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历代诗评家大都给杜牧及其诗歌以很高的评价:“杜牧之晚唐翘楚”(清薛雪:《一瓢诗话》),其才“自王右丞后未见其比”(清翁方刚:《石洲诗话》),恃才纵笔,力矫时弊,“诗文皆别成一家,可云特立独行之士”(清洪亮吉《北江诗话》),“故学诗者不读小杜诗必不韵”(《李调元诗话》)。翁方刚更是把杜牧与杜甫并驾齐驱:“樊川真色真韵,殆欲吞吐  相似文献   

2.
《楚辞·天问》有句云:“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一、二句叶韵(宵部),三、四句叶韵(阳部),而二、四句不韵。游国恩《屈原作品介绍·天问》云:“(《天问》)亦有两句为一韵者,其例绝少。”(载《楚辞论文集》)盖即指此。然此绝少之处,实有乖于《天问》叶韵的通例,疑有错简。  相似文献   

3.
白坚同志的《太平天国改“六经”为“六韵”考》一文(见本刊1980年第4期),为证明罗尔纲先生所提出的洪秀全《改定诗韵诏》中的“诗韵”就是《诗经》,引用了洪仁玕《钦定军次实录》两段批评“八股六韵”的话为新证,下结论说:“‘六韵’即‘六经’无疑。由此可见,改‘六经’为‘六韵’,确是太平天国当年故事。在《改定诗韵诏》中,《诗韵》即《诗经》也可以论定了。”对此,特提出不同意见如下: 一、洪仁玕所批评的“六韵”,并非“六经”,而是指科举考试的试贴诗。试贴诗源于唐代,直到明清仍与后起的八股文相辅而行,是科举必试的项目。因其通常规定为六韵,也有八韵,故多被称为“六韵”。这与制艺文章有八股或六股,而通称为“八股”是同理的。太平天国制度有不少异于清朝之处,但其科举考试形式基本照搬清朝。张德坚《贼情汇纂》(下简称《汇纂》)说太平天国“试文亦如八股,诗则试贴。”(《太平天国》(三)112页)  相似文献   

4.
新华诗韵     
卢甲文 《中州学刊》2004,(3):99-104
编者按;我国向来享有诗国的美称.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诗是韵文,必须在诗中一定的位置上用韵.诗用了韵,可以增加诗的节奏感、音乐美等艺术效果.为了适应各个时代人们写诗的需要,历代官方或私人学者出版了不少韵书.影响较大的有宋代的《广韵》,金代的《平水韵》,元代的《中原音韵》,中华民国的《中华新韵》和《北京音系十三辙》,解放后,我们也出版了一些大同小异的韵书.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诗韵新编》和《现代诗韵》,严格说来,都不是以普通话语音为规范的新韵书.卢甲文先生的《新华诗韵》是以普通话语音为规范的新韵书。根据普通话韵文用韵的实际情况,他先把普通话的韵母分为14大韵,然后根据普通话的新平仄把14大韵又分为28中韵,再根据普通话的四声把14大韵细分为56小韵。分韵合理,简明实用,时代性强,是作者40年研究和10多年实践的成果,是目前较好的新韵书。为应急需,先以论文形式分两期发表出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用韵角度考察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北朝诗》部分。依据北朝诗用韵的时代、地域特点 ,结合历史文献材料 ,对书中与诗韵相关的失误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6.
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七收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诗:“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里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此诗后,方回有一段评语,李庆甲集评校点的《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录为:“方回:浩然于佛法亦深有所得,此篇五、六语意明白无碍,张丞相《经玉泉》长韵云:‘闻钟鹿门近,照胆玉泉清。’尤佳。”按此,则可得出“闻钟鹿门近,照胆玉泉清”为张丞相(按:此处张丞相即张九龄)诗,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全唐诗》、《四部丛刊》本等均载此诗为孟浩然所作,诗全名为《陪张丞…  相似文献   

7.
《全宋诗》收张元道,但未收其《金山》诗,《全宋诗订补》(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辑补了《金山行次梁必大韵》,惜仍失收同时人费震、金遁初的次梁必大韵的诗,现补如下:一、费震《次梁必大金山行韵》:“太仓一米梁魏中,梵王坐处如天宫。石车磲玛瑙珊瑚重,护法更有诸天龙。醍醐浮香甘露浓,我欲问讯当何从。惟有一席西津风,快哉八九云梦胸。海门直指扶桑东,金鳌两角争豪雄。蒜山房客送墨踪,妙高千偈佛印同。衲衣玉带知何在,至今诗句撑苍穹。江山如画人往已,云霾浪打寺复寺。华阳真逸曾至止,鹤铭笔法兰亭似。老纶败壁扶不起,沙户祈蚕修竹里。处士蜗…  相似文献   

8.
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 《寄内见和州崔员外十二韵》(《樊川文集》卷四),缪钺先生《杜牧年谱》未系年。诗云:“西方像教毁,南海绣衣行。”并有原注:“为岭南拆寺副使。”此联指会昌五年(845)武宗毁佛,崔某衔拆寺之命有南海之行。又云:“祇宜裁密诏,何自取专城?”言其才学应承命制诏,何故自请为一城之长(和  相似文献   

9.
经例 诗有诗人之意,有编诗之意 《周南·麟之趾序》云:“《关睢》之应也。”(《疏》云:“此篇本意不为有《关睢》而应之,太师编之以象应,叙者述以示法耳。”) 诗有作诗之义,有引诗之义 《孟子》:“‘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季父季刚先生云:上二句固为文王作,下二句则非为孔子作。盖引诗断章,不必如本,《左传》已明言之矣。)  相似文献   

10.
刚肠侠诗话刘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叉,这是一位很少被人论及的唐代诗人。据《直斋书录题解》著录他有诗二卷。现存刘叉诗仅27首,《全唐诗》收辑为一卷,另在《续补遗》中又辑得《落叶》一首。据刘叉自云:“生涩有百篇”(《答孟东野》),那么,至少应在百首以上。  相似文献   

11.
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 (下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声母研究1、关于《切韵》声母系统研究主要论文有:时建国《曾运乾的<切韵>五十一纽说》(《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47-51),陆志韦《证<广韵>五十一声类》(《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中华书局,1999年3月版:373-431),陆志韦《试拟<切韵>声母之音值———并论唐代长安语之声母》(《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中华书局,1999年3月版:507-521),陆志韦《汉语的全浊声母是什么时候才送气的?》(同上:522-547),陆志韦《三四等与所谓“喻化”》(同上:477-506),于志培《中古禅母类变管测》(《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72-75),伍巍《中古全浊…  相似文献   

12.
《木兰诗》补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逯钦立先生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二九录《木兰诗》,有题解云:《诗纪》云:"《古今乐录》曰:木兰不知名,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元甫续补入."又云:"《古文苑》作唐人木兰诗."逯按十二转勋制始于唐,建立明堂在武则天时,韦元甫乃唐代宗时人,《古文苑》以为唐人作,良是.按《古文苑》卷九题为"齐梁诗四十五首",注云"添入一首,阻雪合成连句一首".本诗  相似文献   

13.
不久以前,我写过《关于清代诗人的评介——读张维屏国朝诗人(?)》一文,其中特别提到黄任(莘田)的《香草斋诗集》。但语焉不详,仅仅略事点缀而已,因此很想有机会对他的诗谈一点意见。 黄任生平简介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五,采黄任诗三十五首。介绍他的生平,略云:“黄任字莘田,福建永福人,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年)举人,官四会知县。”附许子逊作的《黄任传略》云:“莘田宦粤,有惠政,罢官归,贫不能自存,而独耽于诗。清词丽句,错落于弓衣罗帕间。七古出入韩苏,弃妇词有乐府遗意。五言古《筑基》《赈粥》诸篇,恺直悱恻,香山之《秦中吟》也。至七言绝句,实兼玉溪、金荃、樊川之长,有妙思,有新色,有跌宕之致,有虚响之音,一唱三叹,深情流注于其间,令人悄焉以悲,怡然以悦,黯然魂销而不自持。” 徐世昌又引杭堇浦之言曰:“莘田七绝,秀韵独出,兼晓逸气。丰髯秀目,工书好容,诙嘲谈笑,一座尽倾,有砚癖,自号十砚先生。”  相似文献   

14.
辽圣宗耶律隆绪(971年—1031年,983年即位)之能诗,明确载于《辽史》和《契丹国志》诸书中。《辽史》所载颇为简略,卷十《圣宗纪》云: 帝幼喜书翰,十岁能诗。《契丹国志》所载则比较详细,卷七云:  相似文献   

15.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群冰从西下 ,极目高兀。”句中“兀”之“”(“危高”义 )音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 6 1页注为“c敶”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 4 0 7页此字“按”云 :“当依《广韵》读慈切” ,不为无据。然而查阅现行各大辞书 ,并无此音。一、《说文·山部》(中华书局 196 3年版 190页下 ) :“ ,危高也。从山 ,卒声。”二、《康熙字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 2 13页 :“《广韵》慈切 ,《集韵》《韵会》《正韵》昨律切 ,并音谇(z挷)。”三、《中文…  相似文献   

16.
(一) 短短二十八年的北齐王朝,在文学史上似乎称不得什么繁荣时代。即以诗歌而论,在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二书中所辑的北齐诗数量都不算丰富。即使在这些诗中,还包含着萧慤、阳休之和颜之推等入隋人物的作品。然而,在古代一些论者看来,从北魏末年到北齐却是北方文学的一个比较兴盛的阶段。如唐代来到中国的日释空海曾论北朝文学说:“从此(按:指魏孝明帝)之后,才子比肩,声韵抑扬,文情婉丽,洛阳之下,吟讽成群,及从宅邺中,辞人间出,风流弘雅,泉涌云奔,动合宫商,韵  相似文献   

17.
论宋初诗坛     
唐宋诗之争,曾是历时千年的公案,孰优孰劣难有定评。近代以来,门户渐消,多有公允持平之论,如缪钺《诗词散论》云:“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这该是唐宋诗之争最有意义的成果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唐宋诗研究,大多立足于它们的差异,而对它们的联系、对唐  相似文献   

18.
《诗经·鄘风·鹑之奔奔》只有两章,每章十六个字.因倒句为韵,两章只有一个字(兄与君)不同.原文录下:"鹑之奔奔,鹊之疆疆.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疆疆,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本诗写的到底是什么呢?《小序》说:"《鹑之奔奔》刺卫宣姜也.卫人以为宣姜鹑鹊之不若也."清人庄有可《毛诗说》云:"鹑之奔奔,刺公子顽蒸君母也,为惠公之言".传统的看法:这首诗是卫惠公所写的.卫惠公是卫宣公的儿子,年纪轻,眼看着哥哥公子顽和母亲宣姜搞腐化,因作诗刺之."人之无良,我以为兄",传云:"良,善也.兄、谓君之兄."笺云:"人之行,无一善者,我君反以为兄.君谓惠公."又"人之  相似文献   

19.
<正> 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全晋诗》卷十二收录卢谌诗十题,其中与刘琨有关的赠答诗共三题:即《赠刘琨诗》二十章(四言)、《重赠刘琨诗》(五言)、《答刘琨诗》(五言)。其中《重赠刘琨诗》,非卢谌所作,应是刘琨的作品,根据如下: 此诗最早见载于《艺文类聚》卷三十一,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艺文类聚》,在《重赠刘琨诗》下加了一段按语: 按本诗系刘琨下,则题不当云》重赠刘琨》,疑当作《重赠卢谌》,此有讹误。冯惟讷《晋诗纪》迳改作卢谌诗。然按诗义,乃刘答卢诗。疑非。  相似文献   

20.
论伊尹的出身及其在汤伐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初的伊尹,在先秦古籍和甲骨卜辞中均有显赫的地位。《尚书·君》云: “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古本《竹书纪年》云:仲壬“命卿士伊尹”;“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尚书序》又说:沃丁“既葬伊尹于毫”等等,大概都是可靠的。在甲骨卜辞中称伊尹为“伊”(《京》3892)、“伊示”(《续存》下766)或“伊,(《粹》828),伊是其私名,尹是其官名,所以卜辞中又有所谓“多尹”。卜辞中又称伊尹为“黄尹”(《前》1·51·5)、“黄”(《乙》3037),亦即《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