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规模、方式和性质,梁启超认为:当时的大战“皆一日而毕耳,其战线殆无过百里外者;语其实质,仅得比今闽、粤人两村之械斗。”齐思和也曾断言,从春秋初年到战国前期,列国兼并战争规模犹小,交战双方出兵率皆数千,即最大的战役也不过数万;诸侯争霸战争规模浩大持久,奸诈酷烈,那是战国中后期以后之事。至于诸侯争霸战争与当时各国社会改革的关系,似乎至今尚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笔者认为,以梁、齐二氏对于春秋时期战争的研究,显然低估了当时战争的规模,误判了争霸战争的方式及其性质。本文试图在纠正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对诸侯争霸战争与当时各国社会改革的关系,战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汉宣一代虽然仅有短暂的25年历史,但在整个西汉历史上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间,汉宣君臣们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自救运动,不仅缓和了自汉武帝末年以来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平息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而且恢复与发展了社会经济,避免了重蹈秦亡之覆辙,使西汉王朝重新由乱到治,由弱到强,出现了盛极一时的中兴局面。一 汉武帝在其统治的54年历史中,几乎进行了长达40年之久的对外战争。尽管这些战争在客观上对扩大中国疆域,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以及打通和发展国内外交通等方面,悉曾起过积极、进步的作用。然而,由于连年的对外战争与“孝武穷奢极欲,…  相似文献   

3.
该文是英国现代社会政策大师与社会福利理论奠基人蒂特马斯的一篇经典文献.该文以英国战争与社会政策互动影响历史为案例,首次论述了战争与社会政策的互动关系,阐述了战争对社会政策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政策对战争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该文首次划分现代战争关注点由男人数量、符合服役标准到全民健康福利,尤其是儿童健康与福祉的历史演变阶段,论述战争产生社会不平等的基本原理,深入探讨战争与国家、战争与男性、战争与医疗健康服务、战争与社会分层,战争与人类基本需要、战争与家庭、战争与全民性福利制度,军地融合、军事参与率、战争与社会平等等关系,这对于当代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军地融合发展政策,优抚安置和军人福利",健康中国"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辽宋战争的性质徐红年辽宋战争是公元十世纪下半期到十一世纪初,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发生的一场内战,它是两个封建政权之间因历史上遗留的领土纠纷引起的战争,它的特点是交战双方势均力敌,战争形成拉锯,最后以双方签订和平协议──“澶渊之盟”告终。“澶渊之盟”开...  相似文献   

5.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史学界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 ,正常情况下每 5年举行一次。从 1 90 0年 7月 2 3~ 2 8日在巴黎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起 ,至今已召开过 1 9届。第 2 0届历史科学国际大会将于 2 0 0 5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本届大会内容丰富 ,包括三大主题和数十个专题以及圆桌会议。大会三大主题是 :(1 )史学中的人类与自然 :经济史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自然灾害及其后果 ,自然科学、历史与人类 ;(2 )神话与历史 :史学中的神话 ,神话、权力与历史 ,史学家的责任 ,史学与乌托邦 ;(3 )史学中的战争、和平、社会与国际秩序 :战争与和平 …  相似文献   

6.
近来 ,中日民众相互“信任问题”引起关注。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比较 ,指出日本历史教育的原则是“掩盖侵略性质 ,推卸战争责任 ,拒绝反省认罪” ,中国历史教育的精神是“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促进中日友好”。日本的历史教育完全秉承日本政府掩盖侵略历史 ,回避战争责任的一贯方针 ,其根源是历史认识问题。这一问题既严重伤害了曾经深受日本侵华战争之害的中国人民的感情 ,也将日本民众引向历史认识的误区 ,干扰了中日两国民众的沟通、理解与信任 ,这才是中日民众“信任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年来,中韩日三国围绕那场战争的记忆存在差异。差异化的战争记忆背后是不同的历史认识,对于历史记忆的重构具有各自不同的导向性。在中韩日三国的战争记忆重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种由一元化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转变的趋势或过程。尤其是日本社会受害与加害二重性的战争记忆构造和不断修正历史认识的政治倾向,造成三国在战争记忆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战争记忆作为"历史遗产"成为阻碍三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塑造真实的战争记忆是构建三国"共享的记忆"的前提和基础,构建东亚社会在战争记忆上共同的"记忆的场"是推动实现历史和解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田猛 《社科纵横》2011,26(1):112-114,1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而纳粹德国选择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直接导致它在尚未充分做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得不为此付出加速自己走向灭亡的代价,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偶然性。既然战争的爆发有其必然性,那么希特勒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前爆发而招致自己加速败亡表明,一味推迟战争的爆发并非一定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福音,从而对传统的"推迟战争爆发有益论"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9.
李春红 《日本研究》2004,10(1):85-89
“历史”(Loropld)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最初含义为询问、调查,后来延伸为“作为询问结果而获取的知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撰写关于希腊和波斯战争的著作时,将其称为“希罗多德的历史”。以此表明对希波战争及导致战争的各种因素所作的叙述均是他本人询问调查的结果。因此,“历史”总是后人对前人活动的追述。它不仅是指“历史的事件”或“历史的事实”,在文化视野中,它更是指“历史事件的记载”,也就是“历史事实的叙述”——它显然是文本化的。文本化的历史又有正史和野史之分。正史指体现主流意识形态或为主流精英群体所认同的历史研…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遗孤为题材的《大地之子》是山崎丰子"战争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也是在中日都产生很大社会影响的作品之一。作品取材于中国东北,故事置于二战后至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大背景下。山崎丰子从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战争遗孤陆一心的视角解读"二战后遗症"——日本遗孤问题,并描写了冬季严寒,土地广袤的东北自然风貌特点,塑造了大爱、宽容的东北人形象。《大地之子》将中国东北描写得鲜活、生动,比较客观地展现了当时中国东北的风貌。但是对战争的描写具有一定的民族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虽然历史著作中与旧传统的联系尚未打破,但那种从古典时期以来一直指导着历史著作的研究方法已日益失去其优势.从古希腊至今,史学家们研究、撰写历史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羁绊.仅仅看到历史著作中的一种方法这固然是错误的,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却提出了一个史学家们不仅在古典时期遵循着的、文艺复兴时期又再  相似文献   

12.
1840年的中英之战,西方人称作通商战争,中国人称作鸦片战争。战争由禁烟触发,而牵动的则是工业革命以后发源于欧西的世界历史过程。因此,中英之间的战争既体现了理与势的冲突,也体现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冲突。这种错杂预示了后来一百年历史的曲折和畸态。后人读史对这一段经历容易引出无穷的感慨和思索。  相似文献   

13.
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甲午中日战争,是十九世纪末的世界大事。它对中日两国历史的发展,起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这次战争,当时的日本国内知识界的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而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论定朝鲜战争是义战”。在当今的日本国内,持有上述观点的也还不乏其人。因此,进一步探讨这次战争的起因是很有意义的。日本的对外扩张和征服世界的野心由来已久。在“武国”方针指导下,明治政府制定了征服南洋、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大陆政策”。明治天皇即位时发表的《天皇御笔信》中,曾公开宣称“日  相似文献   

14.
情报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它在我国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并以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效果确立了所应有的学科地位。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信息现象、知识信息的过程和各种信息活动。换而言之,它致力于研究社会信息的产生和搜集、组织和处理、传输和利...  相似文献   

15.
江西自五代十国后期隶于南唐,至北宋统一,其间凡三十九年。这一时期是江西经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契机。一 唐末大乱,天下血战数十年,社会经济遭到惨重破坏。及南唐得国,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已经基本结束,各割据政权之间处于力量相对均衡状态,进一步地互相吞并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加之南唐政权刚刚建立,亟需稳定内部,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遂使江西获得了一个较为安定的政治环境。 南唐烈祖李升少孤流落,生长兵间,对战争带来的社会经济残破、人民生活痛苦深有感触。南唐之初,大臣纷纷献策,或建议出兵北土,恢复“旧疆”;或主张攻取潭、越,以…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屠杀之证明》是日本原早稻田大学教授洞富雄今年3月出版的一本新著。这部著作以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有力地驳斥了近年来日本出现的所谓南京大屠杀“虚构论”。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战争期间在我国南京地区屠杀我国同胞的暴行,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大污点。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先占平津,继攻华北,又占上海,于12月13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数千年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家分合,王朝兴衰,社会治乱,交替相循.易代小说描述了历史上一次次的分分合合,进而将历史的发展进程直接概括为分合论,并且认为分合的根源在于天道循环.这种分合、治乱的循环思想体现了小说家对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总体概括与总结,与史学上之历史循环论息息相关.虽然小说家无不以分合大势来观照易代史,但分合大势的背后凸现的却是小说家对"分"的厌倦对"合"的思幕,体现了小说家对和平统一的衷心向往.  相似文献   

18.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07,2(1):76-81
在日本,“战争文学”系整个日本近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积累不薄;细化到“日中战争文学”研究(1937-1945)也大体呈同样状态。在中国,情况略有不同,有“战争文学=侵略文学”的直线定性,有作品数量庞大,散在难寻,且几乎没有中文翻译,再加上“纪实”的性质使其与战争历史胶着为复杂的一体。故而,对它的研究需要观念意识、语言文化、历史知识和繁杂的研究操作等多重储备,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大体处于空白状态。近代日本的“战争文学”确有很大的特殊性,但也具有社会的、文化的、伦理的、政治的多重价值,不应忽略和放置。本文以“战争文学”的代表作家火野苇平这一个案为视角,进行尝试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方向是实行社会化。”中央的决定,一方面指明了后勤改革与教育改革的重要关系;另方面也为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高等学校在探讨后勤服务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改革中的教学科研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师生员工生活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由于旧的管理模式影响较深,加之我国社会第三产业落后,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等原因,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任重道远,必须从我国高校后勤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依靠和发挥社会和高校两方面的积极性,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达到。一、旧的高校后勤工作模式的弊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后勤工作的模式,同整个高校体制一样,是一个僵化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模式。这种模式,既有从国外搬来的,也有战争时期供给制的痕迹,是一种商品生产不发达的自然经济思想在高校管理上的反映。把高校办成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是这个僵化落后模式的象征。一所高等学校,数千名师生员工,上万家属  相似文献   

20.
对二战前夕美国绥靖政策的剖析程早霞,吴秀菊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帝国主义集团最反动、最富有侵略性的法西斯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军国主义日本发动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参战国家之众多、战场之辽阔、军事行动之频繁、人员伤亡之惨重、物质消耗之巨大,都远远超过了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