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教态素养是大学教师应当具备但却常为人们所忽视的一种重要的素养。大学教师的教态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体语艺术的表现能力、情感的调控能力、教态认知能力及创新能力。当前大学教师的教态素养存在诸多问题,提出大学教师教态素养的构成与特性,探讨大学教师教态素养的养成目标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部属师范大学适逢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良好机遇,必然要求高等师范大学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但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如:教师双专业化失衡、教育培训机构缺乏、教师知识面窄、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单一.高师教师的现实状况,将会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建议学校通过独立设置教师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教师教育研究机构、成立大学教育与中小学实训中心、构建教师教育资源联盟、成立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等各项措施,促进教师的发展,保证高校教师的质量,使广大高师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哲学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结构的上层建筑,是影响教师职业信仰、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根本而言,培养教师的哲学素养就是发展教师的个人哲学。教师哲学素养的内容可以用三层四维模型结构来概括。教师哲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聘用与评价机制、职前与职后培养、教育与自我完善、自由与科学管理等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作为精英文化,大学文化在大众文化强势冲击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重大机遇。大学文化在挑战面前可以通过发掘大众文化的积极因素,重塑大学价值体系;利用大众文化传播媒介构建大学文化养成新格局;运用体制坚守大学人的精神家园,灌输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等对策坚守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重建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文化、社会和个体本身共同构成观念系统的“生态环境”.如果要构建正确的教育观念,大学教师要首先与自我“对话”,澄清自己既有的教育观念;要与理论“对话”,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汲取先进教育理论的力量;要与学生“对话”,反思教育交往模式,汲取学习共同体的力量;与同事“对话”,探究共同关心的话题,汲取职业共同体的力量.同时,大学作为大学教师成长的微观社会环境,需要营造民主、自由、信任与合作的文化氛围,为大学教师教育观念的建构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6.
陈慧 《琼州学院学报》2013,20(1):108-109
本文从教师的语言素养入手,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使用及其它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状况直接体现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制约着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是创新教师培养的载体.同时创新型教师是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创新型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大学举办的教师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它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如下缺陷:学术性和师范性难以兼顾,课程设置有待优化,综合性大学与师范院校缺乏合作,教育专业与非教育专业缺乏双向交流等。要推进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综合性大学可采取如下举措:平衡学术性与师范性,推进教师教育创新;优化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促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教师教育发展道路;加强专业间的合作,促进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发展定位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存在教师教育特色弱化、课程体系不合理、缺乏有效的保障等问题,必须谋求思想范式和教育模式的更新.地方性、农村性、教育性、实践性应该成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发展教师教育的主要定位.对此,可以考虑建立学术理论与行政力量相结合的管理体系、结构化和模块化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相协调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师素养的形成是教育改革的大事,如果教师培养出现了问题,那么教师评价体系也就会相应地出现偏差,譬如人们习惯称呼的名师并不具有真实的教育意义,它一般代表人的一种传授知识和把握考试的能力。由此而形成的教育是很难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也背离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故而,重视教师素养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一、师范教育现状与改进顾明远先生认为:教师队伍建设不只是教育改  相似文献   

11.
耿利敏 《理论界》2012,(7):209-211
大学英语一直被看作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是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大学英语教师也因此承担着重大的教化责任。大学英语教师应如何发挥其教化责任,对于中国通识教育的成功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高效的融入通识教育内容,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经常阅读中西古典文学,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通识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同时学校也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对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的现状及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得出其与生态课堂所要求的教师话语存在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如何提高教师话语有效性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语言文字素养,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教师的语言文字素养是形成教学能力的最基本的要素。教师的语言文学素养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加强语言文字素养,要有正确的认识和严肃的态度,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学习,重视语言修养,勤于阅读和练笔,写好教学随笔和札记,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感染力,使语言闪烁出感人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论信息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  于莉 《东岳论丛》2005,26(5):197-199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化学习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教师作为教育知识的传播者首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多采用奖惩性模式,最大弊端是发展与评价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外在利益挂钩,很少与教师的内在素质提升相联系,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事实上,大学教师作为一个具有较高主体意识和社会威望的群体,对其发展与评价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外在的约束与规范,更不是居高临下的控制和干预,而是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引导、激发教师自主发展,不断提升其内在素质,实现自我价值.鉴于此,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模式,应该逐步由注重外在利益的奖惩性向注重内在素质的发展性转变.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模式转变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多采用奖惩性模式,最大弊端是发展与评价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外在利益挂钩,很少与教师的内在素质提升相联系,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事实上,大学教师作为一个具有较高主体意识和社会威望的群体,对其发展与评价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外在的约束与规范,更不是居高临下的控制和干预,而是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引导、激发教师自主发展,不断提升其内在素质,实现自我价值。鉴于此,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模式,应该逐步由注重外在利益的奖惩性向注重内在素质的发展性转变。  相似文献   

17.
18.
论述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以及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提出将市场产品理论应用于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育基金在美国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它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作用,使美国产生了众多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现代大学制度最成功和最具代表性的典范。美国大学经验表明,大学教育基金已经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把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确定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何借鉴美国经验,利用大学教育基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内大学教育基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基金资产规模上都处在起步阶段,但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和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给大学教育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大学教育基金存在的治理结构缺陷、缺乏信托责任和重募集、轻管理等问题,提出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完善与公益慈善相关的税收制度、鼓励社会捐赠,建立包括基金会设立、基金治理、基金资产管理和分配使用等方面内容的制度体系,规范大学教育基金的运行并对其实行必要的监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大学教育基金的监督与评估。  相似文献   

20.
德里达原本是一位哲学家,但他在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界的影响却大于哲学界。尽管在许多方面,马克思主义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之间的差异多于相同,但德里达至少在三方面与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持有相同或相近的观点:一是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性,这一点尤其接近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二是马克思主义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尤其在当今时代更是如此;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中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原先的一批左翼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暂时受挫感到失望,而德里达则和詹姆逊一样,却坚定地相信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终结,因为它已经渗透进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若从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的视角来考察德里达的学术思想,应该承认,德里达的思想更多地是被美国的文学理论批评界所接纳。随着德里达的去世,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进入了一个"后德里达时代"或曰"后理论时代",解构的一些主要原则成为一种经典的批评原则和研究方法。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既相互抵牾同时又有一些共通之处,这一点尤其体现于德里达的专著《马克思的幽灵》。在书中,德里达试图在传统和当代的以及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与解构之间发现一些共通的东西。在德里达本人的认可和直接参与下,解构理论在美国批评界一度发展演变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一大批评流派,一批解构批评家、新历史主义批评家以及后殖民批评家卓有成效地将马克思主义与解构理论糅为一体,在批评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