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腐败的实质和核心是政府官员为了谋求个人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通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腐败现象的收益成本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无论是宏观层面的腐败还是微观层面的腐败,成本均大于收益,因而在微观上建立惩戒腐败和廉政激励机制、在宏观上完善制度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流动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农民工在农村和城市的生产生活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流动的成本收益模型。分析了工资收入水平、流出地区农民收益差异、非经济成本、社会收益等影响农民工流动迁移决策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民工流动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内外对经济性裁员的相关研究,针对经济性裁员的成本收益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理性决策中,当预期经济回升时间少于均衡时间,企业留住员工比较明智;当预期经济回升时间多于均衡时间,企业选择解聘该员工比较明智.将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偏理性的部分数据化,使这类问题变成结构性问题,进而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提出了关于经济不景气时企业裁员与否的建议和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滇越铁路是法国环北部湾战略布局中路网规划的重要一环,对法国控制在远东的势力范围具有重要意义.从自然、技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综合分析影响滇越铁路运营的主要因素,可以有助于对其进行成本和收益测算.由于种种原因,滇越铁路的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但作为法国在远东的重要战略支撑,滇越铁路的地缘价值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效益调查资料》(2005-2013)的统计数据,对山东省肉羊养殖的成本、收入、利润的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肉羊养殖年收入与成本总体呈上涨趋势,收入增加主要来自于主产品-羊肉的销售收入增加;人工费用、仔畜进价、饲料费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净利润与成本利润率波动性较大。可通过加大政策扶持促进标准化生产、有引导性的实施产业集聚、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养殖户的综合素质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山东养羊业的发展及养殖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高校扩招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我国高校扩招政策有很强的解释力。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引起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扩大内需、缓解就业压力与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预期收益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而且付出了教育质量下降、教育有失公平、教育“返贫”等巨大成本。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说,政府的收益是小于成本的。相对于公共部门的个人消费者来说,由于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风险增大,作为经济人的个人在选择教育消费的时候,应该有成本与收益核算的意识,理性地选择消费。就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教育质量的提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应该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真正实现本质上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效益是饭店永远的追求.当前人力资本投资已成为饭店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所成.成本收益分析为我们判断人力资本政策合适与否,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提供了现实的思路,将这一经济分析法引入饭店人力资本投资分析中来是切实可行的.这里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作为基础,尝试引入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使其成为界定、衡量最终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刑法的经济分析理论以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为基础,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分析如何确定有效益的刑罚,如何控制犯罪。通过设置有效益的刑罚,使犯罪成本大于犯罪收益,从而达到抑制和预防犯罪的目的。我国刑法研究可以借鉴该理论的合理部分,以期更好地促进刑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影子价格、消费者剩余理论、引力模型、水利经济学等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尝试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自身效益"三位一体的现代文化产业观出发,对博物馆成本收益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在总体规模和数量上反映博物馆产生的综合效益程度,为博物馆建设战略和决策机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提供理论及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成本收益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汇率制度安排应该依据其产生的收益与成本.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低估并盯住美元,它所产生的收益是巨大的,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匹配;但同时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成本,并且随着今后环境的变化成本压力将会增大.我们要遵循国家的价值取向,保留现行汇率制度主体,逐步调整汇率制度安排,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证明标准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证明标准,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但证明标准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最佳证明标准应当由社会净收益最大化来决定。当证明标准的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时,社会净收益实现了最大化,证明标准达到了最佳程度。对于不同性质的案件、刑事诉讼中不同阶段的诉讼行为来说,证明标准的边际收益是不同的,应当采取不同的证明标准。提高证明标准对于公、检、法等部门具有不同的边际收益和成本。部门收益和成本与社会收益和成本之间存在差异会导致部门行为的扭曲,损害社会利益。所以,必须采取措施促使部门和社会之间收益与成本趋于一致,从而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社会以儒家伦理作为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统治者也极力推行儒家理论的"孝"观念,对维护和保护家族利益而侵犯他人的违法行为予以宽宥,以彰显统治者的仁政.血亲复仇作为道德伦理的义务,体现了人的自然本性,受到了儒家孝观念的吹捧,但是血亲复仇本身就是一种仇杀.历代统治者对此采取不同的态度,意图将血亲复仇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也体现了中华法系所带有的浓厚的伦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孝文化的人格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孝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人格内涵。它具有策源本性的理论根基和家庭、族群与社会三位一体的表现模式;孝文化人格的建立是一个从依恋到独立的转变过程。它既是人生的目标,也是人生的实践原则。孝重视德性人格的教育,将个人价值与家庭、社群、民族和国家的目标相结合,不仅能提升个人素养,也具有相当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代孝文化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孝文化作为儒家政治文化的伦理根基 ,其本质核心是“孝治” ,即以孝治国安民。宋统治者推崇孝道教化 ,奉行尊老国策 ,旌表孝德孝行 ,并通过制订缜密完备的法律条文遏制、打击各种不孝犯罪以及在官场人事制度中以孝悌品行举人选官、黜陟迁转官吏等等 ,都是“孝治”施政的具体实践内容。宋统治者大力推行“孝治”的结果 ,不仅形成了宋代民间社会讲孝行孝的浓厚气氛 ,而且把中国古代孝道文化的发展 ,推向了明清时代的鼎盛高峰  相似文献   

15.
孝亲观念应该是随人类进入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阶段而产生的,传说尧、舜时代,便有了孝的观念和行为。具有信史依据的孝观念、孝行为和孝文化起源于西周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内涵由"孝死"向"孝生"转变,成为子女善事父母长辈的伦理道德规范。孔子对"孝"进行理论升华,完成了对儒家孝道理论的初始建构。历代统治阶级都很重视对孝德文化的弘扬,甚至将其制度化和深入到启蒙教育等生活的各个角落。进入近代以来,孝文化与整个传统文化的命运紧密相连。"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孝道的批判虽然是应该肯定的,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对传统孝道文化不能简单对待,而必须溯其源流,辩证分析,去糟取精,实现由传统"孝道"文化向现代"孝德"文化的合理转换。  相似文献   

16.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之一,在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纪中,传统孝文化由祭祀祖宗的宗教意义,发展到敬养祖亲的人伦意义,最后泛化为一切封建道德的基点和准则。传统孝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到泛化的转换,从而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和扭曲人性的思想武器。鲁迅解构了传统孝道泛化后的愚孝以及孝文化对女性和孩子的戕害,在解构批判的同时,提倡平等、自由、民主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了鲁迅的非孝意识。  相似文献   

17.
孝具有文化、伦理、教育、政治等多重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结构.其基本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这构成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要求.对父母"孝"的情感的扩充和延展,形成儒家传统中的祭祀祖先的"家一国"集体无意识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孝文化是儒家仁爱伦理的底线,孝伦理是东方人伦所止的身份规范,孝心理是由家及国的人伦扩展,孝政治是君子齐家治国的基本前提.反思现代文化的西式建构模式,我们应对中国孝文化结构的发生、发展与中国先秦社会家庭组织的类型结构、地位形态加以认真审理,重建现代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撑.才能对孝文化对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意义有正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由于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对传统孝道文化的冲击,孝道文化出现缺失和衰落,孝道文化在农村遭遇了诸多困境。本文试图阐明农村孝道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社会功用,对当前我国农村孝道文化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当代农村孝道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孝道有许多敬老、养老的思想和措施,并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思想文化传统。中国传统孝道作为伦理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中国传统养老中起到了保障、凝聚、调控和稳定社会的作用。因此,在我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之时,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孝道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独具特色、最能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别的就是"孝"。中国传统孝文化本身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它对维护古代中国家庭和谐、国家和谐和社会的普遍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传统孝文化的精华,消除其消极影响,使其在构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过程中,仍然发挥出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