各自的研究目的和方法而言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性和限度,同时,风险概念也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不断地变化着自己的含义和用法。从哲学的理论视野中来考察,风险与现代性的扩张密切相连,它可以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价值性范畴和哲学范畴来认识。  相似文献   

15.
部门法理学作为法理部门化和部门法理化的互通表现,目前在学术界快速发展,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已经成为法学研究的动向,并构成了法学知识发展谱系的重要元素。我国部门法理学范畴的提出,主要原因是一般法理学对具体实践指导的乏力和部门法研究中反思性不够。法理学不应当是空中楼阁,它应当走向实际、与部门法实现二者的互通。部门法理学作为法理学的一门学科可以反思部门法的价值、厘清基本法律概念、发现其法规中存在的不足;作为方法,有利于促进部门法的学理化提升。实际上,部门法理学无论是作为学科论还是方法论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没有必要将二者彻底隔开。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是现代中国史学理论建设的开始阶段.因崇尚科学而从方法论层面对"科学方法"的提倡,实际上是逆向回答了历史学的性质问题.史学"求真",具有斩除"思想荆棘"的作用,也是强化学科独立意识的自然反应,对史学的求真与致用的探讨完全处于一个新的起点或层面上.五四时期是有规模引进西方史学和有意识融汇中西史学的首次尝试,对西方史学发展的了解有限、判别西方史学价值的能力微弱等都成为制约中国史学借鉴西方史学的因素,知识层面的碰撞与交流还需摒弃某种先入为主的成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运用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的成果,以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为例,对劳动复杂程度的模糊度量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专业劳动的复杂度由专业学习难度决定,专业学习难度由其横断学科和经验知识含量决定,而这些含量由专家系统提供的主要课程设置来体现.并由此建立了专业学科难度模糊谱系和相应的专业劳动复杂度模糊谱系.  相似文献   

18.
刘成才 《学术论坛》2012,35(12):166-171
新世纪的当代文学研究在解构八十年代文学叙述成规和话语权力的同时,强化了文学社会主义想象的一致性与合法性;知识化维度建立了学科范畴的知识独立性,为"中国"阐释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当代文学研究在重述全球化格局中的"中国"主体时,也因强烈的现实诉求瓦解了学科的思想和学术能量,丧失了学科合法性。研究者应深刻把握当下中国社会危机,重建既承继"中国梦"又表征"中国痛"的批判知识和当代文学研究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社区理论的研究理路与"中国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理论发端于西方.在西方的社会学研究中常见有两个社区定义,即"一种关系类型"和"一种地域社会".这两种定义代表着西方学界研究社区的不同理论脉络.中国的社区理论充分体现着西方学界的影响力,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另外,社区研究成果虽然丰富了中国社会学知识体系,但也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主要体现为研究理论的机械性、调查内容的肤浅性、研究目的的功利性、研究方法的单调性.因此,提升中国社区理论研究的学科意识和使命感是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过程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恰当自然审美"命题由艾伦·卡尔松提出后引起激烈争议,观点纷纭,带有明显的谱系性,并总体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理论特征。通过对当代西方"恰当自然审美"谱系的梳理则可以看出,要想实现真正的"恰当审美",必须在完善的整体思维框架下才有可能。它由此给我们带来的有益启示是,与传统审美理论不同,自然审美不应再孤立地探讨审美问题,也不应再将知识、伦理、宗教等非审美价值彻底排除在美学研究之外,既要考虑到审美对象,也要考虑到审美者及其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唯其如此,这种审美才可能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