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鼎二三事     
宣鼎是近代卓有成就的文言小说家之一。他的名号很多,起码有数十个。载记往往有误。他姓名字号的正确表述,当作:宣姓,鼎名,字子九,号瘦梅、香雪道人等。另象云山到处僧、邋遢书生等别号也能反映他的为人和遭遇。宣鼎是乾嘉以来幕宾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多才多艺,书法、绘画、篆刻无不精通。现在安徽省、天长县还有收藏。在文学创作方面,文、笔、诗、词、曲、赋,他都是里手当行,但以文言小说享有盛誉。现存小说除《夜雨秋灯录》十六卷外,单行短篇小说《钟小妹传》写得也很出色。穷愁潦倒,身后凄凉,这就是这位小说家的生  相似文献   

2.
缠足陋俗在中国沿袭久远,影响甚深。近代以降,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缠足陋俗也发生了相应改变。这些变化肇始于来华传教士的努力,他们不仅大力进行反缠足舆论宣传,而且还将这些主张付诸于实践。虽说传教士的这些活动主观上是为其传教活动服务,有其局限性;然而客观上却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推动了近代反缠足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中共的反缠足运动延续了自晚清以来的政治化思路,不断根据新的形势,赋予缠足各种内涵。苏维埃时期,共产党一面彰显缠足的“封建束缚”特点,一面强调放足对“参战动员”和妇女解放的意义。抗日战争爆发后,除抗战、革命与生产动员外,缠足对妇女自身的影响,继续受到中共的关注。1945年后,中共的反缠足运动逐渐与土改、生产及支前运动结合起来,放足最终成为解放生产力的手段,而非目的,即使是在以解放妇女为己任的妇女运动领导者眼中,亦复如此。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借用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从缠足的发生、时尚阶段以及向风俗过渡,最后形成风俗阶段,论述中国妇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受压迫之重,受欺凌之深,从而佐证了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论及的中国过渡女子身上套的四条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在南京政府禁止缠足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所控区域积极地开展反缠足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主要靠各级政府推行的反缠足运动不同,共产党的反缠足运动主要是由根据地政权和妇女组织推动。当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两者的关系并不相同,所起作用也有差异。苏维埃时期,妇女组织本身即是苏维埃政权的组成部分;陕甘宁边区主要是妇女组织配合政府;而华北各根据地则是政府配合妇女组织。  相似文献   

6.
一、女性缠足:中国封建时代独有的现象缠足起源的年代众说纷纭,但缠足之女为封建帝王所宠爱应始于南唐后主李昱(公元937~978年)时代。官嫔娘是第一个用帛绸裹足以博得皇帝欢心的妇女。北宋时女性缠足之风开始蔓延,南宋以后愈加盛行。《宋史·五行志》篇的“理朝宗,宫人束脚纤直,明快上马”是其佐证。而在元代的杂剧中,“三寸金莲”的“美称”司空见惯。及至明清两朝,是否缠足就成为衡量女性美的第一标准,未缠足的“大脚女”被人耻笑,难以谈婚论嫁。17世纪西方传教士这样描写中国女子:“她们大多很难活到30岁,他们的脚被按照可笑的习俗缠裹…  相似文献   

7.
王冬梅 《兰州学刊》2000,15(3):79-80
戊戌维新时期的不缠足运动,是由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发动并领导的。它不但是一次社会改革运动,而且也是一次保国救亡运动,同时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图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妇女解放之先声。一、不缠足运动的兴起据载:“夫缠足之俗,各国皆无,惟中国独有,然亦非举国皆然,惟汉人大半有之。推其原由,历朝史册并无言及,仅见于后唐,李后主爱妃娘,善歌舞,得宠幸,后主乃作金莲花,命娘以白帛缠足,作新月状,歌舞其上,由是作俑,而后人相沿成风,愈久愈炽,牢不可破”1。缠足恶俗,严重地摧残妇女的心身,使妇女终身失去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论反传统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最起码的文化立场应该是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追求。传统是现代中国文化的主要命题。传统的生命源于不断的创造性解释,传统必须从批判和断裂中获取自我转化的力量。反传统不是反中国的元传统终极信念,而是反那些已经僵化的传统。反传统反的是文化传统而不是传统文化,反传统主要反周秦以来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传统结构,反传统断绝不了传统文化也不可能导致西化。反传统是创造性转换传统和重构传统以及建构现代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贵州不缠足运动兴起,在戊戌维新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贵州不缠足运动的兴起是在全国不缠足运动的影响下开展起来的,使贵州女性的身体得到极大的解放,并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贵州女性的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10.
缠足是严重战害中国妇女身心健康的陋习。清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天赋人权说和女权理论的输入以及社会变革的展开,逐步兴起了不缠足运动。废禁缠足,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1.
汉族妇女缠足习俗的起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洪钢 《江汉论坛》2003,8(10):44-48
本文结合人类学、民族学相关资料和理论,探讨了汉族妇女缠足习俗的起因。指出:汉民族审美观点的发展和长期以来的两性隔离制度,是缠足习俗产生的基本原因。宋明理学、处女嗜好和统治阶级的提倡,是其推动因素。汉族妇女在社会两性分工中的地位,是缠足习俗深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缠足,作为一种丑恶的风俗习惯,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千余年,给广大妇女带来过无穷的痛苦与灾难。到了晚清,随着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兴起,一个颇具声势的不缠足运动逐步在全国展开,向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地冲击。回顾一下晚清不缠足运动这一历史,对于全面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风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经济周期 ,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其所采取的税收政策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对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税收政策理论发展的阐述及税收政策效应 ,结合我国的实际 ,论述了我国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 ,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税收政策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后现代主义的反主体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提出了主体死亡的思想 ,实际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是个性的消亡 ,而是近代以来把“主体”视为具有先验性、普遍性规定的存在或具有支配性、绝对性作用的存在的观念的死亡。后现代主义反主体的观点一方面是对西方传统观念中的主体观念的批判 ,另一方面又是对近现代西方思想中的主体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反通货膨胀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反通货膨胀成本管怀鎏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通货膨胀是困扰我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一大顽症。当前,多角度地研究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通货膨胀问题,对于探索我国通货膨胀的特有规律,从而更为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从一全新的角度,提出反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说来,形式主义作为一种违背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理所当然地要在辩证法哲学那里受到批评。在黑格尔哲学那里,情况就是如此。不过,黑格尔对形式主义的批评,又不能仅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衡量。换言之,黑格尔对形式主义的批评和对其他违反辩证法的错误思想方法的批评,并不处在平分秋色的地位,前者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拟根据黑格尔重要著作中的有关论述,对黑格尔所批评的形式主义是什么,这种批评的意图与意义何在等问题,作一个分析。一、《精神现象学》的《序言》对形式主义的批评《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在耶拿时期写的最重要的著作,也是黑格尔一生中第一部重要著作。这部巨著的出现,明显地标志着黑格尔  相似文献   

17.
通货膨胀导致国民经济陷入困境,使经济发展付出高昂的代价,而反通货膨胀并非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轻而易举地达到预期目的的。随着治理通货膨胀紧缩政策的实施,反通货膨胀的成效与代价都在悄然生成,日趋显化。因此,在评价治理通货膨胀的成果时,必须认真研究反通货膨胀代价这一必然存在而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本文试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唐代反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代达于鼎盛。但它毕竟是舶来品。佛教教义和僧徒日常生活习惯,与已有上千年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大不相同,有的甚至背道而驰。经过唐以前漫长的适应发展过程,佛教虽然逐渐获得了相当多的信徒,然而这个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因  相似文献   

19.
民国四川的缠足状况与不缠足努力甚少为学界关注。依据地方档案和报刊资料 ,可初步重建 1 91 2 - 1 91 7年以官方为主的反缠足努力。晚清开始的从劝到禁的进程在民初得到延续 ,但政治权势的变更导致已经被打压到边缘的东西又变成可以重新讨论的问题 ,在究竟以官力禁罚为主还是以劝导为主 ,以及劝导之责主要在民间士绅还是仍由官方进行等方面 ,民国初年出现了分歧。一段时期内曾出现民间反复要求官方严禁 ,而官方却认为应当由士绅进行劝导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哲学是以批判和反叛现代性的姿态出现的,作为现代性的重要表征的“理性主义”,也必然在其批判之列。后现代主义可以说是以反理性主义为其表征的。学界对后现代主义的反理性主义的评价,多是看到了其消极意义。本文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反理性主义却有着积极的意义,那就在于它深入和全面地揭示了“理性”在确立自身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压迫性与极权性,力图让人们对理性之用的消极方面保持警醒。同时,后现代主义者的根本立场也并非是要弃置理性,而是坚持理性所内在的批判之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