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现阶段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广大农户的金融需求,农村经济发展资金大多依赖非正规金融的客观现实,文章认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替代,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非正规金融与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和非正式制度可以相互融合。所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充分重视和利用非正式制度与传统,妥善处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促进正式金融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人为秩序与自发秩序之间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非正式金融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会不断内生出对非正式金融制度的需求,因此,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分析我国非正式金融存在的原因及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探讨非正式金融的发展空间,将有助于政府对非正式金融的引导和扶持策略做出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的退出、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收缩及职能的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滞后 ,使得我国农村正式金融安排的整体功能受到削弱 ,而非正式的农村民间金融又由于自身固有的缺陷以及政府的打压而难以有所作为 ,农村金融体系呈现萎缩状态 ,不能适应“三农”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 ,一方面必须调整正式金融安排的结构 ,对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 ,建立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 ;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 ,引导和发展民间金融 ,使非正式的金融安排能够有效发挥补充和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部沿海福镇三个典型标会案例在组织结构、制度规范、组织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源于当地民俗文化传统的标会作为一种非正式民间金融组织其存在具有必然性。依托当地传统习俗与文化传承形成的合法性机制,组织自我学习、自我纠错能力生成的有效风险防范机制,是标会这类非正式民间金融组织能够产生、发展及存续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当地民俗赋予标会合法性并使其作为当地非正式民间金融组织长久存续。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与深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三农”特征与农村金融的关系 ,对我国农村金融的抑制与深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 ,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 ;农村金融抑制是因为存在较多的金融管制 ,而农村金融深化应是逐步取消这些管制使其更有活力 ;关于农村资金的外流问题 ,不赞同通过强制手段将资金留在农村领域。  相似文献   

6.
金融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但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其金融体系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反而抑制了农村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滞后又反过来制约了农村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江西农村存在需求型金融抑制,从需求角度分析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理论依据,并运用调研资料分析金融抑制的成因,最后从提高农村金融需求的角度提出破解金融抑制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抑制是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和金融供给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民间信贷是一种非正式的民间金融运行机制,其特点是在银行体系之外,在实际活动中双方直接见面。这种信贷在陕北农村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它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根植于当地传统文化之中,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根源,其生成也是同其所处的经济背景紧密相关的。陕北农村各类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其面临的资金困境之间的矛盾是该地区农村民间信贷发展壮大的客观背景。各种经济和社会奈件等因素使得陕北农村地区的民间信贷不仅在当前存在,而且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会一直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9.
农村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金融制度的安排是由其所处的经济阶段所决定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在现阶段它拥有比农村正规金融更高的效率。本文针对农村民间金融的特点,运用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对农村民间金融交易费用进行了分析,认为交易费用低是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成因。并指出只有承认民间金融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正确引导、科学规范,促进民间金融的有序发展,发挥农村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才是我们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国农村金融的金融抑制情况更突出,消除金融抑制对“三农”的影响是农村金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从金融抑制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成因及其表现,并提出了消除农村金融抑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农村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金融在国内外普遍存在,我国农村至今仍然活跃着各种民间金融形式,事实上起到了弥补官方金融缺失的不足。非人格化交换是制度变迁的方向,制度变迁的目的是降低交易费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需要进行路径选择。民间金融产权关系明晰,交易成本低廉,方式多样灵活,是广大农户熟悉的金融方式。将非正式制度的民间金融转化为正式制度,改善监管约束机制,不失为解决农村金融供给缺乏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发展村镇银行 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着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为了更好地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和推进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极需突破现有的金融抑制和信贷短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发展村镇银行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积极意义。文章试图从村镇银行的发展入手,探讨现阶段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和措施,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供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整体上看,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农村信贷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物流建设已被列入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农村物流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金融供给短缺的成因及其金融需求的态势,并为化解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与金融供求矛盾的路径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理论综述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缺口产生的原因、非正规金融的演变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是正规金融功能性缺失和国家长期金融抑制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金融缺口产生了获利机会,而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是对这一利润机会的理性回应;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金融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基础演变引发国家对金融制度重新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1985—2014年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数据,VAR模型实证分析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相互影响的均衡关系,我国金融发展是城乡收入差距加大的格兰杰原因。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及其脉冲响应函数的研究结果都证实了一个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我国金融发展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原因在于城乡金融投资的不平衡和农村资金外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从发展农村金融、遏制农村资金外流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着手解决,加大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符合我国农村经济现实的一种有效的金融机制,是农村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其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通过组织创新加以解决。合作金融组织的创新和发展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困境,必需在认识和分析这些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17.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未能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对我国农村的经济增长、金融功能发挥、金融结构优化和金融环境完善之间的关联关系、彼此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影响过程展开系统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综述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影响下的农村突发事件中公众心理危机的发生发展机理,然后对农村突发事件中公众的个体风险认知和群体风险沟通、风险认知中的非正式制度因素进行了识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避非正式制度对农村突发事件中公众心理危机的负面影响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地下金融的资金规模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笔者利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农村地下金融资金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地下金融的资金规模受到正规金融系统的利率水平、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的服务能力、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国家的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针对我国目前农村地下金融资金规模过大的情况,笔者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非正式制度对农村法制建设的作用是双重的,在农村法治建设过程中,发挥正式制度的不足和高成本带来的风险,非正式制度同样可降低法治建设的成本。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其消极影响指非正式制度对社会的功能是负向的,无法做出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与和谐的局面。民间法更被看重,从而规避、阻碍和替代国家法的实施,甚至覆盖国家法的运作,这样就不可能实现法治。发展好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正式制度实施与经济社会与法制建设的协调发展关系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将有助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稳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